都統制府,官署名。金朝置。設都統制、副都統制統領本道軍兵,分路攻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統制府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金朝
- 職能:統領本道軍兵,分路攻宋
都統制府,官署名。金朝置。設都統制、副都統制統領本道軍兵,分路攻宋。
都統制府,官署名。金朝置。設都統制、副都統制統領本道軍兵,分路攻宋。沿革官署名。金朝置。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攻南宋時設立,共分三道: 浙東道水軍都統制府、漢南道行營兵馬都統制府、西蜀道行營兵馬都統制府。亦稱三道都...
都統府印,金代官印。印為銅質、方形,背有長方板狀紐。印身邊長7.05厘米,厚1.25厘米,紐高3.05厘米。印面篆刻陽文“都統府印”四字,從印文和形制看,“都統”之印,設於金代。按金初官制,都統為總領萬戶、軍帥和猛安的高級軍職。“凡猛安之上置軍帥,軍帥之上置萬戶,萬戶之上置都統”。“猛安”即...
綏遠都統,官名。北洋政府於民國初年仍沿用清末舊制,於綏遠設綏遠城將軍,主要管理軍政和蒙旗事務;民政方面屬山西省兼轄。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七月六日公布《都統府官制》後,改綏遠城將軍為綏遠都統,與熱河、察哈爾相一致,兼管民政,並添設專管民政的道員。依照上述《都統府官制》,熱河、察哈爾、綏遠三都統...
兵馬都統府,官署名。金朝軍事機構,統領軍馬,鎮戍一方。沿革 官署名。金朝軍事機構,統領軍馬,鎮戍一方。太宗天會元年 (1123),以襲遼天祚帝立西南、西北兩路都統府。三年,更為元帥府。海陵王正隆 (1156—1161) 末,復升陝西統軍司為都統府。世宗大定五年 (1165),又降為統軍司。章宗泰和六年(1206)四月...
軍府 東北軍府 1644年,滿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東北是滿族故鄉,是皇朝的“肇邦之地”,在統治上採取有別於中原地區“行省制”的“軍府制”,以軍府建制統治東北。設有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和盛京將軍。新疆軍府 清政府在烏魯木齊設都統,都統與將軍品級相當。在伊犁、塔城、喀什設參贊大臣。喀什參贊大臣全稱“...
察哈爾都統署舊址,又稱德王府,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明德北街三角地東側,是張家口市唯一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築。清代共設定了三處都統署,熱河、烏魯木齊和察哈爾都統署,察哈爾都統署舊址是唯一保存下來的清代都統衙署建築。整個建築依據清代一品官衙規制,布局以中路建築為主,東西兩路為輔,占地面積約7300平方...
九案泰山是對福州九案泰山府的簡稱。因為南台十三鄉共同奉祀東嶽大帝麾下溫康二都統為主神,稱溫泰山、康泰山,並沒有奉祀東嶽大帝,但也叫“泰山府”。另外,十三個鄉各有分堂,有的一鄉為一案,有的則兩、三鄉為一案,合起來總共九案。百姓為了區別東嶽泰山府,就把溫康二都統的府邸叫做九案泰山府。按道教...
都統總諸道兵馬,不賜旌節。高祖起兵,置左右領軍大都督,各總三軍。及定京師,置左右元帥、太原道行軍元帥、西討元帥,皆親王領之 簡介 唐代官署名 職位介紹 行軍司馬,掌弼戎政。掌書記,掌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號令升絀之事。行軍參謀,關豫軍中機密。節度使、副大使知節度事、行軍司馬、副使...
綏遠特別行政區的地方長官稱為都統,公署稱為都統署(或都統府)。都統由大總統簡任,地位略低於省行政長官。與各省分設軍政、民政長官不同,都統兼軍、民兩政於一職,雖然制度上已把兩個職位合而為一,但許多方面仍側重軍政事務。綏遠都統所轄區域:綏遠道、烏蘭察布盟、伊克昭盟、土默特旗。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廢止...
得構即置之寺觀,嚴兵守之。”及聞世宗即位,海陵謀北還,更置浙西道兵馬都統制府,以完顏元宜為都統制,安國副之。及海陵遇弒,眾惡安國所為,與李通輩皆殺之。贊曰:郭藥師者,遼之餘孽,宋之厲階,金之功臣也。以一臣之身而為三國之禍福,如是其不侔也。魏公叔痤勸其君殺衛鞅,豈無所見歟!
吏的俗稱〖official〗。如:都護(官名);都監(官名);都府(中央所屬各部、府的長官);都校(五代時武官名);都將(後魏鑄錢官);都統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時最高監察機構);都老爺(清朝對都察院的給事中,御史的口頭稱呼);都頭(州縣的捕盜頭目;總頭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員)都 ...
武職外官:駐防將軍、都統、提督、提督銜巡撫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河道總督、漕運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副都統銜西寧辦事大臣、副都統銜總管 從二品 文職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郭安國,金大臣。渤海鐵州人。郭藥師子。任奉國上將軍、南京副留守。貞元三年,南京大內失火,郭安國被杖80,削三官。海陵王將伐宋,升兵部尚書、刑部尚書。起兵後任武捷軍都總管,與武勝、武平軍為前鋒。海陵王與之議攻趙構。及聞世宗即位,海陵王謀北返,置浙西道兵馬都統制府,以完顏元宜為都統制,郭安國為...
吏的俗稱〖official〗。如:都護(官名);都監(官名);都府(中央所屬各部、府的長官);都校(五代時武官名);都將(後魏鑄錢官);都統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時最高監察機構);都老爺(清朝對都察院的給事中,御史的口頭稱呼);都頭(州縣的捕盜頭目;總頭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員)都 ...
清代地方機構設定, 除在主要地區設省、道、府、廳、州、縣外,又在其發祥地東北地區及各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特別的行政管理,設定特別的管轄機構。首先劃東北地區為特別區,以原來滿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區及明代各衛所為基礎,建立各城,置八旗駐防將軍、都統、副都統、城守尉等武職官員以統轄軍政。光緒末年 光緒...
海陵自將,分諸道兵為神策、神威、神捷、神銳、神毅、神翼、神勇、神果、神略、神鋒、武勝、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武銳、武揚、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勝、威捷、威烈、威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三十二軍,置都總管、副總管各一員,分隸左右領軍大都督及三道都統制府。置諸...
紹興十一年(1141年)末,宋金“紹興和議”後,楊政仍任川陝宣撫使司都統制,都統制司置於興元府,楊政又兼興元知府、利州路安撫使,鎮守川陝邊境中部。紹興十四年(1144年)九月,利州路分為東、西兩路,楊政改兼利州東路安撫使,也置司興元府。紹興十八年(1148年)五月,撤銷四川宣撫使司,楊政所部改稱“...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
元代“諸蒙古人居官犯法,論罪既定,必擇蒙古官斷之,行杖亦如之”;“蒙古、色目之人犯奸盜詐偽,從大宗正府治之”(《元史·刑法志》)。清代滿人犯罪,由步軍統領、都統、將軍或內務部慎刑司處理。明、清時的宗人府,是專門負責審理或參與審理皇室宗族案件的機關。③行政機關兼行審判權。歷代封建王朝,中央一級雖...
制置使遂成為路級專職軍事長官,通常也都兼所轄部隊的都統制,職權高於安撫使而低於宣撫使,著名將領岳飛、韓世忠、劉錡等在任宣撫使、副使、判官之前,無不先任置制使。宋又設沿海制置使,通常由明州知州兼任,為常設機構,有一支海軍,由正副使分任總領、同總領海船,設總領海船所。平江府知府或紹興知府,...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清政府於依蘭哈喇(譯漢語為三姓,今依蘭縣)先後設定協領、副都統及府、道衙門等軍政機構,茄子河地域歸三姓所轄。民國五年(1916年),以桃山腳下的王霸砬子河(今萬寶河)為界,王霸砬子河以東劃歸寶清縣轄,茄子河地域從三姓劃出,歸寶清縣轄。民國七年(1918年)9月,經吉林...
荊、鄂駐紮御前諸軍,南宋軍隊所屬一軍的名稱。乾道九年(1173年),宋廷採納韓彥直等人主張,把鄂州駐紮御前諸軍與荊南府駐紮御前諸軍合為一軍,以吳挺任都統制。淳熙四年(1177年)又規定:荊、鄂駐紮御前諸軍可作為鄂州、江陵府駐紮御前諸軍,其都統制依舊屯駐鄂州(今湖北武昌),副都統制則屯駐江陵府(今...
興元府駐紮御前諸軍,南宋軍名,10支御前諸軍之一。宋金紹興和議後,楊政任興元府御前諸軍都統制,屯駐興元府(今陝西漢中)。紹興末,姚仲任興元府都統制。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興元府都統司所部5軍為前軍、右軍、左軍、後軍、中軍。開禧元年(1205年),兵員編額為25400人,但實際兵力卻不足此數。
據八旗通志載雍正元年鑲紅旗 三旗都統衙門同址,在石駙馬街南(初設)。雍正六年三旗都統衙門遷至石駙馬街北(官房一所,104間)。這就是鑲紅旗滿州都統署,滿蒙漢軍都統衙門。據有關資料記錄光緒至宣統年間,這裡為鑲紅旗滿洲都統衙門。 民國初年這裡是八旗王公,世爵清理京兆旗產代辦處,並清室內務府五司...
惇親王綿愷僅因瑣事接連囚禁屬下包衣達80餘人,後被人告發,道光帝大怒,將綿愷降為郡王,革去宗令、都統等職,罰俸三年。綿愷受此打擊於同年十二月薨逝。也有許多包衣與主家相處融洽。還有個別悍仆勢大,反過來欺壓王公主家的例子。如康親王府包衣張鳳陽曾將康親王傑書的岳父家搗毀。此外,一部分出任莊頭者在清中...
明,廣寧衛。天命七年克廣寧。康熙三年六月改廣寧為府,設廣寧縣。十二月府移錦州,縣隸府。有城守尉。康熙二十九年(1690)設廣寧協領,駐廣寧城(廣寧縣),屬奉天副都統;雍正五年(1727)改屬錦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改設廣寧城守尉。呼蘭城守尉 雍正十二年(1734)設呼蘭城守尉,駐呼蘭城(呼蘭府);光緒四...
從1912年起到1949年短短三十七年中,先後有二任將軍、十四任都統、一任區政府主席、二任省政府主席入主了這座官邸(日偽時未計)。綏遠將軍衙署自修建日起,一直是統治綏遠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解放後,衙署為綏遠省人民政府並內蒙古人民政府辦公地,烏蘭夫兼兩府主席。1985年,衙署交由內蒙古文化廳管理,為內蒙古文物...
到南宋中期為止﹐陸續在興州(今陝西略陽)﹑興元府(今陝西漢中)﹑金州(今陝西安康)﹑江陵府(今屬湖北)﹑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江州(今江西九江)﹑池州(今安徽貴池)﹑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鎮江府(今屬江蘇)設御前諸軍﹐由都統制和副都統制管轄。後鄂州和江陵府兩軍合併﹐興州改名沔州﹐又分出利州(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