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皎

王同皎

王同晈(?-706年),相州安陽人。南陳駙馬都尉王寬的曾孫,唐中宗李顯定安公主的第一任駙馬。“神龍革命”的功臣之一。神龍二年(706年),因反對武三思而被殺害。唐睿宗即位,為之平反,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謚曰“忠壯”,追封“琅琊文烈公”,追贈“太子少保”。正史將其列入“忠義”傳中。(王同晈同輩有王同晊有碑誌見《全唐文新編》3569頁,且王同晈之孫王訓亦有碑誌見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同皎
  • 別名:琅耶文烈公
  • 國籍:唐朝
  • 出生地:相州安陽
  • 出生日期:待考
  • 逝世日期:公元706年
  • 職業:駙馬都尉
  • 主要成就:“神龍革命”的功臣之一
  • 諡號:忠壯
人物事跡,擁立唐中宗,謀誅武三思,被害和平反,合葬風波,家庭子女,史料記載,碑記石刻資料,

人物事跡

擁立唐中宗

王同皎是世家子弟,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選為太子李顯第三女(初封新寧郡主,後改封安定郡主)的丈夫,官拜朝散大夫、典膳郎。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女皇武則天病情加重,而這時在身邊常陪侍她的是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倆。就是宰相們和太子也很難見到武則天。大臣們害怕武則天一旦病逝,張易之兄弟藉機作亂。於是,宰相、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強硬派,決定以強對強,用強硬的手段逼迫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重新恢復李姓天下。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二癸卯(705年2月20日)桓彥范派遣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駙馬王同皎、右散騎侍郎李湛(前宰相李義府的兒子),稱武則天的男寵麟台監張易之、司仆卿張昌宗謀反,率羽林兵誅殺張氏兄弟。
事變時,李多祚、李湛、王同皎率左右羽林軍五百餘人,直入玄武門,來到東宮請太子李顯指麾將士。李顯事前並不知道此事,非常害怕,不肯答應。
王同皎苦諫:“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逆豎行為反常,欲行不軌,大家決議誅殺他們,但須殿下到場,以慰系眾望。”太子依然不肯答應,說皇上現在病著,不要這么做。王同皎再諫:“將士們捨棄自己家族而效忠國家,決心誅殺逆豎以安定社稷。難道殿下要置他們以謀反的罪名而被酷刑處死么?殿下若想讓大家散去,請親自出面給他們解釋。”(《資治通鑑》記載此話是李湛說的,與《新唐書》的記載稍有不同)。
李顯覺得有理,走出門來。王同皎趁機上前將猶豫不決的岳父抱到了馬鞍上,擁簇著來到玄武門。張易之兄弟隨即被誅殺,軍心大振。隨後,與張柬之等人會合,領兵包圍長生殿,逼迫武則天退位。武則天無奈,於第二天命太子監國,第三天傳位於太子。第四天,唐中宗李顯正式復位。二月初四甲寅(3月3日),復國號為唐,武周朝終結了。
同年正月二十九日,王同皎以功升為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食實封五百戶。定安郡主升為定安公主,實封至一千三百戶。王同皎亦隨之成為駙馬都尉,升銀青光祿大夫,光祿卿。

謀誅武三思

但是隨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勾結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專權任勢,革命的成果被武三思竊奪。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武三思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
王同皎貴為駙馬,又得到了厚賜,但他是個慷慨之士對於岳父放縱韋皇后與武三思篡權跋扈的行為十分憤怒。慢慢地,王同皎產生了滅掉武三思的念頭。 神龍二年(706年),他在家裡與張仲之、祖延慶周憬、李悛、冉祖雍等人計畫趁為武則天送葬時,以埋伏的弓箭手射殺武三思。

被害和平反

不料密謀很快泄露了。起關鍵作用的人,是盛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與弟弟、播州司兵參軍宋之遜
原來,宋氏兄弟雖有才華,為人卻極為卑鄙無恥。在張家兄弟得勢時,宋家兩兄弟想方設法巴結張氏兄弟,張氏兄弟在神龍政變中被殺後,宋之遜兩兄弟也被牽連而流放嶺南。不久,兄弟倆悄悄潛回京城,投靠駙馬王同皎的府坻避難。看在昔日交往的份上,好心的王同皎冒險收留了這對兄弟。
按理來說,兩兄弟應該感謝並忠誠於王同皎才對,事實卻剛好相反。看著此時紅透半邊天的武三思,宋氏兄弟早就有了棄王同皎,改投武三思的想法,無奈苦於找不到門路。
當初,宋之遜為攀上王同皎,一再的請求,硬是將自己的外妹嫁給了素與王同皎交好的祖延慶。祖延慶是個忠厚人,因宋之遜和自己成了親戚,對他也就沒有提防。宋之遜父子經常來祖延慶的府邸走動,宋之遜的兒子宋曇居然偷聽到了劫殺武三思的密謀。宋氏兄弟遂派宋曇密告武三思。而同謀人撫州司倉冉祖雍,也出賣了王同皎。武三思譴校書郎李悛上告中宗,誣陷王同皎圖謀殺死武三思以後,將繼續擁兵詣闕,謀反廢殺韋皇后。
神龍二年(706年)三月初七,中宗以謀反罪將王同皎在都亭驛前處斬。張仲之、祖延慶一同被殺。周憬則逃入比干廟,自殺身亡。宋家兄弟以告密有功並授五品官。宋之遜為光祿丞,宋之問為鴻臚丞,宋曇為尚衣奉御。李悛、冉祖雍加封朝散大夫
王同皎是個血性漢子,臨刑前神色不變,天下莫不冤之,紛紛議論道:“宋之問等人的緋衫(紅色官服。唐朝時五品官才能穿紅袍),是同皎的血染成的。”神龍三年(707年)七月,太子李重俊率大將軍李多祚等人,殺死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餘人。然在欲殺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時,不幸被攔阻於玄武門之外,士兵臨陣倒戈,斬李多祚及兒子李承況於樓下,李重俊被部下所殺。政變失敗後,天下人皆感嘆王同皎這樣的忠勇之士,再也見不到了。
唐睿宗即位,為之平反,誅殺冉祖雍、李悛;宋之遜兄弟流放嶺南。王同皎陪葬唐中宗之定陵。謚曰“忠壯”,封“琅耶文烈公”,贈“太子少保”。

合葬風波

王同皎的妻子定安公主在丈夫被殺害後,先後改嫁了兩個丈夫:韋皇后從祖弟韋濯、太府卿崔銑。因為嫁了三次,當公主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二月去世後,不知該同誰埋在一起才合規矩情理。
她與王同皎生的兒子王繇,爭取父母合葬,唐玄宗同意了。而公主的現任丈夫崔銑自然不同意。雙方爭執不休,都不肯讓步。給事中夏侯銛亦反對定安公主和王同皎合葬,他對王繇說:“公主在你爹死後改嫁,她活著時就已經跟王家恩斷義絕了。她現在是崔家的人,死了也應該是崔家的鬼。如果跟你爹合埋,你爹在天之靈只怕會拒絕接納她;而崔銑死後也必然要去陰間申訴。”
王繇氣壞了,跑去向玄宗告狀。崔銑也不服,也去抗訴。 玄宗要大臣們討論。絕大多數大臣認為夏侯銛話雖然說的刻薄,卻很有道理。於是玄宗判決:公主與崔銑合葬。同時為顯公平,貶夏侯銛為瀘州都督,以為王家出氣。
最終定安公主與崔銑合葬,並陪葬中宗的定陵。但是王同皎也是陪葬中宗定陵的,三人若黃泉相見,爭論起來,官司還真不知道怎么判。

家庭子女

曾祖:王寬,(南朝)陳侍中、駙馬都尉;
曾祖母:陳氏,(南朝)陳的公主,封號待考;
......
妻:定安公主,唐中宗第三女
子:王繇,琅耶懿公,贈太子太傅。妻唐玄宗長女永穆公主
孫子:王訓,累授光祿卿,妻嗣紀王李纖誠第三女;
王潛,檢校尚書左僕射,贈司空;唐玄宗欲將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王潛堅辭不受;
曾孫:王支?,字文秀,奉義郎、行京兆府涇陽縣主簿,妻嗣澤王長女,育有二子一女。

史料記載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
王同皎,相州安陽人,陳駙馬都尉寬曾孫也。陳亡,徙河北。長安中,尚太子女安定郡主,拜典膳郎。太子,中宗也。桓彥范等誅二張,遣同皎與李湛、李多祚即東宮迎太子,請至玄武門指授諸將。太子拒不許,同皎進曰:“逆豎反道,顯肆不軌,諸將與衙執事刻期誅之,須殿下到以系眾望。”太子曰:“上方不豫,得無不可乎?”同皎曰:“南將相毀家族以安社稷,奈何欲內之鼎鑊乎?太子能自出諭之,眾乃止。”太子猶豫,同皎即扶上馬,從至玄武門,斬關入。兵趨長生殿太后所,環侍嚴定,因奏誅易之等狀。帝復位,擢右千牛將軍,封琅邪公,食實戶五百。主進封訟主,拜同皎駙馬都尉,遷光祿卿。
神龍神龍後,武三思烝濁王室,同皎惡之,與張仲之、祖延慶、周憬、李悛、冉祖雍謀,須武后靈駕發,伏弩射殺三思。會播州司兵參軍宋之愻以外妹妻延慶,延慶辭,之愻固請,乃成昏。延慶心厚之,不復疑。故之愻子曇得其實。之愻兄之問嘗舍仲之家,亦得其謀。令曇密語三思。三思遣悛上急變,且言同皎欲擁兵闕下廢皇后。帝殊不曉,大怒,斬同皎於都亭驛,籍其家。同皎且死,神色自如。仲之、延慶皆死。憬遁入比干廟自剄,將死,謂人曰:“比干,古忠臣,神而聰明,其知我乎!後、三思亂朝,虐害忠良,滅亡不久,可乾吾頭國門,見其敗也。”憬,壽春人。後太子重俊誅三思,天下共傷同皎之不及見也。睿宗立,詔復官爵,謚曰忠壯。誅祖雍、悛等。
先是,許州司戶參軍燕欽融再上書斥韋後擅政,且逆節已萌。後怒,勸中宗召至廷,撲殺之。宗楚客復私令衛士極力,故死。又博陵人郎岌亦表後及楚客亂,被誅。至是,俱贈諫議大夫,備禮改葬,賜欽融一子官。
同皎子繇尚永穆公主,生子潛,字弘志。生三日,賜緋衣、銀魚。幼莊重,不喜兒弄。以帝外孫,補千牛,複選尚公主,固辭。元和中擢累將作監。吏或籍名北軍,輒驕墯不事,潛悉奏罷之,故不戒而辨。監無公食,而息錢舊皆私有,至潛,取以具食,遂為故事。
遷左遷左散騎常侍,拜涇原節度使。憲宗與對,大悅,曰:“吾知而善職,我自用之。”潛至鎮,繕壁壘,積粟,構高屋偫兵,利而嚴。遂引師自原州逾硤石,取虜將一人,斥烽候,築歸化、潘原三壘。請復城原州,度支沮議,故原州復陷。穆宗即位,封琅邪郡公,更節度荊南。疏吏惡,榜之里閭,殺尤縱者。分射三等,課士習之,不能者罷,故無冗軍。大和初,檢校尚書左僕射。卒於官,贈司空。
列傳第八 公主:
定安公主,始封新寧郡。下嫁王同皎。同皎得罪,神龍時,又嫁韋濯。濯即韋皇后從祖弟,以衛尉少卿誅,更嫁太府卿崔銑。主薨,王同皎子請與父合葬,給事中夏侯銛曰:“主義絕王廟,恩成崔室,逝者有知,同皎將拒諸泉。”銑或訴於帝,乃止。銛坐是貶瀘州都督。
《舊唐書》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忠義:
王同皎,相州安陽人,陳侍中、駙馬都尉寬之曾孫。其先自琅邪仕江左,陳亡,徙家河北。同皎,長安中尚皇太子女定安郡主。授朝散大夫,行太子典膳郎。敬暉等討張易之兄弟也。遣同皎與右羽林將軍李多祚迎太子於東宮,請太子至玄武門指麾將士。太子初拒而不許,同皎諷諭切至,太子乃就駕。以功授右千牛將軍,封琅邪郡公,賜實封五百戶。及郡主進封為公主,拜同皎為駙馬都尉。尋加銀青光祿大夫,遷光祿卿。
天靈神龍二年,同皎以武三思專權任勢,謀為逆亂,乃招集壯士,期以則天靈駕發引,劫殺三思。同謀人撫州司倉冉祖雍,具以其計密告三思。三思乃遣校書郎李悛上言:“同皎潛謀殺三思後,將擁兵詣闕,廢黜皇后。”帝然之,遂斬同皎於都亭驛前,籍沒其家。臨刑神色不變,天下莫不冤之。睿宗即位,令復其官爵。執冉祖雍、李悛,並誅之。
自初與同皎葉謀,有武當丞周憬者,壽州壽春人也。事既泄,遁於比干廟中,自刎而死。臨終,謂左右曰:“比干,古之忠臣也。倘神道聰明,應知周憬忠而死也。韋後亂朝,寵樹邪佞,武三思幹上犯順,虐害忠良,吾知其滅亡不久也!可懸吾頭於國門,觀其身首異門而出。”其後皆如其言。
本紀第七中宗睿宗:
乙巳,則天傳位於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易之黨與不在原限......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為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食實封五百戶。並賞誅張易之兄弟功。
......
《資治通鑑》
卷207 則天順聖皇后下神龍元年(乙巳,公元七零五年)
太后疾甚,麟台監張易之、春官侍郎張昌宗居中用事,張柬之崔玄暐與中台右丞敬暉、司刑少卿桓彥范、相王府司馬袁恕己謀誅之。
......
癸卯,柬之、玄?、彥范與左威衛將軍薛思行等,帥左右羽林兵五百餘人至玄武門,遣多祚、湛及內直郎、駙馬都尉安陽王同皎詣東宮迎太子。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橫遭幽廢,人神同憤,二十三年矣!今天誘其衷,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今日誅凶豎,復李氏社稷,願殿下暫至玄武門,以副眾望。”太子曰:“凶豎誠當夷滅,然上體不安,得無驚怛!諸公更為後圖。”李湛曰:“諸將相不顧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納之鼎鑊乎!請殿下自出止之。”太子乃出。
同皎扶抱太子上馬,從至玄武門,斬關而入。太后在迎仙宮,柬之等斬易之、昌宗於廡下,進至太后所寢長生殿,環繞侍衛。太后驚起,問曰:“亂者誰邪?”對曰:“張易之、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聞。稱兵宮禁,罪當萬死!”太后見太子曰:“乃汝邪?小子既誅,可還東宮!”彥范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已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李湛,義府之子也。太后見之,謂曰:“汝亦為誅易之將軍邪?我於汝父子不薄,乃有今日!”湛慚不能對。又謂崔玄?曰:“他人皆因人以進,惟卿朕所自擢,亦在此邪?”對曰:“此乃所以報陛下之大德。”
期、於是收張昌期、同休、昌儀等,皆斬之,與易之、昌宗梟首天津南.....乙巳,太后傳位於太子.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惟張易之黨不原;其為周興等所枉者,鹹令清雪,子女配沒者皆免之。相王加號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鸞台三品,太平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皇族先配沒者,子孫皆復屬籍,仍量敘官爵.
丁未,太后徙居上陽宮,李湛留宿衛。戊申,帝帥百官詣上陽宮,上太后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
尚書庚戌,以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崔玄?為內史,袁恕己同鳳閣鸞台三品,敬暉、桓彥范皆為納言;並賜爵郡公。李多祚賜爵遼陽郡王,王同皎為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李湛為右羽林大將軍、趙國公;自餘官賞有差。
卷208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中神龍二年(丙午,公元七零六年)
......
三月......初,少府監丞弘農宋之問及弟兗州司倉之遜皆坐附會張易之貶嶺南,逃歸東都,匿於友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家。同皎疾武三思及韋後所為,每與所親言之,輒切齒。之遜於簾下聞之,密遣其子曇及甥校書郎李悛告三思,欲以自贖。三思使曇、悛及撫州司倉冉祖雍上書告同皎與洛陽人張仲之、祖延慶、武當丞壽春周憬等潛結壯士,謀殺三思,因勒兵詣闕,廢皇后。上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監察御史姚紹之按其事,又命楊再思、李嶠、韋巨源參驗。仲之言三思罪狀,事連宮壼。再思、巨源陽寐不聽;嶠與紹之命反接送獄。仲之還顧,言不已。紹之命撾之,折其臂。仲之大呼曰:“吾已負汝,死當訟汝於天!”庚戌,同皎等皆坐斬,籍沒其家。周憬亡入比干廟中,大言曰:“比干古之忠臣,知吾此心!三思與皇后淫亂,傾危國家,行當梟首都市,恨不及見耳!”遂自剄。之問、之遜、曇、悛、祖雍並除京官,加朝散大夫。......
五月...... 武三思使鄭愔告朗州刺史敬暉、亳州刺史韋彥范、襄州刺史張柬之、郢州刺史袁恕己、均州刺史崔玄暐與王同皎通謀。六月,戊寅,貶暉崖州司馬,彥范瀧州司馬,柬之新州司馬,恕己竇州司馬,玄暐白州司馬,並員外置,仍長任,削其勛封;復彥范姓桓氏。
《定安公主不得合葬王同皎墓議》
公主初昔降婚,梧桐半死;逮乎再醮,琴瑟兩亡。則生存之時,已與前夫義絕;殂謝之日,合從後夫禮葬。今若依繇所請,卻?舊姻,但恐魂而有知,王同皎不納於幽壤;死而可作,崔詵必訴於元天。國有典章,事難逾越。原繇此意,雖申罔極之情;求禮而行,或致不稽之請。謬膺?正,敢曠司存,請傍移禮官,並求指定。
《朝野僉載》
宋之遜告密:
唐洛陽宋之遜,太常主簿之問弟,羅織殺駙馬王同皎。
初,之遜諂附張易之兄弟,出為兗州司倉,遂亡而歸。王同皎匿之於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韋與武三思亂國,與一二所親論之,每至切齒。之遜於簾下竊聽之,遣侄曇上書告之,以希(迎合)韋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誅同皎之黨。兄弟並授五品官。之遜為光祿丞,之問為鴻臚丞,曇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謂曰:“之問等緋衫(紅色官服。唐朝時五品官才能穿紅袍),王同皎血染也。”誅逆韋之後,之遜等長流嶺南。 客謂浮休子(人名)曰:“來俊臣武則天時的酷吏,慣會羅織罪名。)之徒如何?”對曰:“昔有獅子王,於深山獲一豺,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獅子王喜。周年之後,無可送。王曰:‘汝殺眾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圖之。’豺默然無應,遂咬殺之。俊臣之輩,何異豺也!

碑記石刻資料

唐文拾遺》卷十二 載有王同皎曾孫的墓誌,裡面記載王同皎家四代和皇族聯姻。這裡錄入史料,以備查閱和參考。
《大唐故奉義郎行京兆府涇陽縣主簿王府君墓志銘》
公諱支阝,字文秀,琅耶臨沂人也。曾祖同皎,駙馬都尉琅耶文烈公,贈太子少保,尚定安長公主。祖繇,駙馬都尉琅耶懿公,贈太子太傅,尚永穆長公主。父訓,累授光祿卿,娶嗣紀王纖誠之季女。公聰明生知,忠孝天與,出身從仕,為眾所知,不以得失繼懷,不以喜怒形色,謙以自牧,寬以養閒,足可永保盛名,克終天壽。公自弘文館明經、虢州弘農尉,次任揚州江陽主簿。考秩尋滿,蹉跎江鄉,累佐諸使,勤勞借著,名績時稱。以去年入調長安,天官以書判取人,授公京兆府涇陽主簿。今春季月,遂赴所任,宿疾不瘳,漸嬰羸瘵,千驤萬療,神道何依。以其年八月九日,終於萬年縣興寧里永穆觀之北院,享年五十七。嗚呼!淮水不絕,君家自昌,豈鄙藥餌不靈,與物爭謝,故知修短有定,古亦無替。
夫人則秘書監贈楊州大都督嗣澤王氵惠長女,潤之姊也,居家守禮,出事恭儀,淑順不虧,天生自得。公任弘農日,染疾不起,權殯於縣界。長子貞素泣血號天,柴毀過禮,終身之痛,唯茲是憂,遂策杖於弘農,扶護棺櫬,將及合?。公有子二人,次曰貞鎰。女一人,猶未及笄,出我家也。後娶楊氏,有子三人,女二人。楊氏與貞鎰尚家維楊,嗟之道路遐遠,報不及期,以其年閏十月七日,卜擇於萬年縣氵產川鄉先塋之側也。
貞素以東海尚變,陵谷恐平,啟潤紀之,庶乎不朽。潤以天倫之痛,內兄之哀,托石敘情,備於歲月,慚無刀翰,有愧於文,握管慟傷,銜悲述作。銘曰:
天不藏寶,必降賢良。公貞有度,雅淑無量。將永保於閨祿,何忽變為代傷。嗚呼!郊原寂寂,松柏蒼蒼。嗟白日之晝短,痛泉台之夜長。(石刻)
電視劇(武媚娘傳奇)何達王同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