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邵雲環同志,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邵雲環同志在
新華社參編部工作的20年多年中,主要從事有關
南斯拉夫情況的選報翻譯和調研工作。她工作始終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具有強烈的革命事業心和責任感。
她長期研究南斯拉夫問題、
巴爾幹問題,早在90年代初就在南斯拉夫當過常駐記者。1999年3月,當南斯拉夫局勢極其緊張、
科索沃戰火一觸即發的時候,邵雲環同志主動請纓,再次勇敢地奔赴報導第一線。到達
貝爾格勒後,她不顧危險,克服重重困難,堅持深入現場採訪,及時、準確地發回大量有價值的公開和參考報導,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和讚揚。
大事年表
1958年9月至1968年12月在佳木斯紡織廠子弟國小和佳木斯市一中讀中國小。1968年12月至1971年9月在
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建工處當工人。
1975年2月在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後,分配到新華社參編部做塞文翻譯工作。
1983年5月到1985年5月在
中國新聞學院學習英語,回社後在參編部英文一室從事英文翻譯工作。
198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參編部黨委委員。
1986年7月至90年10月在參編部俄文室東歐片從事塞文參考報導選譯和調研工作。
1990年9月至93年10月起在新華社駐
貝爾格勒分社任記者。
1993年10月起在參編部俄文東歐片從事塞文的選譯和調研工作。
1994年8月被評騁主任編輯專業職務。
1995年3月起任俄文室副主任,主持東歐片工作。
1999年3月15日赴南斯拉夫任新華社貝爾格勒分社記者。
1999年5月8日,在北約襲擊中國駐
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時以身殉職。
1999年6月3日,佳木斯紡織印染廠子弟國小舉行“雲環國小”命名儀式。
個人事跡
1990年9月她奉派到
貝爾格勒分社工作時,正值南斯拉夫發生分裂和波赫戰事正激的時候。她是一位踏實勤奮的記者,牢記新華社記者的職責,憑藉多年練就的調研功底,不顧個人安危,兩次到
斯洛維尼亞和克羅的亞採訪。此外她還到
馬其頓和
黑山共和國採訪過。由於她深入採訪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寫出了許多有見地、有深度、有現場感的稿件。
此外,她還寫了大量內參綜述稿件。在擔任《
參考訊息》二編室副主任期間,她悉心經營“時事縱橫”版,不斷推出好欄目和精品稿件,較好地體現了《參與訊息》的特色,成為深受讀者喜愛的版面之一。作為新華社記者,她在發了大量公開報導的同時,連續寫了三篇通訊,及時準確地報導了北約轟炸貝爾格勒的現場情況,用事實揭露了北約轟炸造成的嚴重後果,字裡行間洋溢著新華社記者的浩然正氣,以及對北約轟炸的譴責,對南人民的欽佩和同情。
1999年5月8日晚,新華社駐貝爾格勒女記者邵雲環在北約野蠻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中不幸遇難。北約罪惡的炸彈奪去了邵雲環同志的生命,但她對工作的極端負責,對同志的高度熱情和關懷,她的音容笑貌,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個人故事
鍵盤、滑鼠和一些報紙散落在滿是瓦礫和碎
玻璃的桌面上,一本
塞爾維亞語詞典靜靜地躺在塵土中完好如初。現在,它們的主人再也用不上了。就是在這張桌子前,在這台電腦前,新華社駐貝爾格勒女記者邵雲環堅持工作,直到被北約的飛彈奪去生命。“遇難前的最後一刻,她還在整理從戰地採訪得來的素材,”邵雲環的同事、
新華社參考新聞編輯部副主任鄭堅說。
作為新華社代表,
鄭堅和外事局副局長
黃慧珠昨天隨中國政府赴南聯盟工作小組回到北京。鄭堅說:“當地時間七日晚八點多,邵雲環從遭北約轟炸的
尼什採訪回來。根據現場情況分析,使館被轟炸時她仍在緊張工作並準備向總社發稿。”鄭堅和黃慧珠抵達貝爾格勒後,曾兩次察看了被炸的大使館。他們說,從樓頂貫穿而下的炸彈把邵雲環和她丈夫的臥室炸開一個大洞,床已經被炸飛,完全看不出原來的形狀。
“如果當時她在睡覺,我們可能連她人都見不到了,”講到這裡,神色沉痛的黃慧珠又一次哽咽失聲。根據現場拍攝的照片,除了放置電腦的桌子基本完好,房間已經不能稱其為房間。天花板、牆壁、窗戶等面目全非,鋼筋扭曲著,木條、瓦礫和碎布條得滿地都是。就是在這間屋子裡,邵雲環每天工作到凌晨兩三點。同邵雲環共事二十四年的鄭堅說:“她最著急的就是稿子發不回來。”鄭堅和黃慧珠今天接受記者專訪時說:“邵雲環犧牲得非常慘烈…”痛苦的回憶再一次令他們潸然淚下。鄭堅說,在當地陸軍醫院第一次見到邵雲環的遺體時,他認不出這就是與自己鄰居十叄年的善良女性。
為給邵雲環穿一套乾淨體面的衣服,他們跑遍了貝爾格勒,最終如願以償地買回了一套綠色
西服。鄭堅說,綠色是邵雲環最喜歡的顏色。1990年她第一次到貝爾格勒任記者時,就為自己準備了一套類似的衣服。由於邵雲環的丈夫、使館一秘曹榮飛在爆炸中眼睛嚴重受傷,醫生擔心流淚可能導致失明,所以他一直不知道妻子遇難的訊息。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
曹磊還被困在
羅馬尼亞。
火化時沒有親人的陪伴,邵雲環在異國他鄉孤單地上路。 黃慧珠說:“我們推著她的棺木,慢慢地,慢慢地送入火化爐。這個場面令我終生難忘。”邵雲環的骨灰也是由鄭堅和黃慧珠輪流捧到貝爾格勒機場的。在那裡,曹磊終於見到了媽媽,母子卻已生死相隔。接到
骨灰盒的一剎那,十九歲的曹磊忍住不哭,因為他曾向看著自己長大的鄭伯伯保證一定會堅強。他把額頭緊緊貼在骨灰盒上,久久不願挪開,這是他親近母親的唯一方式了。
鄭堅說,邵雲環生前最牽掛的是兒子。戰爭開始前,曹磊在貝爾格勒專修
塞爾維亞語。自從北約轟炸貝城,曹磊就隨其他一些外國學生疏散到了羅馬尼亞首都
布加勒斯特。邵雲環身處險境,卻時刻關注著兒子的安危,希望戰火不要影響他的學業。
個人精神
1、邵雲環同志艱苦奮鬥、不怕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2、邵雲環同志以高超的外語水平、敏銳的新聞敏感和堅定的政治方向,出色地同時也是默默無聞地工作著。在風雪交加的冬天,她凌晨就趕到辦公室選譯外電外報,常常到深更半夜,她還要校對散髮油墨味的校樣。
3、邵雲環同志懷著這樣的強烈使命感走上了炮火紛飛的
貝爾格勒,在打破西方媒體壟斷世界輿論的前沿陣地上英勇奮鬥,忘我工作,為新華社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事業流盡了自己最後一滴血。
社會影響
全國各族人民、全社廣大職工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公然侵犯中國主權,肆意踐踏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罪惡行徑義憤填膺,對邵雲環同志的不幸遇難悲痛。1、邵雲環同志的事跡,使我們更加堅定地為建設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努力奮鬥。“落後就會挨打”,這是從100多年來無數慘痛教訓中得出的正確結論。
2、邵雲環同志的事跡,使我們更加有力地把建設社會主義世界性
通訊社的宏偉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建設世界性通訊社,把社會主義中國的聲音傳播到全世界,這是黨中央和全國人民賦予新華社的神聖使命。
3、學習和發揚邵雲環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質,使我們對以美國為首的
北約的滿腔憤懣和對邵雲環同志的深情悼念化作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強大動力,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為把新華社建設成為一個更大更強的世界性通訊社而努力奮鬥。
人物評價
邵雲環同志在年近半百之際,毅然走上炮火連天的戰場,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不惜獻出個人生命,為傳播真理而流儘自己最後一滴血,在她身上閃耀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璀璨光輝,凝聚著無產階級新聞戰士的高貴品德。
從1931年新華社在
瑞金誕生至今,一代又一代新華社記者為著民族解放、人民革命和祖國建設的崇高事業,冒著槍林彈雨,不畏艱難險阻,采寫出一篇又一篇記錄時代腳步的新聞報導,譜成了一曲又一曲震撼人心的歷史樂章。邵雲環同志是新華社幾十年來英雄行列中光輝的一員,是新華社隊伍中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光榮傳統的先進分子的代表。
人物紀念
2019年5月7日,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舉行紀念活動,緬懷在1999年北約轟炸中犧牲的
邵雲環、
許杏虎和
朱穎三位烈士。
陳波大使及全體館員、塞勞動、就業、退伍軍人和社會問題部部長喬爾傑維奇、塞記者協會主席拉多米羅維奇、貝爾格勒市市長助理佩特羅尼耶維奇,以及我
新聞機構駐塞記者、中資機構、華僑華人和友華人士代表等近百人出席活動。全體人員在紀念碑前肅立默哀,並向烈士敬獻花圈。
相關新聞
前駐南斯拉夫大使揭秘我使館被炸之謎北約緣何炸我駐南斯拉夫使館,美國和北約迄今沒有公布相應檔案和材料。近日,
當代中國出版社推出時任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
潘占林的新書《戰火中的外交官:親歷北約炸館和南聯盟戰火》,試圖解析這“千古之謎”。
美國和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後,各種流言蜚語不脛而走,各種背景的媒體蜚短流長。不難看出,有的媒體是為美國和北約的全球戰略服務,因此,也就為其炸館行為辯護,事後為其行為尋找藉口。
說法之一是,轟炸針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維奇。
據說,一個日本記者後來回憶說,當時他看見從被炸使館逃出幾個白人,說塞語,不是消防隊員。他就此推測,說
米洛舍維奇當時藏在中國使館。美國人獲取確鑿情報證明中國使館允許米洛舍維奇避難的訊息後,斷然採取行動,既從肉體上消滅米洛舍維奇,又給堅決反戰的中國以難堪。我駐南斯拉夫記者認為,要不是這位記者眼花了,就是他服務的那家報紙與某些勢力配合,其動機令人懷疑。當然,這位記者的背景我們就不去考究了。
我在這裡可以鄭重地聲明,關於米洛舍維奇總統在使館避難一說,完全是徹頭徹尾的捏造。我不願去分析謊言製造者的意圖,他受何人指使以及因此得到什麼樣的獎賞。我只簡要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局勢和背景,對此種說法就不難做出判斷。
迄至炸館之日,
北約空襲
南斯拉夫已經進行了45天,南聯盟雖然受到嚴重破壞,遭受巨大損失,但南軍抗擊北約的士氣仍很高漲,南軍的軍事實力並未遭重創。南聯盟國內局勢穩定,秩序井然,沒有發生內亂的跡象和可能。米洛舍維奇仍在主持大局,指揮抗擊北約的戰爭。因此,對米洛舍維奇來說,不存在避難的問題。
退一萬步說,假如米洛舍維奇真的在使館避難,美國和北約也無權轟炸使館。翻閱外交史,一些政界高層人士,包括總統以及總理,甚至包括普通公民到外國使館避難之事不乏其例。根據
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使館館舍、住宅及其領土神聖不可侵犯。襲擊使館,是對
維也納公約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也為天理人性所不容。
說法之二,稱米洛舍維奇要於5月7日夜來中國大使館參加招待會。
這實際上是說法之一的變種。奇怪的是,直到2004年10月,還有這種說法。據《
中國青年報》載,原南聯盟軍事情報局上校情報員
彼得科維奇近日在接受一家雜誌採訪時認為,1999年5月7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的初衷是想炸死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彼得科維奇說,北約情報部門獲悉,5月7日,中國大使館將舉行
招待會,米洛舍維奇將出席,因此北約決定轟炸使館,目的是置米洛舍維奇於死地。
這一說法帶有一定的欺騙性,原因在於訊息來源是南斯拉夫方面,而訊息的傳播者竟是原南聯盟軍事情報官員。我不認識這位官員,也不知道他是為誰從事情報工作,更不知道他是否是某國情治單位在南斯拉夫情報部門的臥底。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北約空襲南聯盟期間,沒有哪一個使館還舉行招待會,更何況在斷水斷電的情況下不知如何舉行招待會。我想,彼得科維奇上校的說法,也許會蒙蔽一些不諳世事的人,但稍有常識的人,都不難識破這種說法是一個騙局。
說法之三,稱美國人懷疑中國使館曾被用作“無線電轉播中心”。
丹麥《
政治報》記者延斯·霍爾舍、英國《
觀察家報》記者約翰·斯威尼等組成的調查小組披露了這樣的結論:美國人懷疑中國使館裡隱藏有先進的通訊和電子竊聽系統,中國方面把自己蒐集到的軍事情報傳送給
塞爾維亞方面;作為交換,南軍將擊落的
F-117A隱形戰鬥機的殘片交給中國。美國人以為中國已經搞到隱形技術,所以大為惱火,於是冒險對中國主權領土進行了轟炸。
稍有常識的人都會知道,所有大使館同其派出國都有無線電通訊聯繫,這一系統不可能移作他用。中國政府此後已多次發表鄭重聲明,中國大使館不是南斯拉夫軍隊所謂“無線電轉播中心”。
揭秘北約的“雙軌”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國記者,一些有識之士披露的情況,提出的看法,為我們揭開了這厚重帷幕的一角,使人們在迷茫中能夠看出事態的大體輪廓。
在倫敦,《觀察家報》的記者採訪了一位高級軍官,披露北約在選擇攻擊目標時有個“雙軌”系統:一個軌道是先由北約偵察機和士兵選定初級目標,然後由北約秘書長
索拉納和英、法、德三國的領袖認可;另一軌道的目標選擇則“完全由美國單獨控制”,包含一些“政治敏感”目標,須得到美國總統或
美國國家安全局同意。如果“雙軌說”成立,那么就可以認定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確是“有意或無意”地標錯地圖,要美國最高層相信那是南軍指揮中心,繞開北約的核實機制予以摧毀。
1999年7月2日,美國《政企首要情報評論》周刊發表了一篇題為《轟炸中國駐南使館並非意外事件》的文章。文章說,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作為轟炸目標,是可以由不低於英國外交大臣庫克和美國
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一級的指揮官來批准的。這裡提出的問題是,由哪一個來批准,還是兩人一起來批准?人們應該已經覺察到根據盟國在任
何戰爭中的關係而實行國家安全規劃。這些戰爭包括美英控制的北約對南斯拉夫發動的戰爭。文章接著說,考慮到所有這些情況,有意轟炸中國使館的動力也是來自英國政府和白宮政府。如果
柯林頓總統披露這一事實,甚至聲明這起轟炸事件“絕非意外”,他要么將在被人操縱的彈劾之下而下台,要么被某些深深潛伏在美國安全機構中的英美利益集團所暗殺。
5月中旬,美國國際行動中心華盛頓辦事處負責人馬爾科姆·坎依接受了我國駐美記者的專訪,就北約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事和美國轟炸南聯盟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坎依認為,襲擊中國駐南聯盟使館是美國乾的,是有意所為,是美國戰略的一部分。中國政府決不能軟弱,應當要求全面調查、審判肇事者;美國轟炸南聯盟主要出於戰略和經濟利益,美國新聞媒體完全受控於利益集團,美國沒有新聞自由,美國民眾被虛偽的新聞輿論所愚弄,美國政府啟動戰爭機器的同時,也啟動了宣傳機器。
坎依還說,美國和北約在解釋這次事件的原因時前後不一致。他們先是稱北約是在瞄準使館附近的目標,導致偏離方向,因為中國使館離北約要打的目標很近,北約這種誤擊已經有多次了。但是當事實證明,五枚飛彈從不同角度襲擊中國使館時,國防部長
科恩又改口稱,北約用了1992年的地圖,中國大使館沒有標進去。這不可能。任何貝爾格勒的旅遊圖都清楚地標明了中國大使館的位置,宣稱美國情報部門使用舊地圖是十分愚蠢又可笑的。同時,美國使館的外交官在許多場合都去過中國使館做客,中國使館不是昨天才搬過去,而是已經建成三年了。同時美國及北約國家都會有一份各國使館的清單和地址。美國稱對每一個轟炸目標都經過了廣泛討論,包括美國政府官員,因此,他們應該能夠識別中國使館是一個錯誤目標,使用舊地圖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坎依認為,襲擊中國使館是一個大陰謀,是美國的戰略。這一戰略不僅向中國政府,同時也向世界其他支持南聯盟的國家和組織發出信號:不要反對我們轟炸南聯盟,否則我們將轟炸你們的使館、你們的領土和平民百姓。這也是對俄羅斯的警告。同時,美國發出的另一個信號是:亞洲可能成為美國的新戰場,朝鮮和中國可能成為美國襲擊的目標。亞洲國家也要聽我的話,在台灣和西藏問題上,美國已經在干涉中國內部事務。
轟炸中國使館是給誰出難題?
我對美國及西方的有識之士們表示欽佩。他們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對事物有洞若觀火的辨析力和透視力,同時又能仗義執言,講出人人心中皆有而言中皆無的話。
首先,轟炸中國駐
南聯盟大使館,這是美國和北約在“科索沃”戰爭中無可奈何的表現。截至炸館之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已對南聯盟連續轟炸了45天。南聯盟所有的軍事設施已經被轟炸了幾遍,事關國計民生的工廠、企業、民用設施也幾乎炸完,橋樑、公路也所剩無幾,美國和北約還要為將來進軍南塞留下通道。北約也間或轟炸平民住宅,造成不少平民傷亡。北約的決策者們知道,再大規模地轟炸民用設施和無辜平民會在世界範圍內激起反戰浪潮,進而會束縛北約手腳。而此時
南斯拉夫當局尚無投降的跡象,而北約以打擊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設施以激起民變,推翻米洛舍維奇總統的希望落空。那些美國和北約的主戰派們事先宣稱,只要三天,最多一個星期就讓米洛舍維奇跪下求饒,這成了他們大言不慚的自我吹噓。北約騎虎難下,無計可施,於是採取“
左道旁門”的卑劣做法,轟炸中國大使館,打掉米洛舍維奇的所謂“精神支柱”,打擊南斯拉夫人民抗擊北約的戰鬥士氣,達到扭轉戰局,便捷取勝的目的。當然,這也是對同情南斯拉夫,反對北約戰爭行動的俄羅斯的一個警告。
再者,轟炸中國大使館,是對中國的火力偵察和戰略試探。美國和北約的一些敵視中國的強硬派把中國看作是潛在對手,不願看到中國的迅速崛起和飛躍發展,千方百計地遏制中國,挖空心思地在中國前進的道路上設定障礙,製造困難。借南斯拉夫戰爭之機炸中國使館,對中國人民的民意和士氣,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進行探察,也相應地考究中國領導人的決策能力。中國人民憤怒的吶喊,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共赴國難的決心,中國領導人應付裕如地駕馭複雜的國內外局勢的能力,
高屋建瓴的高超鬥爭藝術,對那些對華強硬派是一副清醒劑:中國人民有過被侵略的經歷,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國家主權和安全,決不容忍國家領土、國家安全、民族尊嚴受到侵犯。
最後,轟炸中國大使館,是美國對華強硬派給
柯林頓總統出難題,著眼於下屆美國大選。柯林頓總統表示致力於同中國建立
戰略夥伴關係,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表示嚴守中美關係的三個公報,在台灣問題上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同台灣發展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加入由
主權國家參加的國際組織。柯林頓的對華政策引起了美國內對華強硬派的不滿。他們以轟炸使館這種非常手段,干擾柯林頓的對華政策,破壞中美關係,打擊柯林頓的威望,挖
民主黨的牆腳,為下屆
共和黨競選總統做鋪墊。
我這裡要說,中美兩國和平友好相處,是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主流。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那些策劃炸館事件的一小撮人,阻擋不住中美兩國人民要和平、要友好的潮流。我想引用美國人士的話說:“真相終會大白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