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郝家莊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濰坊市
- 占地面積:280平方米
- 發現時間:1981年
首次發掘,最終發掘,美麗傳說,
首次發掘
郝家莊遺址為龍山文化晚期和岳石文化中晚期遺址,是首次發現岳石文化以來,山東省已發掘的同時期遺址中能分期斷代的1處,因此,它是具有特殊意義的遺址。出土文物既有煙臺趙格莊遺址出土文物的特徵,又有泗水尹家城遺址出土文物的風格。出土文物被定為岳石文化郝家莊類型。已編入1985年《中國考古年鑑》。
最終發掘
2009年,因青臨高速開建,在青州市郝家莊遺址將被覆蓋。
在150米的遺址發掘中,出土不同時期陶、石、骨、銅等各類文物40餘件和眾多的陶器碎片,這為研究當地的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據考古人員介紹,該遺址位於素有文物寶庫之稱的青州市境內,早年青州市博物館曾進行多次調查,採集有豐富的文化遺物。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在此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大量岳石文化的遺物。因青臨高速的修建要求,從9月份開始,山東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科研人員入駐並開始對高速公路影響到的部分遺址進行保護性發掘。
記者在省考古所有幸見到了部分精美的出土文物,其中一些三足陶器引起了記者注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製作工藝很美的陶器都是龍山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個子矮胖,三足中空,口沿向外傾斜的陶製器皿叫作鬲,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是古人用來煮飯的炊具,大體作用相當於現代的鍋,而體型勻稱,三足有柄,邊沿上還伸出一條小舌頭的則是鬹,是古人特別燒制出來的酒器。此外還有專門做蒸飯的甗(yǎn),這個器皿也是三足,不過體型上卻比較瘦高,中間還有很獨特的收腰設計。工作人員解釋說,從這些種類器皿就可以看出龍山文化時期,居住在這一帶的居民豐富多彩的生活,至少飲食文化已經很發達了。這個蒸飯的器皿作用原理就相當於現代的蒸籠。以收腰部分為界,下面的空間盛水,中間依靠收腰承載上面盛放要蒸做的主食,加熱之後,下面的水沸騰就能烹製出非常美味的食品。
“龍山文化最讓人稱道的還是他們的制陶工藝。”考古所研究員何德亮拿起一個陶製單把杯介紹說,龍山文化是陶文化的巔峰時期,制陶工藝非常好,而這個杯子就能做簡單的佐證。記者注意到,這個杯子壁厚不到兩毫米,在4000年前依靠純手工製作的年代,簡直不敢想像。據何研究員介紹,龍山文化的制陶工藝幾乎達到了薄如蛋殼的程度。
美麗傳說
郝家莊處於彌河迴轉處,從馬宋村方向到三教堂為南北向,以郝家莊西沙灘為拐點轉為自東向西。勤勞勇敢的郝家莊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
西沙灘附近有好幾座古墓,基本都被盜。比較有名的有“韓百萬”的墓。中間是韓財主的,兩邊是兩位妻子的。傳說傍晚時分,墳墓中閃出金燦燦的光,等你走過去,它卻消失了。
靠近青臨高速覆蓋地段的有一大廳墓,傳說為清朝時期戰死的士兵的歸宿。建國初期,廳墓外觀宏偉,青磚砌成,約有18米高。內部挖掘出部分字畫、瓷器。有的上交青州博物館,有的或許留藏到民間。
在郝家莊廟會處有一棵大槐樹(或者什麼樹),假設你站到遠在18公里的雲門山上,放眼望去能清晰的看到的只有一個事物,那就是郝家莊的這棵大樹,後來在文革中被砍伐,拉到黃樓革委會做了門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