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賈加拉陡崖

邦賈加拉懸崖是1989位於馬里中東部的莫普提區緊靠布吉納法索的邊境地帶,核心保護面積4000km2。邦賈加拉陡崖遺址是一處傑出的陡崖和沙質高原景觀,點綴著瑰麗的建築物(住房、倉庫、祭壇、避難所和“托古納”公共聚會場地)。今天在當地仍能看到不少古老的社會傳統遺物(面具、宴會、宗教儀式,以及與祖先崇拜有關的聚會典禮)。邦賈加拉高原因其具備地質學、考古學和民族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價值,連同它美麗的自然風貌,便構成了非洲西部一個最亮麗的景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邦賈加拉陡崖
  • 外文名:Cliff of Bandiagara
  •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國家:馬里
基本信息,基本簡介,地形特徵,自然資源,古代民間習俗,評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邦賈加拉懸崖
英文名稱:Cliff of Bandiagara (Land of the Dogons)
所屬洲:非洲
批准時間:1989
批准標準 1989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 (III) 和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3屆會議報告。

基本簡介

貢族人生活在西非最美麗的地方。他們的村莊坐落在綿延達125英里的邦賈加拉懸崖沿途,遠近聞名的尼日河一路伴隨著懸崖流過。這些村莊占去了馬里和步基納法索(非洲國家)領土的一部分,當初多貢族人之所以選擇將村莊建在邦賈加拉懸崖附近,是因為他們孤立無援,懸崖可以作為抵禦外敵入侵的屏障。後來多貢族人又將居住區擴大到鄰近的砂岩高地和沙質平原上。他們在高地、平原乃至懸崖地區的主要謀生方式就是農耕,但是由於這裡的土壤貧瘠加上降水有限,生活的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多貢族人對於人類起源有著自己樸素的理解。在多貢族的神話中,主神名為阿瑪,他們認為是他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人。

地形特徵

多貢族的居地海拔在518-777米之間,它為我們展示了3種各具特色的地形特徵:邦賈加拉高原、邦賈加拉懸崖和塞諾平原。地表岩層主要是由形成於寒武紀和奧陶紀的沙石組成的,通常呈水平層狀且外表千姿百態、富於變化。邦賈加拉高原是由沙岩構成的,岩石厚片上布滿了孔洞,這些孔洞還與沿懸崖底部的起拱線交相會合。

自然資源

圍繞在邦賈加拉周圍的薩赫勒地區植被主要是熱帶稀樹大草原和點綴著阿拉伯樹膠的乾草原。邦賈加拉高原上覆蓋著典型的稀樹大草原植被,如牛油樹、欖仁樹和灌叢類的風車子。高原的邊緣地帶是多岩石地形,代表植被為大戟屬植物和狗舌草;岩石裂縫中生長的多為乾燥地帶植物和根系發達的樹木。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是馬里重點火災防區。
懸崖和峽谷里的植被以鬱鬱蔥蔥和種類繁多而見長,主要包括榕屬、大戟屬和風車子屬植物。懸崖處潮濕的小氣候是風車子屬植物和阿拉伯樹膠賴以生存的外部條件,以喜濕而聞名的卷柏、秋海棠、柿屬及朴屬植物在這裡也得以成活。懸崖底部的平原上主要生長著黃檀屬、風車子屬植物及羅晃子,岩石形成的池塘里有著諸如星蓮屬、莎草屬的水生植物。
邦賈加拉各種各樣的植被分布為此地居鳥和遷移來的候鳥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在這裡你會發現狐鷹、蒼鷹、伯勞鳥、鴿子、長尾小鸚鵡和胸部呈鮮紅色的太陽鳥。池塘當之無愧地成為埃及珩科鳥、灰頭翠鳥、山鶉及大鴇的樂園,灰頭麻雀和禿鷹則是村莊附近的常客。在邦賈加拉懸崖地帶出沒的哺乳動物主要是豺、箭豬及狐狸,先前還在此發現過瞪羚、黃鹿以及野狗,但如今卻無處可尋。

古代民間習俗

馬里的邦賈加拉懸崖是多貢文明的中心地區之一,沿襲下來的古代習俗、慶典、藝術及民間傳說包羅萬象,無奇不有。儘管多貢族人直到15、16世紀才遷移到此,但有考古證據表明早在1000年前,邦賈加拉懸崖處就有人類活動。早先多貢族由4個部落組成,但現今他們都以村落為單位,居住在同一個村裡的人共用一個姓氏。這裡的常駐居民主要生活在高原地區,以在沙漠邊緣種植農作物(例如黍、高粱、葫蘆和木薯)為生。他們將水稻種在精心打理的池子裡,在懸崖較為平坦處,還建有美麗的花園。
邦賈加拉和莫普蒂各有一個小型飛機場和許多供遊人休息的場所,莫普蒂是一個旅遊中心,最近又新建了一個旅館

評價

這些懸崖是大型建築(房屋、糧倉、聖壇、神殿和集會廳)的保護傘,而這些建築正是幾個世紀以來傳統多貢文化的靈魂。邦賈加拉高地是最具西非地質地貌特徵的地方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