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江遷客

《郴江遷客》是唐代詩人羅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首聯直接揭露了朝政的黑暗;頷聯進一步揭露朝廷的腐朽;頸聯寫郴州人民的痛苦生活;尾聯寫自己的感慨和吶喊。這首詩以典入詩,表達了詩人自己對當時之世的憤慨,悲憤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郴江遷客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羅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郴江遷客
不是逢清世,何由見皂囊
事雖危虎尾,名勝泊鵷行
毒霧郴江闊,愁雲楚驛長。
歸時有詩賦,一為吊沉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遷客:遭貶遷的官員。
⑵皂囊:漢制,群臣上章表,如事涉秘密,則封以皂囊。
⑶泊:止。鵷:指朝官的行列。
⑷沉湘:指楚國屈原心憂家國的命運,卻因不得志,自投汩羅江而死。

白話譯文

未逢清明盛世,不能見到表民情達民意的奏摺。
事情已經像揪虎尾一樣危急了,而文武百官卻依然各自為政,爭權奪利。
寬闊的郴江江面籠罩著一層濃濃的毒霧,楚國綿長的驛道被厚厚的愁雲覆蓋著。
回到家裡,賦詩一首,目的只在憑弔屈原,為國家前途命運擔憂。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鹹通十四年(873年)春。羅隱南遊郴州後,因面對黑暗的政治環境而創作了這首詩,以揭露唐王朝末世的黑暗,並抒發了自己鬱郁不得志的愁苦。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遷客的身份,用所見之景,抒胸中之情,表達詩人自己對當時之世的憤慨,悲憤之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不是逢清世,何由見皂囊。”揭露朝政的黑暗。簡簡單單十個字,卻深刻揭露了朝統治者的專制和腐朽。一句“不是逢清世”,直截了當地說出來,沒有半點的含糊,這需要很大的勇氣。羅隱敢說敢寫,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膽量。
“事雖危虎尾,名勝泊鵷行。”進一步揭露朝廷的腐朽。事情已經像揪著老虎尾巴一樣非常危急了,卻沒有人敢於改變一下,朝廷的文武百官依然各自為政,爭權奪利。這是怎樣的世道。
“毒霧郴江闊,愁雲楚驛長。”寫郴州人民的痛苦生活。郴江江面雖然寬闊,卻被一層濃濃的毒霧籠罩著;楚國的驛道雖然綿長,卻被厚厚的愁雲覆蓋著。作者選擇“郴江”、“楚驛”等意象,意在表明,當時的官場雖也不乏清明正直之士,但都被“毒霧”、“愁雲”所毒害,終究改變不了專制和黑暗的現實。
“歸時有詩賦,一為吊沉湘。”寫自己的感慨和吶喊。回到家裡,賦詩一首,目的只在憑弔屈原,為國家前途命運擔憂。當年的屈原擔心家國的命運,卻因受到排擠而英雄無用武之地,滿腹憂鬱,遂沉江而死。此刻的“我”也有著和他一樣的情懷,也面對著同樣的現實,我也只能選擇和他一樣的歸宿了。
詩人面對如此黑暗的政治環境,心中有恨、有怨,卻無法直抒胸臆,於是便藉助幾個意象來表達他內心複雜的情感:一是“毒霧”,二是“愁雲”。用“霧”的“毒”來宣洩心中對黑暗社會的“恨”;用“雲”的“愁”來表明自己對百姓疾苦的“憐”。最後一聯化用屈原沉江的典故,表達自己才情被埋沒、屢遭排斥的不滿,以表明自己十分低迷、惆悵的心情。整首詩揭露了唐王朝末世的黑暗,抒發的還有詩人鬱郁不得志的愁苦。

名家點評

泰山學院教授禚柏紅《生肖虎》:“‘事雖危虎尾’用《周易·履掛》:‘履虎尾,輊人,凶。’以履虎尾比喻危險。”

作者簡介

羅隱(833年~909年),字昭諫,杭州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887年)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勛郎中、給事中等職。著有《讒書》《太平兩同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