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永喜。祖籍南京,出生於湖北大冶一工人家庭。在下陸國小上學時,因家庭困難,時讀時輟,但他勤奮好學,立志成為科學家。由於成績優異,獲得 武昌博文中學、華中大學的獎學金,並於1942年7月畢業於華中大學物理系。1942年至1947年任武昌博文中學教員兼任教務主任、訓導主任。1947年6月獲得中英文化協會研究生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就讀於劍橋大學威斯理宗教學院。不到半年即放棄學習神學,到唐寧學院師從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布拉格(L?Bragg)教授,主攻晶體物理和固體物理。1949年獲得劍橋大學榮譽碩士學位。該校杜羅學院院長傑姆士多次邀邱到該院任教,他拒絕了校方的邀請和朋友的挽留,克服困難,於1949年9月返回祖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永喜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80年
- 畢業院校:劍橋大學
個人信息,取得成績,
個人信息
(1918~1980)
邱永喜。祖籍南京,出生於湖北大冶一工人家庭。在下陸國小上學時,因家庭困難,時讀時輟,但他勤奮好學,立志成為科學家。由於成績優異,獲得 武昌博文中學、華中大學的獎學金,並於1942年7月畢業於華中大學物理系。1942年至1947年任武昌博文中學教員兼任教務主任、訓導主任。1947年6月獲得中英文化協會研究生獎學金,赴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就讀於劍橋大學威斯理宗教學院。不到半年即放棄學習神學,到唐寧學院師從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布拉格(L?Bragg)教授,主攻晶體物理和固體物理。1949年獲得劍橋大學榮譽碩士學位。該校杜羅學院院長傑姆士多次邀邱到該院任教,他拒絕了校方的邀請和朋友的挽留,克服困難,於1949年9月返回祖國。
取得成績
1949年10月至1951年7月在武昌博文中學任教,擔任代理校長併兼任華中大學物理系量子力學、化學系物理化學課程的教學工作。1953年至1980年任華中師範學院物理系副主任、主任,1978年晉升為教授。曾任華中師範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武漢分社第二屆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常委,武漢市第五屆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二屆政協委員,湖北省暨武漢市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固體物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1978年主持翻譯美國70年代有重要影響的改革教材《中學物理教程》(《The Project Physics Gourse》),最先介紹美國中學物理教學改革情況,對全國中學物理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
邱為固體物理專家,50年代即開始半導體光電池的研究。1960年指導中南地區半導體大會戰,研製Ge隧道二極體,半年完成,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1960~1962年,指導建立華中師範學院物理系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研究室,開展Ge的提純和晶體三極體的研究。1966年指導建成武漢半導體二廠和沙市電晶體廠,70年代又指導華中師範學院半導體廠研製生產了3CT50
—500A大功率可控矽整流器件,為發展湖北省的半導體工業奠定了基礎。邱多次被評為學校先進工作者。1960年被評為湖北省勞動模範,湖北省文教戰線先進工作者,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1979年他患癌症期間,堅持為青年教師上課,院、系領導勸他休息,他說:“如果不上完這門課,我臨終時會感到痛苦的”。病重期間,仍然策劃和指導開展薄膜物理與表面物理的研究工作,病痛使他無法翻身,但仍然堅持讓教師口述翻譯的論文,並用微弱的聲音一一給予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