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罕宏村,屬於壩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那賽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罕宏村
- 面積:2.94 km
- 人口數量:1497人
- 下轄:4個村民小組
那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罕宏村,屬於壩區。
那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罕宏村,屬於壩區。自然資源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83.00畝(其中:田264.00畝,地119.00畝),人均耕地1.1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2.5...
那賽村是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行政村,地處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20.00公里,到鎮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41公里。東鄰臨滄,南鄰亥公,西鄰邦讀,北鄰壩糯。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236.00畝(其中:田1,099.00畝,地1,137.00畝),人均耕地1.3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
白花樹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那賽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勐庫鎮東邊,距離那賽村委會4.00公里,距離勐庫 鎮24.00公里。國土面積0.48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25.00℃,年降水量2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7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08...
波媽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蓮城鎮那們村,屬於壩區。位於 蓮城 鎮 北 邊,距離 那們 村委會0.50 公里,距離 蓮城 鎮2.00公里。國土面積1.04平方公里,海拔1,244.00米,年平均氣溫17.50 ℃,年降水量1,227.4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村情概況 波媽賽自然村有耕地557...
一是自建檔立卡以來完成6個自然村的村道硬化8公里左右,河堤建設8.6公里,生命防護工程1.5公里;新修便民橋6座,安置75盞路燈;截至2019年完成本村六個自然村的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項目,完成4個自然村(賽如那組、下尕多組、尼車多組、尕貢巴組)的棚戶區改造建設項目;二是安全飲水;全村68戶全覆蓋自來水入戶。
波媽賽村隸屬於 蓮城鎮 那們村民委 行政村,屬於壩區。村情概況 位於 蓮城 鎮 北 邊,距離 那們 村委會0.50公里,距離 蓮城 鎮2.00公里,年降水量1,227.4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55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1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2戶,有鄉村人口461人,...
章賽村,在樹木掩映之中,村莊秀美,田園靚麗,民風淳樸。村民的風俗習慣和其它村漢族的大相逕庭,也是多姿多彩,妙趣橫生。諸如打陀螺、轉鞦韆、唱山歌、彈三弦、“刮欠”等都是村民喜愛的文體活動。此外,村民還信奉自然宗教。每年的二月初八,全村的每一戶人家都要到寺廟裡開廟會,由村組長帶領著先沙豬宰雞祭獻...
主要分布於忙糯鄉小壩子行政村小必地、老林寨、上必地自然村後山及忙糯行政村池塘村,許多圖案仍然清晰可辨,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雙江渡口 雙江渡口位於大文鄉邦馱村,距縣城83公里,東與思茅景谷縣隔瀾滄江相望,南與瀾滄縣和小黑江一水之隔,海拔669米,為雙江縣海拔最低點,這裡景色雄奇秀美,小黑江自西向東...
棠東自古有著“棠下水月宮、甘棠樹下傳說風水寶地”之美譽,是棠下歷史文化遠古時代的發祥地,棠下人之路的起點。1953年行政土改棠下被一分為二,棠下西邊豐樂大社與東邊東南社、菱角社、東北社龍門領區範圍上建立成“棠東村”同時棠下西部範圍自然村並建立成“棠西村”,改名幾年後由於某種原因的棠西村並更改回棠下...
牧場北與布爾津、哈巴河縣接壤,東與阿爾泰市、福海縣相鄰,南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與本縣巴音敖瓦鄉毗鄰,牧場占地3502平方公里,約占全縣總面積的11%。牧場轄4個自然村,居住有蒙古、哈薩克、柯爾孜、維吾爾、漢五個民族,總人口2040人(2010年)。地形 布斯屯格牧場地形複雜多樣,屬山地丘陵平原分布區域,總的...
黎寨(番茅)位於通什市郊,沿著南聖河北岸走2公里便是。這兒周圍群山滴翠,田疇連片,一派田園風光,是黎胞聚居的自然村。原是“合畝制”的村落,尚成片地保留著傳統的船型茅屋。黎寨婦女精於紡織和刺繡,憑著靈巧的雙手,用簡單的工具便可織出精美圖案的頭巾、上衣、石榴裙等黎錦民族工藝品。寨里黎胞能歌善舞,...
篁竹村,位於黎川縣城南熊村水與社苹水交匯處。篁、竹田也,《說文解字》注釋曰:“竹田曰篁”,就此名稱,足以讓人想像古村千年前的自然山水之美,正如柳宗元小石潭記中所描寫的那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難怪古人賦云:篁竹南面群山黛嶺,北望村里人家,東臨黎河流水,西指桑梓阡陌。周圍...
當時上四工有46個村莊,下四工有36個村莊,共82個自然村。另一些撒拉族遷居到化隆縣境內,經過一百多年繁衍生息,人口大增,逐漸形成了甘都工、卡爾崗工、上水地工(亦稱群科工)、黑城子工(亦稱扎巴工)、十五會工(化隆縣城附近)五個工。與循化本土的“八工”相對,稱之為“外五工”,總計十三工。清...
中心村在普遍的發展規劃中。模式構想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物質支撐和基礎條件。在土地資源越來越緊缺的情況下,現在要轉變到存量挖潛上。時下舉國上下開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前一時期筆者對本縣方村、六郎、陶辛等鄉鎮走訪,發現一些農宅節地典範,中心村建設構想:1、零散自然村合併,建設...
後王圈王姓過河東形成王海子地段,韓祠以西一部分與韓家交情不錯的原居戶仍沿用韓圈名,演變成三家旗號,但依然築成一村,混居一塊沒有界線,自古團結對外,分則力衰,合則力強。解放後的說法是三個自然村,還發了三塊石碑,三塊石碑背面簡史沒一個是正確的,進一步造成意識形態混亂。鑒於此,對於梳理村莊歷史...
五公之名,原專指舊時南莊堡區域而言。土改結束建立鄉政府時,由前侏儒鄉鄉長李金川建議,從該地之”五房咀”及“鴨公咀”,兩個自然村中各取一字,命名“五公鄉”,是五公村。此地原是縣區重點,以後的五公公社,五公鄉、五公管理區等、亦選用此名。趙家畈 打劫四品皇堂胡開顯的十八豪強頭目趙老大,本...
今天,端陽競渡,古風猶存。1978年,茶基、慶雲率先重造龍船。而且江頭、東寧兩艘龍船復興,再加上歷史上沒有龍船的自然村,都建造起龍船。現在,有柚木龍船15艘、雜木龍船19艘,共34艘。八景郁蔥 內容見《疊滘八景》明、清兩部分。九龍入洞 九龍入洞,即是有九條河涌,分別從汾江、佛山涌、佛山水道等不同...
每一個村社都有一定的地域範圍,包括一到數個自然村。每個村社的可耕地,一般有10%到20%是村社公有的,大部分耕地及生產工具、房舍、牲畜、武器、生活用具都屬個體家庭及個人所有。私有的土地可以長期占有、使用、繼承、轉讓、抵押和買賣。村社公有的土地,凡村社成員都可以耕種。村社成員在這種所有制基礎上,...
1984年改稱沈莊村。2002年沈莊村、大橋村合併為沈莊村。由自然村沈莊村、大橋村組成。總人口8610人,本村戶數1862戶。其中:本村人口4619人,農保人口1975人,鎮保人口1416人,城保人口1228人;外來人口3991人。耕地2708.00畝,糧田179.00畝,常年菜田1440.00畝,林地197.00畝,魚塘45.00畝,畜禽場118.00畝,...
不久,抗金將領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得知陳家抗擊金兵動人事跡後,十分感動,詔見抗金弟兄,讚揚丐兄齊心協力,突然出擊,粉碎金兵強占掠奪野心,為百姓樹立榜樣,保衛好自己叫化倉(家園),建設好叫化浜(自然村),十分敬佩。當即賞銀千兩,以資鼓勵。此時,人們豁然明白,陳家叫化倉就此得名,名揚四方,各地...
洛尼山下的壩子就是祿勸最早的宋之時易籠古城,即今天的祿勸雲龍鄉政府所在地,洛尼山下雲龍鄉海拔2050米,面積281.16平方公翠,轄雲龍、以資、金烏、雲利、本長、古宜、新山、火期、聯合、擁慶11個辦事處,114個自然村,4715戶,21290人,有彝族,傈僳族、苗族等少數民族11557人,占總人口的53.3%,彝族占...
後因核桃窪村遭到日本入侵,導致黎山老祖像損壞。核桃窪村村名曾經叫向陽村,也是因為日本入侵時為隱藏村內紅軍而改的。據民間傳說,解放初期核桃窪村民壽命均在106歲左右,堪稱當時唯一“百歲村”。行政區劃 核桃窪村位於平谷區北部山區燕山山脈地段,屬鎮羅營鎮管轄區域。是平谷區最北端的最小的一個自然村。位於...
固戍,為一地名,即廣東省深圳西鄉固戍村,2004年改為社區(居委會)。固戍村,位於西鄉街道西部,鐵仔山以西,距離西鄉街道辦事處約4.3千米。面積約9.8平方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南昌村、共樂村、三圍村。地形以丘陵為主。始建於元至元元年(1335年),因姜姓六兄弟從山東和洲縣遷此定居成村。因明初曾設固戍...
峒有大小之分,大峒之下包括幾個小峒;一個小峒,一般由2個以上自然村組成。峒與峒之間有森嚴的疆界,互不侵犯。峒與峒一般都保持著友好關係,成為婚姻集團,但因為一些利益關係,如有越界開荒、漁獵、伐木、采藤等,往往也會引起峒與峒之間的糾紛和械鬥。血緣紐帶是峒的組織基礎。每個村峒都有一個至數個村頭...
後形成了:怕亞組、弄怕組、石壩組、戶等組、倉庫組、電站組、蘆篙壩組、膠廠組、勐簡組等小自然村組,統稱為“勐簡壩”。神奇美麗地邊境小鎮耿馬縣勐簡大寨就這樣溯源了。歷史 據史料記載,耿馬勐簡大寨黃衣阿佤是由軍烈遷徙到此的一支佤族支系,另一支是清朝乾隆年間隨宮裡雁前來悉銀廠護礦從緬甸佤城波...
沿海的鄉鎮,如澉浦、長川壩、甪里堰及毗鄰的通元、官堂、富亭等都建有滾燈隊,其中通元鎮的滾燈隊最多,後來一直發展到划水、印家、新石、方家、沈家橋、呂冢墩、新凌、天打浜等自然村坊。甚至在鄰縣海寧的袁花,也出現了滾燈隊。這個時期的滾燈表演同樣也十分紅火。一年中從正月初一到清明節前後是滾燈表演...
除了村老,毛南族自然村中還有前面提到的牌頭以及學董、武相公、文相公。“牌頭”由村民推選出來或政府任命負責催糧,不管民事糾紛,但村、峒有事,“匠講”去調解時,也請他去旁聽。“學董”是毛南族各村、峒負責辦學的長者。村、峒的武相公則必須精習拳術武藝,掌握一套騎馬、射箭的本領,曾到縣或府去應試...
此廟屬番禺鹿步司棠下棠西、棠東各自然村共有,俗稱眾村廟。始建於南宋,修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993年初,重修時填高地台。2004~2005年再次重建,大部分使用新材料。該建築坐北朝南,兩進三間一天井,通闊25米,通深30米,占地面積750平方米。前臨街口,為兩段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