邽山蜂蜜

邽山蜂蜜

邽山蜂蜜,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邽山蜂蜜
  • 產地名稱: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
  • 登記年份:2020年
  • 品質特點:邽山蜂蜜口感醇厚、甜潤,入口回味綿長或微帶苦杏仁味,甜而不膩,綿軟細膩,無雜質無異味,清香持久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邽山蜂蜜色澤以淺琥珀色為主,兼有深琥珀色;筷子挑起,能拉成長絲,絲斷後自動回捲成球狀。新鮮時半透明,表面有一層泡沫,放置稍久,一部分葡萄糖結晶析出,而變為不透明的結晶,結晶核呈顆粒狀。

自然生態環境

2.1 地形地貌:清水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東界陝西省隴縣、寶雞市,南連北道、秦州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毗鄰。東西長66公里,南北寬47公里,面積2003.25平方公里。地處隴山山地向梁峁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向東北高、西南漸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112米,相對高差1089米;海拔高度引起熱量、降水條件、土壤、植被的垂直變化,使自然條件複雜多樣。由於內外營力作用,清水縣地貌分為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的中低山黃土梁溝壑區——分布於縣境中、西部,以高峰科梁和牛頭河南北側梁峁為骨架。面積217.93萬畝。處森林草原黑爐土地帶,植被以灌叢和草原為主;土石山地中度深切割中山區——分布於縣東南,屬隴山西延部分,以盤龍山為主。面積45.86萬畝。以發育在黃土母質上的褐土為多,有大面積次生林;河谷階地區——以牛頭河中、下游及骨幹支流下流河谷階地為主,面積27.70萬畝,分為寬窄河谷與峽谷,寬度1-3公里,兩岸為河漫灘與多級階地。植被以灌叢草原和山地草原為主,有零星小片落葉闊葉林分布。山地草原類的主要組型有沙棘——雜草梁頂草地;百里香、鵝冠草梁頂草地;百里香、牡羊草乾旱陽坡草地;牡羊草、鐵桿蒿陽坡草地;紫芒草、雜草類陰坡草地等。灌叢草原的主要組型有沙棘——羊茅梁項灌叢草地;狼牙刺——牡羊草、鐵桿蒿陽坡灌叢草地;沙棘——雜草類陰坡灌叢草地和剪股穎、蒿類陽坡草地等。 2.2 氣候:清水縣氣候溫和,屬隴中南部溫帶濕潤區,年平均氣溫4.8℃~ 10.4℃,最熱月平均氣溫16.1~22.6℃,最冷月平均氣溫-7.9℃~-3.6℃。無霜期平均為120d~200d。氣溫日差較大,平均在10.3℃~14.3℃之間,積溫有效性較高。由於清水位居隴山背風坡,南鄰秦嶺山地,降水適中,氣候偏濕潤。年平均降水量574.8mm,降水最多的興旺、隴東等鄉可達661.6mm,降水最少的郭川等鄉也在517mm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個月,降水量約288~409mm,占全年降水量的52.8%~68.8%。因海拔高度的垂直差異,全縣由東向西,從高到低,可分為溫涼濕潤、溫和半濕潤、溫暖半濕潤和溫暖半乾旱四個氣候類型區。相對複雜的氣候類型區對蜜源植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一是適生蜜源植物種類多、花期長;二是同一種蜜源可以不同時間前後開放,有利於延長蜜蜂的充分採集和利用;三是適宜的氣候條件,有利於蜂群擴繁。 2.3 蜜源植物:蜜源是養蜂之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質地貌,多樣的氣候條件,造就了清水縣豐富的蜜源植物資源,縣境東南部林密草茂,生物資源豐富。有林地64.82萬畝,森林覆蓋率35.1% ,木材蓄積量101.%萬立方米。生長楊、樺、鍛、松、棟、揪等250種木本植物。有天然草地面積45.6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15.11% ,野生牧草有25科183種,以禾、莎、豆、菊科為主。飼草生長總量3.5億公斤,載畜量13.5萬個羊單位。蠶豆、豌豆、箭舌豌豆和紫花苜蓿以及紅豆草的種植,正在形成一定規模和數量。境內中藥材品種繁多,有70科165個品種,主要有大黃、半夏、黃芩、甘草、黃芪、黨參、苦參、板藍根、柴胡、紅花、牛蒡子、紫蘇、桔梗、生地、土貝母、山楂等植物類藥材,年產量6000多噸,不僅素有“千年藥鄉”之稱,而且是縣內天然寶庫中的一大優勢,也在天水地區中藥材資源中占重要地位。產地有蜜源植物二百多種,主要有油菜、洋槐、狼牙刺、漆樹、椴樹、鹽膚木、紫花苜蓿、紅豆草、薰衣草、 紅三葉、草木樨、柿子、沙棘、向日葵、百里香、玉米、芝麻、蕎麥等,尤其清水縣具有國家良種刺槐基地為龍頭示範種植推廣的36萬畝洋槐已經逐漸長大,成為十分少見的大宗集中蜜源基地和西北地區重要的洋槐蜜產區,其在全國也屬首屈一指的。大面積的林地、草地及農作物和藥材種植為養蜂業提供了豐富的蜜粉源物質基礎。

地域範圍

清水古稱上邽,以上隴“清泉四注”得其名,古代是中原與西北的古通道,素有“隴上要衝,關中屏障”之稱。邽山蜂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範圍為在北緯34°32′至34°56′,東徑105°45′至106°30′之間。生產區域包括清水縣海拔1112-2201米之間蜜(粉)源植物資源優勢明顯的永清鎮、紅堡鎮、白駝鎮、金集鎮、秦亭鎮、山門鎮、白沙鎮、松樹鎮、王河鎮、遠門鎮、土門鎮、郭川鎮、賈川鄉、豐望鄉、草川鋪鎮、隴東鎮、黃門鎮、新城鄉18個鄉鎮260個行政村,年養殖規模為6.95萬箱,年產邽山蜂蜜970餘噸。

產品品質特徵

4.1外在感官特徵 外觀:邽山蜂蜜色澤以淺琥珀色為主,兼有深琥珀色;筷子挑起,能拉成長絲,絲斷後自動回捲成球狀。新鮮時半透明,表面有一層泡沫,放置稍久,一部分葡萄糖結晶析出,而變為不透明的結晶,結晶核呈顆粒狀。 氣味:邽山蜂蜜氣味清香,具有不同蜜源植物特有的花香味。 口感:邽山蜂蜜口感醇厚、甜潤,入口回味綿長或微帶苦杏仁味,甜而不膩,綿軟細膩,無雜質無異味,清香持久。 4.2內在品質指標 蜂蜜中的澱粉酶活性≥6ml/(g·h),果糖和葡萄糖≥65g/100g,蔗糖≤4g/100g,水分≤20g/100g,灰分≤0.3g/100g,葉酸≥7.5μg/100g。具有特有蜜源植物的氣味、無異味。邽山蜂蜜自東漢時期就因為我國養蜂鼻祖姜歧的規模化飼養中蜂而已經面世,具有很強的醫藥價值,有滋補強壯、溫中補脾、緩急止痛、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等功效。 4.3安全要求 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蜂蜜 GB14963-2011。

特定生產方式

3.1 基本操作要求 3.1.1 飼養方式 根據清水縣中蜂特性,以傳統土法養蜂法和活框養蜂法相結合,進行飼養管理。 3.1.2 人員 對蜂場工作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後才能從事中蜂飼養和蜂產品生產工作。 3.1.3 蜂群 蜂群應健壯、無病,采蜜群的單群蜂數應達到5000隻以上。 3.1.4 飼餵 非生產期用蜂蜜和花粉對蜂群進行飼餵。用蜂蜜混合10%~30%的水,文火化開,冷卻後用飼餵器飼喂,1d~3d餵足。生產期禁餵任何飼料。 3.1.5 蜂箱排列 應根據場址的地形、環境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門方向儘量錯開。山區利用斜坡放置蜂群,以高、低不同錯開各箱巢門。 3.1.6 蜂群的移動 蜂群安置好後不能隨意移動。如需要變動位置時,只能以0.5m/d 距離逐漸移動,而且巢門方向不能改變。 3.1.7 蜂場記錄 蜂場應備蜂群記錄卡。包括蜂群數、活動日期、蜂王的更新、蜂產品的收穫量、氣候變化、蜜源花期、用藥情況等。 3.2 春繁期管理(2 月上旬至 3 月下旬) 3.2.1 選擇晴暖(10℃以上)無風的天氣,對蜂群做全面檢查,清除箱底死蜂、蠟渣、霉變物,保持箱體清潔。 3.2.2 割除老舊脾,防治巢蟲。 3.2.3 密集群勢,使蜂多於脾,保持強群繁殖。 3.2.4 視蜂群儲蜜情況,適時飼喂,確保巢內有封蓋蜂蜜。 3.2.5 根據蜜蜂與巢脾比例,當蜂脾比例超過 1 時,添加巢脾或巢 礎,擴大蜂巢,加速蜂群繁殖。 3.2.6 在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選擇採集力強、產卵力強、抗病力強、抗逆性強、性情溫順的母群,利用人工台基培育優質蜂王。 3.2.7 育王框上安放直徑 8mm、深 11mm 的人工台基,台與台距離 9mm~10mm,每框移入 24h 內的幼蟲15 條~20 條。移蟲後立刻提入無王群孵育。 3.2.8 幼蟲移入人工台基後第 10 天,從強群提出 1 框~2 框粉蜜多的封蓋子脾,帶蜂放入 1 只優質王台(注意不要擠壓、倒置)組成交尾群。 3.3 生產期管理(4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 3.3.1 定期全面檢查,調整蜂群內卵、蟲、蛹比例,加強通風,做到強群取蜜。 3.3.2 子脾上周貯蜜區大部分封蓋或邊脾的貯蜜大部分已封蓋時,才能取蜜。 3.3.3 采蜜群中可借用上年度空脾進行臨時貯蜜。 3.3.4 定期檢查蜂群,適時培育新蜂王,毀除自然王台,防止自然分蜂。 3.4 度夏期管理(7 月下旬至 8 月下旬) 3.4.1 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續高溫,這個時期稱度夏期,度夏前,合併2框以下的弱群,把各群調整至 4 框~5 框群勢,清除箱內或巢脾上的巢蟲。群內應有1框~2框半封蓋蜜脾。 3.4.2 把蜂群移到樹蔭下或屋檐下,或搭涼棚。中午高溫時,在蜂箱四周灑水降溫,適當開大巢門。以箱外觀察為主,若發現工蜂出勤少,要少開箱檢查,儘量選在傍晚開箱。防止發生飛逃現象,根據情況改善箱內條件。 3.4.3 把蜂箱墊高以防蟾蜍及螞蟻為害,並經常捕打胡蜂。 3.5 秋繁期管理(9 月上旬月底至11月上旬) 3.5.1 採取適當措施,促進蜂群繁殖。 3.5.2 適時斷子防治巢蟲。 3.5.3 外界氣溫較高期間,應墊高蜂箱防蟾蜍、螞蟻為害蜂群,並 經常捕打胡蜂等天敵。 3.5.4 留足越冬飼料,要求每公斤蜜蜂有 2kg~3kg的貯蜜。 3.6 越冬期管理(11 月中旬至 1 月下旬) 3.6.1 越冬場所應乾燥、避風、安靜。 3.6.2 調整群勢,以強補弱,弱群合併,調整後的群勢要保證每群 1 足框蜜蜂。 3.6.3 缺水時,蜂群出現不安,從巢門掏出蜂蜜結晶。可在巢門餵 0.1%的食鹽水。 3.7蜂場、蜂機具的衛生消毒 3.7.1 蜂場環境的衛生消毒 3.7.1.1 蜂場每周清理一次,蜂屍應及時焚燒。 3.7.1.2 蜂場每季度至少用石灰水噴灑消毒一次。 3.7.2 養蜂用具的衛生消毒 3.7.2.1 蜂箱、隔板、隔王板、飼餵器、脫粉器 越冬後蜂箱套用酒精噴燈火焰灼燒消毒,以竹木為原材料的蜂具也可用此方法消毒,以塑膠為原材料的蜂具套用 0.2%的過氧乙酸消毒。 3.7.2.2 起刮刀、割蜜刀 起刮刀、割蜜刀應選用火焰灼燒或 75%的酒精進行經常消毒。 3.7.2.3 蜂掃、工作服 經常用4%的碳酸鈉水溶液清洗和日光曝曬。 3.7.3 巢脾的消毒與保管 3.7.3.1 巢脾的消毒 選用 0.1%的次氯酸鈉或 0.2%的過氧乙酸水溶液浸泡12小時以上對巢脾進行消毒。消毒後的巢脾要用清水漂洗晾乾。 3.7.3.2 巢脾保管 儲存前用 96%~98%的冰乙酸按每箱體20ml~30ml密閉熏蒸,保存巢脾的倉庫應清潔衛生、陰涼、乾燥、通風、防鼠。 3.8 蜜蜂病敵害的防治 3.8.1 常年飼養強群和保持蜂機具衛生。應及時換王,用抗病力強的種王取代患病蜂群的蜂王。 3.8.2 及時隔離治療患病的蜂群。養蜂員應嚴守衛生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與疾病擴散。 3.8.3 中蜂囊狀幼蟲病: (a) 症狀:5 日齡~6 日齡幼蟲死亡,約 30%死於封蓋前,60%死於封蓋後。死亡幼蟲頭部上翹,黃白色,無臭味。體表失去光澤,用鑷子拉出如同小囊,內含液體,末端積聚有透明的液滴。成蜂表現不安,易離脾,出勤少,易飛逃。多發生在春夏之間;( b) 預防:選出抗病群育王,加強保溫,密集群勢; (c) 治療:應採用無毒中草藥和生物防治囊狀幼蟲病,蜂蜜生產期前二個月停止一切用藥。 3.8.4 歐洲幼蟲腐臭病: (a)症狀:主要傳染 2日齡~4日齡幼蟲。發病早期無明顯症狀,病蟲失去光澤和彈性,蟲屍由蒼白到淺黃而腐爛、酸臭,最後逐漸乾枯於巢房底,易挑出。巢脾成花子脾。嚴重時蜂王停產,工蜂出勤減少以至棄巢逃亡。春、秋繁殖期易發生此病; (b)預防:早春飼養強群,補足飼料,嚴格蜂具消毒;( c)治療:應採用無毒中草藥和生物防治治療,蜂蜜生產期前二個月停止一切用藥。 3.8.5 巢蟲:( a)症狀:巢蟲是蠟螟的幼蟲,有大小兩種,寄生巢脾為害蛹,被侵害的蛹形成的“白頭”,叫“白頭蛹”。被侵害的病群群勢日衰,重者逃亡。巢蟲主要在夏秋二季發生,易在弱群,脾多蜂少,蜂箱破舊的蜂群內發生; (b)預防:及時修補箱身縫隙,清除箱底蠟渣,保持蜂脾相稱,對提出的舊脾應嚴格殺死巢蟲後保存,把蜂場上蠟渣和碎脾應收拾乾淨。 3.8.6 胡蜂: (a)種類:品種很多,以金環胡蜂、墨胸胡蜂、墨腹胡蜂為主。墨尾胡蜂危害嚴重;( b)時期:夏秋季為猖獗期,它們盤翔於巢門附近或守在巢門捕捉或咬殺工蜂,甚至攻入巢內迫使蜂群飛逃。 (c)防除方法:主要是人工捕殺。 3.9 取蜜要求 3.9.1 取蜜場所應清潔衛生。 3.9.2 蜂蜜生產前,應取出生產群中的飼料蜜。 3.9.3 蜜房封蓋 2/3以上時,土法飼養割巢取蜜,活框飼養抖蜂搖蜜。 3.9.4 蜂蜜質量應符合 GB14963-2011 的規定。

包裝標識規定

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註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銷售者等內容。 5.1包裝銷售的產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包裝。 5.2標識標誌使用人應在其產品或其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邽山蜂蜜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 5.3其它運輸、貯藏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相關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