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況
作為我國當代著名的老一輩書法家,邵秉仁書法以
二王為宗,兼蓄米、趙,逐漸形成了以傳統為主,不激不厲和典雅的行、草書風格,體現了中國書法的“中和之美”;其運筆、用墨、結字上均在繼承上有所發展,或行或草、或簡約或纏綿、或剛勁或柔潤,達到較高藝術水平。 對傳統文化和書法理論研究有較深造詣,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多篇有關理論文章。擅長古文和詩詞。在其創作的詩詞文章中,均表現出相當深厚的文史學養和懷抱社會責任感、自省反思的道德情操。
出版有《詩文書法集》《邵秉仁書〈
岳陽樓記〉》《邵秉仁詩稿》《邵秉仁談書法與傳統文化》。《
光明日報》《
人民日報》《中國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法》等都曾專題介紹。
對經濟理論有較深研究,曾長期擔任
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參與過國家許多重大經濟、文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後任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曾出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研究》《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等著作。
個人履歷
1963 年 9 月就讀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今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 1968 年 12 月在解放軍三三零三部隊鍛鍊,1980 年 7 月擔任
遼寧鐵嶺地區行署農業處副處長, 1981 年 8 月擔任遼寧鐵嶺地委農村工作部副部長, 1983 年 4 月擔任遼寧鐵嶺地委常委,行署副專員, 1985 年 6 月擔任遼寧
錦州市委副書記, 1989 年 3 月擔任遼寧錦州市委書記, 1993 年 6 月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秘書長, 1995 年 3 月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秘書長, 1996 年 3 月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1998 年 3 月擔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2 年 10 月擔任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黨組成員。 2004 年擔任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副主席、黨組副書記。2005年擔任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2010年12月29日閉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聘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並獲得對書法事業發展有重要貢獻的書法家榮譽稱號。
書法藝術
2005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換屆選舉,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現任國家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同志被推舉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是繼舒同之後,黨內省部級幹部中第二位當選中國書法家協會領導的。
作為一名政府高官,他為什麼被廣大
書家推舉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他的書法到底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他是如何在從政之餘學習傳統書法藝術的?書法家們是如何看待評價這位部長書法家的?帶著種種好奇,記者日前採訪了他……
以民為本
性情中人
邵秉仁同志出生在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家庭,雖然大學學的是理工專業,但受家教影響,從小喜愛歷史和文學,熟讀儒學經典,並寫得一手好字。他聰穎好學,成績優異,但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的年代,因為家庭出身也備嘗政治上的歧視和生活上的艱辛。
邵秉仁同志大學畢業以後,在工廠里當過工人、技術員,在部隊接受過“再教育”,在農村種過水稻……即便在最艱苦困難的時期,也未曾中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未放棄對書法的研究。粉碎“
四人幫”以後,
鄧小平同志的“幹部四化”方針,使邵秉仁同志開始步入政界。他以敏銳的政治思想和洞察力、優秀的道德品質和踏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從副處長到處長,從遼寧
鐵嶺地區的副專員到錦州市委書記,從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再到電監會常務副主席,視野越來越開闊,但他關注社會、關注百姓的民本思想和與人為善、嫉惡如仇的性情從未泯滅。
1985年他出任中共遼寧省錦州市委副書記,乾的第一件事就是領著電視台的記者跑遍錦州的窮鄉僻壤,拍了一個紀實片《貧困山鄉紀行》,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錦州市貧困地區的現狀。片子拍好以後,有人勸他不要按拍攝實景播出,甚至有的人指責這是給大好形勢抹黑,他一下子火了:“為什麼不播?這就是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真實生活!”《貧困山鄉紀行》播出以後,在錦州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為錦州的扶貧工作提供了鮮活的第一手資料,也讓廣大幹部和市民對錦州的貧困狀況和扶貧開發工作有了具體了解,“扶貧”,從那個時候開始成為政府部門高調實抓的一件大事。
邵秉仁同志永遠處於一種激情飽滿的工作狀態,那是一種對於社稷和民生的深切關注。從1994年開始到2002年,他一直在國家體改委從事經濟體制研究領導工作,國家重大的經濟體制改革,他基本都有參與,他曾是:
國務院整頓市場經濟秩序領導小組成員、國務院電力工業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國務院《
公司法》修改領導小組成員……
在國家體改委任上,他曾主管農村改革。他傾注心血研究農村城鎮化問題,糧食、棉花流通體制問題,供銷社體制改革問題,農墾體制改革問題,這些研究成果,都已成為中央或國務院的檔案,並正在繼續指導著全國農村的發展和“三農”問題的解決。
農墾戰線的老兵、曾任
江西省副省長的
蔣仲平同志見到他說:“你幫助解決了全國的農墾職工養老和社會保障,幾百萬農墾職工都感謝你。”他帶領有關人員研究農民工問題,召開過無數次座談會,傾聽民工的意見,聽取地方政府的匯報,許多地方歧視農民工的現狀讓他吃驚和憤怒。針對有的地方政府歧視農民工的規定,邵秉仁說:“我們不是要講政治嗎?政治是什麼?政治的實質是使社會上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提出自己的權利要求,執政黨和政府要最大限度地解決滿足這些要求。”可以說,邵秉仁是最早開始關注農民工問題的中國高官。正是站在政治的高度,他為國務院主持起草了《關於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通知》,這是中央解決農民工問題的第一個檔案。檔案中明確地提出現階段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觀點奠定了解決農民工問題的基本指導思想。
邵秉仁同志去過很多地方調研,他去過邊遠的農村、走過工礦企業,鮮活的實踐和紮實的經濟理論研究功底,使他成為一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專家。2003年11月,他出版了自己的專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思考》,對商品流通、鄉村城鎮化、三農問題、國有企業改革、金融財政等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的大課題進行了集中的討論和分析。
2002年3月,醞釀已久的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成立。邵秉仁從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調任電監會任副主席。2004年,在接受《財經》雜誌採訪時,邵秉仁尖銳地指出了電力系統特別是電網企業的壟斷內幕和弊端,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各大媒體都以大幅標題炒作此事。對此,邵秉仁不怕得罪人,他說搞監管的就要說實話說真話,因為他不是為個人,他是在堅持公正,是為老百姓辦實事。儒家憂國憂民的思想,在他的內心深處化為真實性情。
遣懷抒志
字在功外
邵秉仁熟讀傳統文化經典,他讀得最多、寫得最多的就是《
岳陽樓記》了,他通過這篇文章,察古觀今,抒寫情志,砥礪心性,陶冶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蘊含了千百年來中國歷代知識分子豪邁的情懷、理想與抱負,“以天下為己任”的精神,從古至今,一脈相承。邵秉仁自讀書習字始,耳濡目染,受這種文化傳統的影響刻骨銘心。他認為,國家、民族、社會發展到今天,儘管在經濟、文化諸多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 “心憂天下”、關注社稷民生的士子情懷是亘古不變的。今天的共產黨人既要掌握現代化國家的管理經驗和科學知識,又要繼承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關心政治,注重文化,提高修養,這樣才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社會面前,更富於深刻的歷史感受和道德自覺。邵秉仁為官為文都從骨子裡體現出一種心繫蒼生、情關社稷的品質。
他又擅古文、詩詞。在他的詩文里,沒有淺吟低唱,有的都是對社會、對人生的感悟,對民眾的關切。“萬卷詩書壘閒牆,千秋民意著華章。希文憂樂觀天下,豈惜此身祭國殤。”這是一首寫給當代國學大師
文懷沙的詩,也是他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邵秉仁從政幾十年來,他認為為官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人民,“以天下之理處天下之事”,他曾有一詩,可窺其心境:“坎坷榮辱平常事,最難淡泊對人生。心中無悔天地闊,瀟灑一路放歌行。”
邵秉仁同志自幼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對國學特別是書法藝術有著深刻的研究。他從小就喜愛書法,幾十年來,筆耕不輟。生活緊張那會兒,他就到處找廢舊報紙來練字。可那時候,書法對於他,也就算是個人愛好,真正開始進入書法領域,是在他的政治生涯開始以後。
在錦州做市委書記的時候,他結交一批藝術界的朋友,他以一名普通書法愛好者的身份,經常在工作之餘和他們交流探討,有時甚至到深夜。一名篆刻家曾送他一枚印章“往往子夜”,描述的正是他當年深入經典、勤於臨池的情景。他與書畫家們在一起,常常忘卻了工作的疲憊。虛心請教,平易近人,從不以領導自居,在他那裡,真正實現了藝術面前人人平等,在一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學習傳統藝術的氛圍中,他的書藝日臻成熟。由於政務繁忙,邵秉仁經常外出考察,但他無論走到哪裡,都要隨身攜帶幾本古代法帖,一有空閒,便展讀品味,精研深思。經過長年的積累,他的書法逐漸走出了早年的臨帖痕跡,既具濃郁的個性風格,又下筆有由。他認為,書法不能只靠時間的積累,關鍵是要用心。唐代
孫過庭說“心手雙暢”,用“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認真努力,而是在創作中與“手”相應的那個“心”,是要調動全部的智慧、情感、功力與悟性,進入到書寫的狀態,沒有“心”的投入,也就不可能成為創造性的勞動。
異常之事必歸秉異之人。書法,對一般的書法家來說,是理想的追求,也許是謀生的飯碗。但對邵秉仁同志來說,書法並不僅僅是點畫的錘鍊、章法的布局,更不是為了參展獲獎,廣播聲名,更不是通過書法攫取什麼蠅頭小利。書法,對他來說,是一種心靈的慰藉,是一種性情的抒發,是一種理想的寄託。受其工作環境的影響,他不可能把書法僅僅當作一種技藝加以修煉,他更多的是在古代書法經典里參悟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脈搏以及蘊含其中的古代哲學精神。書法很難像文學作品那樣直觀的反映現實,但在歷代作品的書寫風格與精神氣質的蛻變與承襲中,仍然可以看到不同時代的痕跡,看似深奧,實則在書法里也有清晰直觀的表現:在商周時期的青銅文字里,上古時期的風格多元與思想的開放在鼎彝文字中散發出一種詭異與神秘;在縱橫捭闔的兩漢書法中,分明可以看到“獨尊儒術”時代人們對事業的追求與進取;六朝經卷充滿了靜謐與安詳,在佛釋盛行的時代,人們只能在反覆無窮的書寫中,遣釋無奈與虔誠;在盛唐的顛張醉素與褚薛顏柳那裡,是太平盛世的狂放與歡呼、從容與自信、對桎梏的破除與法度的重塑;在宋代文人的書跡里,則可看到國勢漸衰之後的士子們的悠閒、無所適從;在明末清初的
傅山、
王鐸、
黃道周、
倪元璐那裡,掙脫、纏繞、扭曲、衝突甚至突兀,正是個性解放時代文人面對尋求解放的心性表現;在清代,則又是另一番景象,書法變得平庸、迂腐、軟弱,沒有骨力,更沒有朝氣,漢唐的氣象蕩然無存,“
揚州八怪”只能以怪異抒發其內心的憤懣。國勢衰敗,文風必然江河日下。邵秉仁同志在書法的學習和研究中,更加自覺地從歷史的角度、背景中去觀照書法風格變遷的深層次的原因。他從書法的筆致與形態里,讀到了儒釋道哲學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沉潛起伏,悟到了其中矛盾的對立統一,認識到和諧是中國藝術的最高境界。清人劉熙載說,“一代之書,莫有不肖乎一代之人與文者”,邵秉仁同志深解此語。有了對歷史的客觀把握、哲學精神的深刻體悟、中外藝術發展的觀照反思,邵秉仁同志的書法,站在了當代書法發展的主流位置上,把握住了時代書風的發展方向,拒絕醜怪與輕曼,提倡“中和”,追求和諧,努力將時代盛大氣象與進取精神融入其中。
邵秉仁的書法作品曾參加“全國書法展”、“首屆全國行草書法展”、“故宮建院八十周年當代名家書畫展”等全國性重要展覽,其書作曾被人民大會堂、寧波
天一閣、曲阜論語碑苑、中華翰園碑林等多家單位收藏。出版有《邵秉仁詩文書法集》、《邵秉仁書〈岳陽樓記〉》。《中國書法》、《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曾專題介紹。他的書法以“
二王”為主,兼蓄米、趙,不激不厲,既具傳統風格,又具有時代氣息。他的書法有抑揚頓挫的節奏,有輕重緩急的旋律,有濃淡枯濕的變化,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均衡和諧。
歐陽中石先生評價他的書法:“如流水之潺湲,懸泉之酣暢,或從來有自,或將有所出”。
由於邵秉仁同志長期擔任高級領導職務,所以他很少以作品示人,也極少宣傳報導自己的藝術成就。這使得他在藝術界和社會上,一直不能被民眾所熟知。2005年12月,中國書法家協會新一屆主席選舉,最初很多人並不了解他,有些代表投了反對票。但在看到他的書法藝術,以及他對書法事業做出的各種貢獻以後,代表們紛紛投出欽佩、讚許的目光。許多代表會議結束以後說:我們需要這樣一位身居高位、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同時在藝術上精益求精並達到相當藝術水準的人物擔任這項社會職務,這對書法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時風的匡正,對傳統文化的弘揚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熟悉邵秉仁同志的人都知道,做了這么多年的部級幹部,他一點“官味”都沒有,無論在政界,還是在藝術圈子裡,他都是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針砭時風,直言快語,是個典型的性情中人。對那些有藝術稟賦造詣頗深,卻又因地位低下、工作環境惡劣窮困潦倒的藝術青年,他不遺餘力地慷慨相助,並藉助自己的影響,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對那些愛好書法的人,來者不拒,有求必應;對那些拿著他的作品,溜須拍馬奉承阿諛的人,他則深惡痛絕。在一次筆會上,有人向他索字,說是送其上級領導,他當場予以拒絕。
“官榮一世,文傳千古。”國事與藝術,對邵秉仁同志來說,都是重要的,在其位,謀其政。已過60歲的邵秉仁剛剛退出領導職位,然而,進亦憂,退亦憂,對於國事的關切和憂慮,仍然不能使他釋懷。他認為,藝術雖然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大事,但在國家的發展中,舉足輕重,對於民族素質的提高,對於國民精神的豐富完善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在傳統道德精神失落、西方文化劇烈衝擊的今天,保護、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更加迫切。
邵秉仁是個充滿活力,思想永不停止的人。他的政治生涯剛剛結束,藝術生涯又開始了。在他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以後,他開始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在弘揚傳統藝術上,不僅身體力行、創作大量的書法作品奉獻社會,而且不遺餘力的為創造書法藝術的發展空間鼓與呼,他說,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也是關心國事,書法家不能只顧創作,更不能只講賺錢,書法家作為國民中的一員,作為傳統文化的承載者,更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他經常吟誦、書寫的
范仲淹《岳陽樓記》里,寄寓了太多的中國古往今來優秀知識分子悲天憫人的情懷,邵秉仁同志顯然繼承了這一點。
書寫
作為多年關注文化傳承,關注教育,關注書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全國政協委員邵秉仁先生,從2009年以來一直呼籲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漢字書寫能力。他在09年個展期間當面表達觀點,展後又致信
李長春同志。並在2010年兩會期間以第一提案人正式提交《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漢字書寫能力的提案》。2011年8月26日,教育部下發《關於中國小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中國小校語文、美術、藝術等課程中設定書法課程,並爭取在2010年秋季正式開課。
任職
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簡述
1988年10月30日,
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完成歷史使命,撤銷。1988年10月31日,經中顧委常委、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委員會主任
伍修權同志提議決定成立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負責遼瀋戰役紀念館建館收尾工作和以後的管理工作。1989年4月原中共錦州市委書記、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王寶純同志調離錦州,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的職務由新任中共錦州市委書記邵秉仁同志繼任。在擔任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的近五年時間裡,邵秉仁同志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積極配合管理委員會名譽主任郭峰和主任
李長春及管理委員會其他主要領導的工作,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建設、發展、管理做出了貢獻。
工作歷程
邵秉仁同志到任後,和其他負責同志和相關工作人員、藝術創作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合作完成了
攻克錦州全景畫館、遼瀋戰役紀念館園區建設和綠化、遼瀋戰役紀念館北大門和建館紀念碑建設等重要工程。
1989年7月12日,邵秉仁同志看望了攻克錦州全景畫創作組的全體同志,與他們進行了座談,並代表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向參加油畫和地麵塑形創作的同志頒發了榮譽證書。
1989年9月20日,邵秉仁同志主持召開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會議審查了
攻克錦州全景畫館和其他建館收尾工程,確定了今後的工作任務,要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管理工作上來。
1990年10月3日,邵秉仁同志為遼瀋戰役紀念館題字:“九州炎黃同心曲,萬里江山共月明”。
1991年11月和1993年11月在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的主抓下,
朱瑞將軍雕像紀念碑和東北解放烈士紀念碑相繼建成,邵秉仁同志為之作了重要工作。
1993年底,遼瀋戰役紀念館管理委員會完成了歷史使命。邵秉仁同志和管理委員會其他主要組成成員在五年的工作中,竭盡全力為遼瀋戰役紀念館的管理、建設和發展做了卓有成效的大量的工作,推動了遼瀋戰役紀念館的建設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