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晏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赧等村東邊
- 海拔:1600米
- 平均氣溫:16℃
- 降水量:1900毫米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0畝(其中:田280畝,地40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稻穀、包穀、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42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畝,主要種植的經濟林果是茶葉;其他面積898畝。有耕地和林地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基本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59戶通自來水,全部屬於飲水困難;有5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9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戶(分別占總數的23%和23%)。
該村到村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公里。拖拉機2輛,機車3輛。
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0畝,有效灌溉率為8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1.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26.64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9頭);漁業收入1.22萬元,占總收入的2%;林業收入3.11萬元,占總收入的5%;第二、三產業收入11.8萬元,占總收入的19%;工資性收入1.3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林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3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人(占勞動力的1%),在省內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主要產品銷售往縣內。2009年種植業、養殖業、林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林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4戶,共鄉村人口280人,其中男性142人,女性138人。其中農業人口280人,勞動力16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79人,傣族1人。
到2009年底,參加養老保險3人,占總人口的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人,參合率96%;享受低保15人;享受五保待遇人員6人 。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59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全村人畜飲水管道均屬膠皮管,人畜飲水無保障;2、道路晴通雨阻,雨季交通不便;3、由於沒有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借新農村建設之機,逐步解決道路交通和人畜飲水問題。2、鞏固好茶葉產業,通過低改和豐產茶園改造,逐步提升茶園質量;3、通過林權制度改革,提高林業管護意識,更新改造好低產林地;4、加大草果、核桃種植與管理,充分利用好山區優勢,做到因地制宜。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800增加到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