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莊

鹹豐年間(1851-1861年),郝姓來此建村,以姓命村名郝家莊。後林姓、李姓遷來居住。 郝家莊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8′,北緯37°08′。東與戴家村為鄰,北與康家河村相望,南與前洽河村接壤,西與取水崖村相連。原屬山西頭鄉,2000年12月,隨山西頭鄉撤銷而隸屬徐家店鎮。西距鎮政府駐地18公里。 全村耕地面積18.1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54戶,160人。有郝、林、李、刁等4姓,均為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郝家莊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地理位置:海陽市北部
  • 耕地面積:18.1公頃
大事記,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55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00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提高到300公斤。2002年,糧食畝產達到466公斤,總產達到6.3萬公斤。 20世紀90年代,發展了果業、畜牧業。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102.5萬元,其中農業55.6萬元,畜牧養殖業45萬元,其它1.9萬元。 第二產業1997年,發展起石材加工。2000年,從事石材加工人員21人,收入20萬元,稅金1.5萬元。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0人,總收入88.6萬元,其中工業73萬元,建築業15.6萬元。 第三產業2002年,全村第三產業總收入僅有8萬元,其中運輸業5萬元,商飲業3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難以維持溫飽。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20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320公斤。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42輛,機車28輛,電話29部,彩電35台,電冰櫃14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住房多為草房,人均住房面積僅有5平方米。改革開放以來,村進行了規劃,村民都住上了瓦房。2002年,全村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到15平方米。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2月,成立黨支部。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郝志書、郝志德、林洪文、林祥雲、於在官、林春財、李世傳、李桂芝。2002年,全村有黨員9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5年2月,設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6月,成立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矯風英、林洪君、郝志書、李世安、李世傳、林春生、郝其林、李良、林萬波、林春國、霍守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