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霞秋

郁霞秋

郁霞秋,女,漢族,1963年9月生,中共黨員。

現任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長江潤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7年7月24日,郁霞秋被推薦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郁霞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3年9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 性別:女
人物履歷,人物簡介,人物故事,驚人決定,敢為人先,最大欣慰,春華秋實,主要事跡,獲得榮譽,

人物履歷

現任江蘇省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長江潤發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兼任江蘇省科協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江蘇省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

人物簡介

她,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位女大學生,憑藉高考跳出農門,進入城市生活;她,也是第一個“跳回”農門的大學生,因為家鄉發展需要,她毅然告別公立醫院科室主任的“鐵飯碗“,回村從頭開始創業。在她心裡,有一個樸素的夢想,那就是讓鄉親們過上比城裡人更好的日子。15年間,她帶領企業成為蘇州第一家上市村企,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1年的7000元增長到如今的3萬餘元,實現了人人有收入,月月有工資,真正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她,就是張家港市金港鎮長江村黨委書記、長江潤發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郁霞秋,鄉親們親切地稱她為“閨女書記”。
郁霞秋當選“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郁霞秋當選“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

人物故事

驚人決定

跳出農門後她又“跳回”
“如果說當初在做這個決定時,我還是有所猶豫,那么,現在回想當初的選擇,我無怨無悔。”15年彈指一揮間,當郁霞秋說出如上一番話時,她的心情如此淡定。然而,當初,她要返鄉的決定,卻讓鄉親們無比震驚。
長江村,因毗鄰長江而得名。這裡,原本是一片江邊灘涂,鄉親們以打魚為生,吃盡了苦頭。在老書記郁全和的帶領下,經過多年努力,村民們的日子一天天變好。
1981年,郁霞秋以優異的成績被當時的蘇州醫學院錄取。她,是長江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女大學生。“我們村里出了個女大學生哩!”這是當時村里最津津樂道的事情。在上個世紀80年代,大學生太稀罕了。村民們都讚嘆說,老郁書記家這個女兒有出息啊!大學期間,郁霞秋依然刻苦勤奮。畢業後,她被無錫市婦幼保健醫院引進,並靠自己的努力,逐漸成為醫院腫瘤科有名的“一把刀”。
2001年春節年初三晚飯後,長江村老掌門人、郁霞秋的父親郁全和把她叫到書房,鄭重地提出:“我已經60歲了,前年突發心梗後開始考慮誰來接班,思來想去,你合適。一方面因為長江村發展遇到人才瓶頸,目前招不到特別優秀的大學生擔當重任;另一方面長江村也需要熟悉村里情況、對村裡有感情的人來推動發展。儘管你學的是醫,但是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在,學起來,管理不是難題。”
因為毫無思想準備,郁霞秋當時的第一反應是“不”。那時她38歲,事業順利,她在無錫市婦幼保健院任科室負責人,先後被評為無錫市十佳青年科技工作者、無錫市衛生系統拔尖人物等。她喜歡醫生這個職業,丈夫也是無錫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臟外科“一把刀”,兒子獨立乖巧,自己若回長江村,意味著打亂一家三口原本無憂無慮的小日子……
但看到父親期待的眼神,郁霞秋回答道:“讓我想一想”。她把自己關在書房,想到從小對父親的眷戀和敬仰,在她心裡,父親總是對的。她又想到父親58歲時突發心梗,那么強的一個人躺在醫院急救病房,郁霞秋第一次覺得,父親累了。
那次談話過後,郁全和將這一想法向上級匯報,得到張家港市委書記、金港鎮黨委書記等各方支持,經過前後近三個月的猶豫和思考,在長江村村民的不斷召喚下,郁霞秋終於下定決心,去醫院辦了辭職手續。回村後,她通過不懈努力,從招商辦副主任一步步做起,最終成長為長江村黨委書記。2016年9月,在長江村第七次黨員代表大會上,郁霞秋再一次收到了黨員和民眾的回饋——高票連任新一屆村黨委書記。
“當時回歸,不為別的,只為親情和鄉情。也想通過這個表率,帶動更多的大學生到長江村創業,帶領父老鄉親共同致富。”郁霞秋說。

敢為人先

不斷創新實現村企共富
做醫生時,郁霞秋遊刃有餘,可回到村裡面對村民和商人,她常常發怵。有一次,與一位電梯客商會談時,對方提到的專業術語讓郁霞秋傻眼了。這樣的挫折讓她意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於是,她開始調整心態,一切從零開始、從頭學起,抽出休息時間到上海金融管理學院、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學習。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郁霞秋十分注重對人才的引進,她認為,企業的發展關鍵在於科技人員在全體員工中的占比。為了廣納賢才,她設立了“一套房子、一個位置、一份股金”的“三個一”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並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科技人才,為企業的科技創新與新品開發打下了深厚的人才基礎。
她籌建了全國首家村級企業科協——長江潤發科協,在她的積極協調下,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後工作站等科研機構紛紛落戶長江村;她在父親的帶領下,頂住重重壓力,推動村辦企業完成三次改制。2010年6月18日,長江潤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入資本市場,成為蘇州首家上市的村級企業。
為了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郁霞秋還提出了許多富有成效的舉措。2014年,她在職工持股會、自然人、法人持股的基礎上,增設了企業管理層持股,該項措施的實施,進一步調動了企業管理層的工作積極性,企業經營業績進一步提升,持股人員也獲得了收益。
郁霞秋深知,新品開發是企業的核心市場競爭力;科技創新,則是引領村企發展的“牛鼻子”。為了使企業產品立於不敗之地,郁霞秋在原先“院士專家工作站”平台基礎上,建立起了博士後工作站和研究生工作站,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建立了合作關係,推動了公司產、學、研合作的開展,開發了業內第一條超高精度導軌自動化生產線,順利進入高速導軌電梯市場;自主研發“卷板無氰鹼性鍍鋅生產工藝”,解決了產品表面變黑、亮點等行業技術難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最大欣慰

村子強了村民富了
2009年5月,張家港市政府出台了“城保擴面”的新政策,政策規定,只要在退休年齡內的人,根據年齡補交2-3萬元不等的補繳費用,退休後就可享受與城鎮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待遇。
郁霞秋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利民政策。當時村裡有很多適齡人員,但由於對政策的不理解及無錢繳納等多種原因,不願意繳納這筆錢。於是,她召集了東區村委班子開了協調會,將村里工作人員分成3個小組,分別走訪東昇、東潤、東發區,務必與每個符合條件的村民都要見到面,把政策細緻地解釋、宣傳。對於暫時拿不出那筆錢的家庭,可以享受3年的無息貸款。經過2周的緊密走訪,291名東區適齡村民都補繳了保險費用。
郁秋霞關心村里老人郁秋霞關心村里老人
正是由於這種發展的眼光,現在退休的人每人每月都有幾份收入來源,包括村里福利分配、城保退休金,加在一起,甚至比很多年輕上班族的薪水還要高。享受到了這樣好的福利待遇,村民們心裡樂開了花,都紛紛感激郁書記當初的良苦用心。
“集體經濟強,百姓才能富。”郁霞秋說,作為村辦企業,長江潤發集團在傳統產業上實現了“傳統產業科技化、傳統設備自動化、傳統產品高端化、傳統管理信息化、傳統人員素質化”的戰略目標,工業支柱產業——長江潤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持續做強“主業”,做優電梯導軌第一民族品牌。經過兩年多的籌備,2016年,又成功轉型大健康產業,於2016年年底收購了海靈藥業等三家優質藥企,長江潤發實現了“上市公司市值百億”的目標。與此同時,集團也加快推進婦產專科醫院的建設,全力謀求新的經濟成長點,不斷拓展大健康產業布局。
土地合作社負責人吳秋萍告訴記者,2004年,長江村與原韓家港村合併,成立新的長江村,原韓家港村成為長江村的東區。並村後,讓老百姓增收成了頭等大事。後來,村里通過合作社種植鬱金香、廣玉蘭、紫薇,發展了十幾個品種的林業及高效農業,使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兩倍多。
如今,對長江村村民們來說,當他們看到大樓越蓋越高,經濟效益越來越好,口袋越來越鼓,大夥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除了村民過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長江村也收穫了一項項沉甸甸的榮譽,先後獲評“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休閒與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蘇最美鄉村”等諸多榮譽。郁霞秋說,全村正圍繞“三個百億”的戰略目標,全力建設更加美麗、更具實力、更為幸福的長江村,力爭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農村有廣闊的舞台,帶領鄉親們奔小康,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郁霞秋說。

春華秋實

付出總有回報
2016年,郁霞秋主導集團重點對三家子公司進行了技改投入:投入近1.8億元新上一條技術含量和自動化程度達國內最高水平的電梯導軌軋制線,進一步提高產能和產品質量;上市企業投入5000餘萬元,與配套子公司打造成世界單體最大的高速導軌生產基地,項目投入後,量化生產的高速導軌產品合格率大大提升;江蘇公司投入5000多萬元,對2號生產線升級改造,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產品的核心競爭力,該項鹼性鍍鋅產品也將成為國內鍍鋅行業新的發展領域。
目前,長江潤發集團共有國內商標有效註冊350個,企業自有商標產品在2015年產品總收入中占比100%,三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國內有效專利82項、有效發明10項、有效實用新型12項、有效外觀設計60項。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長江村銷售額從2001年的3.8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近5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01年的7000元增長到2015年的3萬多元,全村形成“按勞分配,按資分配,按需分配”的分配體制,實現了全就業、全社保,建立了以村民養老,幫貧救助為重點的保障體系,實現人人有收入,月月有工資,真正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主要事跡

郁霞秋從城市“跳”回農門,從醫生變為村官,信守回村時許下的“強村富民”“讓農民生活得更有尊嚴”的承諾,紮根農村16年,帶領父老鄉親把長江村建設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不忘初心、有諾必踐,郁霞秋的一言一行充分體現了一名新時期基層黨員幹部的誠樸、信義與擔當。
郁霞秋是長江村走出去的第一個女大學生,從醫15年,成長為一名技術精湛的婦產科醫生。2001年,長江村發展遇到了人才瓶頸。她的父親、老書記郁全和多次勸說,把事業紅火的郁霞秋“拽”回了長江村,她當上了村招商辦副主任。3年之後,鄰近經濟欠發達的韓家港村併入成立了長江村東區,已經成長為村黨委書記的郁霞秋對東區百姓許下了強村富民的諾言:並村並心、黃土成金,長江村要整體實現人人有收入、月月有收入。她團結帶領一班人歷經艱辛,推動長江村支柱產業整體東移,一步步跨越階段性發展目標。2016年,長江村實現銷售收入超50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42500元,全村人真正過上了有保障、有尊嚴的生活。
無論是企業“舵手”還是村裡的“當家人”,郁霞秋始終秉承以誠為本、以信立身。為了給村企輸送更加充足的“創新養分”,她創辦了全國首家非公有制企業科協,並對人才作出“三個一”(一套房子、一個位置、一份股金)的待遇承諾。這個堅守至今的承諾,成為集聚人才的“吸鐵石”,給企業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紅利”。市場瞬息萬變,郁霞秋堅守的企業家責任“一成不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許多企業減產裁員,員工們人心惶惶。她對員工許下“人員不散、工資不減、工廠不關”的諾言。“三不”承諾一經傳播,不僅穩定了人心,還進一步促進了公司穩步發展,贏得了社會各界的點讚。
郁霞秋不僅情系家鄉父老,還熱心社會公益,先後結對17位貧困學生,為四川永福中心學校捐贈20萬元現金及教學用品,向鹽城阜寧特大龍捲風災區捐贈180萬元現金及藥品。

獲得榮譽

郁霞秋曾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勞動模範、江蘇“最美基層幹部”等稱號。
2017年7月24日,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誠實守信模範)候選人。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