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挺(元朝大臣)

郝天挺(元朝大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郝天挺(1247年—1313年),中國元朝時期的政治人物、文學家。繼先新齋,是河北安肅漢人。其父郝和尚拔都自幼被擄入蒙古長大,戰功彪炳,成為大蒙古國大根腳家族,其父封五路軍民萬戶,卒葬三原縣修真鄉長孫村(今三原縣魯橋樓底村),郝天挺兄弟以父葬其地而徙居三原縣,遂為三原縣人。

郝天挺早年師從元好問,以勛臣子召備宿衛。歷任雲南行省參知政事陝西漢中道廉訪使、吏部尚書等職,後為江浙行省左丞。1307年因擁戴元武宗有功,拜為中書左丞。元仁宗即位後,召與諸老臣共議大政,後歷任江西河南二省右丞、御史中丞,官至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死後諡號文定

郝天挺在文學上造詣很高,擅長寫詩。曾為其師元好問所輯之《唐詩鼓吹》作注十卷。又仿此例,輯宋、金、元三朝名人詩篇為《鼓吹續音》十二卷。在元世祖至元後期任雲南行省參知政事時,曾修《雲南實錄》五卷,並興學大理

基本介紹

  • 本名:郝天挺
  • 字號:宇繼先,號新齋
  • 所處時代:元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祖籍河北安肅
  • 出生時間:1247
  • 去世時間:1313
  • 主要作品:《雲南實錄》5卷、《唐人鼓吹集》10卷
  • 主要成就:革尚書省之弊,成皇慶之治
  • 官職:參知政事、吏部尚書、中書右丞
人物生平,文學成就,子嗣概況,

人物生平

關於郝天挺的族屬,歷來眾說紛紜,《元史·郝天挺傳》中稱他“出於(蒙古)朵魯別族,自曾祖而上,居安肅州”,因此後世學者多稱其為蒙古人,元史專家方齡貴還稱其為“入居內地較早已經漢化了的蒙古人”。而歷史學家陳垣先生則在其名著《元西域人華化考》中將其視為華化之西域人。事實上,郝天挺是漢人。首先當時與郝天挺酬唱的文人學士無一稱他是蒙古人,而趙孟頫為其序之《唐詩鼓吹》也是如此。按照元人屬文慣例,如果提到蒙古人的話要特別註明“國人”或“蒙古人”,所以郝天挺不可能是蒙古人。
另外王磐為郝天挺之父郝和尚拔都寫的神道碑中也明確說郝和尚拔都是“安肅州安肅縣人……三世皆潛德不耀。公生九歲,為國朝所得,隸乞武(忒)郡王帳下”。由此可見郝氏一族本為漢人,因郝和尚拔都自幼被蒙古人擄獲,此後在德清郡王怯台(兀魯兀氏)帳下服役。而郝和尚拔都自1240年起以萬戶身份長駐太原,郝天挺當在太原長大,因此又有人認為郝氏出自太原
據《交城縣誌》記載:“郝天挺……出於朵魯別族,祖籍安肅州(今河北徐水縣),自祖父遷居交城(時隸屬於太原)。父郝和上拔都魯,蒙古太宗、憲宗時,多著武功,為河東行省五路軍民萬戶。天挺英爽剛直,有志略,受業於元好問。以勛臣子受世祖召見,帝嘉其容止,有旨宜任以政。”
總之,郝和尚拔都神道碑作為原始史料,上面所顯示的郝氏是世居安肅漢人的信息更可信,而《元史》中說郝天挺是蒙古人無疑是錯誤的。
父和上拔都魯,太宗、憲宗之世多著武功,為河東行省五路軍民萬戶。天挺英爽剛直,有志略,受業於遺山元好問.以勛臣子召見,世祖嘉其容止,詔以文學之事侍皇太子。雲南建行省,除參議行尚書省事,尋擢參知政事;又擢陝西漢澡道廉訪使。未幾,入為吏部尚書,尋除陝西行御史台中丞、四川行省參政、江浙行省左丞,俱不赴。
武宗即位,拜中書左丞,與宰相論事不合,輒面斥之。一日,以敷奏明允,特賜黃金百兩,不受。武宗曰:“非利汝弟,旌汝敢言耳。”
仁宗即位,詔天挺與張閭等十人共議大政,革尚書省諸弊。出為江西行省右丞,改河南行省。召拜御史中丞。入見,首陳綱紀之要,以獵為諭曰:“御史擊奸,有似鷹揚禽之,弱者易獲也。其力大者,必藉人之力。不然,有傷鷹之患。”仁宗韙之。又上書陳七事,曰:惜名爵、抑浮費、止括田、久任使、論好事、獎農務本、勵學養士,詔中書省施行。尋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時卜憐吉歹為行省丞相,待以師禮。皇慶二年,卒,年六十七。贈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柱國、追封冀國公,謚忠定。其墓原在交城縣北(縣食總公司一帶),今已無尋。

文學成就

元好問撰《唐詩鼓吹》十卷,天挺為之注,趙孟頫序其書,以為唐人之於詩,非好問不能盡去取之工,非天挺亦不以發比興之蘊雲。

子嗣概況

子佑,字君輔。仁宗時拜殿中侍史,以廉直稱。遷陝西行省參知政事,拜陝西行台侍御史。
孫忠恕,翰林待制,獻所著《無逸圖》。命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即謝病歸,卒於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