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亭驛是唐代歷史遺址,為唐代長安城境內驛站,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都亭驛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境內
- 所處時代:唐代
- 歷史上所屬地區:唐代長安城
都亭驛是唐代歷史遺址,為唐代長安城境內驛站,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境內。
都亭驛是唐代歷史遺址,為唐代長安城境內驛站,現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境內。歷史沿革唐代設在長安城內的一個館驛。1唐朝末年,邠寧節度使王行瑜等殺宰相韋昭度、李谿於都亭驛,即此。1地理位置由於文獻記載不詳,故後人對該驛的具體位置說...
隋唐時期的驛遍布全國,像一面大網似地密布在全國交通大路上。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水驛260個,陸驛1297個。那時,專門從事驛務的員工共有20000多人,其中驛夫17000人。這是一支很龐大的郵政隊伍。驛夫又稱驛丁。根據不同的驛站等級,驛丁的配備數目不同。《大唐六典》載,唐代最大的驛稱為都亭...
宋代館驛 宋代館驛已和通信郵遞完全分開,僅僅履行一種政府招待所的職責。宋代的館驛,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和層次。國家一級的有高級迎賓館,招待來自四鄰的國家使節。當時北宋都城汴梁,建有四所重要的大型賓館,其中專門接待北方契丹使者的叫“班荊館”和“都亭驛”,接待西北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使臣的叫“來遠驛”...
六部橋,是一座拱形古橋,古稱都亭驛橋、錦雲橋和通惠橋等。位於杭州市中河之上,六部橋公交站附近。六部橋建成於唐宋時期,已有千年歷史。現存六部橋,為八十年代整治中河時仿清代石橋重建。建設沿革 六部橋,舊稱都亭驛橋。南宋時期,是三省六部眾多官員上下班的必經之路,因與三省六部行政官署東西相對,而被當地...
杭州六部橋直街位於雄鎮樓北側,東起江城路,西至中河南路。南宋時此處有單孔石拱橋,在該橋西側的鳳凰山麓設有最高行政機構三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刑部),故俗稱六部橋,路因橋得名。歷史沿革 橋南側設有都亭驛,專門安置北方使者,供其住宿然後入朝,故六部橋又稱都亭驛橋。相傳南宋寧宗後...
驛夫又稱驛丁。根據不同的驛站等級,驛丁的配備數目不同。《大唐六典》載,唐代最大的驛稱為都亭驛,是國都所在的驛站,每驛配驛夫25 人。各道陸驛分為六等:第一等驛配驛夫20 人,二等驛配驛夫15 人,三等以下遞減,最後一等第六等驛為驛夫二至三人。水驛則根據驛務繁閒,也分為三等:事繁水驛配...
《論轉牒事》是唐代元稹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論轉牒事 據武寧軍節度使王紹六月二十七日違敕擅牒路次州縣館驛,供給當道故監軍孟升進喪柩赴上都勾當部送軍將官健、驢馬等。轉牒白一道,謹具如前。又得東都都亭驛狀報:“前件喪柩人馬等,準武寧軍節度轉牒,祇供今月二十三日未時到驛宿者。”伏準前後...
神龍二年(706年),宰相武三思勾結韋後專權,王同皎不滿之下暗中策劃誅殺武三思,結果被人告發,中宗下詔以謀反罪將王同皎在洛陽都亭驛處斬。相王李旦即位後,下詔為王同皎平反,追贈為太子少保,追封琅琊文烈公,賜謚曰忠壯。人物生平 擁立唐中宗 王同皎是世家子弟,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選為太子...
在這個交叉十字西南的通化坊(今西安市黃雁村附近)內設定都亭驛,為全國驛路交通的總匯。全國最大的市場東市、西市,亦位於這個交叉十字的東、西兩側。朱雀街東側5街,其寬度依次為:安上門南大街67米;啟夏門大街134米;望仙門南大街68米;東市東側大街68米;順城街25米。朱雀門西側5街,其寬度依次為:含光門南...
據史載:唐代驛站之設定,大抵三十里為一驛。時沿武關道曾設“傳軍國急報,達官司文書”的驛站共18個:“自長安都亭驛東南行經五松驛,藍田驛、青泥驛、韓公驛、蘭橋驛、蘭溪驛、北川驛、安山驛、仙娥驛至商州;四浩驛、洛源驛、棣華驛至丹鳳;東去經桃花驛、層峰驛、武關驛、青雲驛至商南;再東去至陽城驛...
宣仁門是隋唐洛陽城東城的東門,文獻記載,宣仁門東通上東門,橫穿洛北里坊區,西通東城裡的十數個衙署。宣仁門址西側即宣仁門街,街北為尚書省。宣仁門現存遺址在今洛陽老城十字街西40米,由於宣仁門外有寫口渠,是通往含嘉倉的一條運河,河道較寬,應不窄於80米。因此,都亭驛的確切位置應在今老城十字街東北角...
文明元年(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時,裴炎為內史,其針對武則天臨朝聽政的行為表示不滿,請求武則天歸政於皇帝,因此導致被彈劾。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裴炎被斬首於都亭驛的前街。其作品有《猩猩銘·序》。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裴炎年輕時就讀於弘文館,勤奮好學,精研《左傳》,在同學出外遊玩時仍能苦讀不...
貞觀十九年春正月景子,京城留守左僕射梁國公房玄齡等,承法師齎經像至,乃遣右武侯大將軍侯莫陳寔、雍州司馬李叔眘、長安縣令李乾佑等奉迎。自漕而入舍於都亭驛,其從若雲。是日有司頒諸寺具帳輿花幡等,擬送經像於弘福寺。人皆欣踴,各競莊嚴。……顯然,這兩卷的連線說明其同出於慧立一人之手筆。慧...
封常清與叛軍戰於都亭驛,又被打敗;只好退守宣仁門,又敗於叛軍;於是就推倒禁苑的西牆向西逃走。河南尹達奚向安祿山投降。留守李對御史中丞盧奕說:“我們負肩著國家的重任,雖然自知力量微薄不能抵抗叛軍,但也要為國家而死!”盧奕同意。李收羅了數百兵殘兵,想與叛軍交戰,這些士兵都離他而逃潰,只有李一人...
宣仁門是隋唐洛陽城東城的東門,文獻記載,宣仁門東通上東門,橫穿洛北里坊區,西通東城裡的十數個衙署。宣仁門址西側即宣仁門街,街北為尚書省 。宣仁門現存遺址在今洛陽老城十字街西40米,由於宣仁門外有寫口渠,是通往含嘉倉的一條運河,河道較寬,應不窄於80米。因此,都亭驛的確切位置應在今老城十字街東北角...
秦漢的亭、傳設定已不可考。唐代,位於武關道的藍田關為六上關之一。《唐六典》記:“京城四面關有驛道者為上關。”唐初武關道即置驛。由京師都亭驛東行,出通化門,經長樂驛、灞橋驛折東南行,即進入武關道。綜合各有關資料得知,唐時武關道陝西境內共有驛站17個。“藍田驛在縣西北二十五里”。《舊唐書》記,...
北路由長安北出,經中渭橋或中渭渡至涇陽縣迎冬驛。由迎冬驛東北行,40里至三原縣,置三原驛。三原又東40里至富平縣,城內置富平驛。又東90里至奉先縣,城內置昌寧驛。奉先縣又東60里至乾坑店,按唐代驛制,此地當置驛。乾坑店又東30里至同州馮翊縣。同州有州驛。南路由長安都亭驛出通化門東行,經長樂...
封常清又與叛軍戰於都亭驛,還是不勝。封常清再退守宣仁門,又失敗。於是從提象門入,砍倒樹木以阻礙叛軍。封常清退至谷水,西奔至陝郡,遇到高仙芝,封常清把戰況告知高仙芝,二人覺得難以與叛軍正面交鋒,於是隨高仙芝退守潼關。因讒遇害 天寶十四年(756年1月)十二月,唐玄宗聽說封常清兵敗,便削其官爵,讓...
封常清率殘部與安軍戰於都亭驛,再敗。退守宣陽門,又敗。最後只好率領敗兵,自苑西破牆西走,退往陝郡(治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叛軍,東京留守李憕、御史中丞盧奕等拒不投降,遭殺害。歷史意義 安祿山乘中原兵力空虛,迅速發兵南下,並採取步、騎協同作戰,以騎兵為主要突擊力量,快速猛烈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