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莊村(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寧陽鎮下轄村)

邢家莊村(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寧陽鎮下轄村)

邢家莊村由邢家莊張家樓兩個自然村組成,位於縣城西側,洸河東岸,南與西關村相鄰,北與縣城企事業單位相連,屬城區。濟(南)微(山)路、蒙(陰)館(陶)路穿境而過,寧陽縣城西關路、文化路、交通路與村內街道相連線。境內有縣屬化肥廠、紡織廠、華潤紙業公司、光明紙業公司、繅絲廠等大中型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家莊村
  • 組成:邢家莊、張家樓兩個自然村組成
  • 位置:位於縣城西側,洸河東岸
  • 人口:2000年全村432戶,總人口1680人
鄉村簡介,人口民族,經濟收入,主要榮譽,大事記,經濟發展,文教科技,人民生活,村莊建設,集體福利,組織建設,當地名人,地圖信息,

鄉村簡介

據《張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1368~1398年)邢姓遷此定居,張姓列其後,以姓氏取名邢家莊
該村地處平原地帶,地勢平坦,水源豐富。全村占地面積8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60公頃,企業占地面積20公頃。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和各類蔬菜。

人口民族

2000年全村共有432戶,總人口168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2‰。全村姓氏有張、王、李、趙、劉、邢等30余姓,其中張姓最多,均為漢族。

經濟收入

1949年,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1萬元。1978年為33.47萬元。 2000年為1.2億元,人均純收入3550元。一、二、三產業比為10∶30∶60。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750萬元。全村純收入596.4萬元。

主要榮譽

邢家莊村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在全市名列前茅。1992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民兵基層工作先進單位”稱號;1992年、1993年連續被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文明單位” 稱號; 1994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創雙百黨支部”“十佳經濟強村”稱號;1995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思想政治工作示範村”稱號;1 998年、 2000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五好’村黨支部”稱號;2000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創安工作先進村”稱號,被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計畫生育協會工作先進村”稱號。

大事記

1938年8月,村民郁天柱、吳廣美、郁老四、郁瑞銀4人被侵華日軍槍殺。
1946年,劉汝林、王協慶、王協九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批中共黨員。
1948年12月,建立村黨小組,任廣山任組長。
1951年1月,建立村黨支部,任廣山任黨支部書記。
1952年冬,成立農業生產互助組,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6年1月, 西關、西街、邢莊三村合併為西關高級社,任廣山任高級社黨支部書記。
1960年,建生產大隊,吳廣秋任大隊黨支部書記。
1964年,用大鍋錐鑽機打機井一眼,並在該村召開全縣打井現場會,為全縣人工打井之始。
是年8月,連續下雨,發生內澇,倒塌房屋300餘間,村民無一傷亡。
是年,建立邢莊國小。
1968年,全縣在邢莊召開騾馬現場會,該村民兵連被譽為“騎兵連”。
是年,該村一天完成24萬公斤夏糧徵收任務,受到中共寧陽縣委、寧陽縣人民政府表彰。
1970年,在?河上建起長約40米、寬6米的馬家河口大橋。
1978年,建麵粉廠一處。
1983年,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
1984年,建城西醬菜廠;寧陽縣磚瓦廠交接給該村經營。
1985年,建玻璃鋼製品加工廠和大型鋸解廠。
1986年,建寧陽興華汽修廠和手套廠。
1987年,建冰糕廠;建幼稚園一處。
1988年,實現村供自來水。
1989年,建造紙廠。
1992年,建農機大院。
是年8月,建全縣唯一的舊貨市場並舉辦物資交流大會。
是年,建鋼窗廠。
1993年,建木材家具加工一條街;建百頭養牛場一處;建3000平方米商品樓。
是年,副省長吳愛英來村視察。
1994年,建膠合板廠。
1996年,建鋼球廠。
1997年,建小戶型將軍樓10棟。
是年,建環美塗料廠。
是年,建五層商品樓一棟。
1998年,建環美開發公司,沿蒙館公路開發6000平方米。
1999年,建築公司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
至今還未使用縣自來水場的自來水
是年,成為全縣第一個電話村。
是年,建高標準蔬菜大棚30個。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
新中國建立前, 糧食畝產不足20公斤。1954年8月,任廣山回響黨的號召,帶領5戶農民成立第一個互助組。1955年,全村先後辦起3個初級社。1956年,與西關村、西街村聯合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當年購進鍋駝機2部、馬車2輛、騾馬4匹。1960年,在黨支部書記吳廣秋領導下,購進抽水機20台、馬車12輛、騾馬100匹、鐵馬八拖拉機5部, 挖井20眼,建機房56間,基本保障全村農業用水。糧食畝產達到160公斤。
1973年至1978年,投資2.5萬元,建變壓室一處,架設低壓線路5.5公里,新打機井10眼,新建機房20間。對耕作方式進行改革,由條播改為畦播,選用優良品種,精細管理,使畝產突破千斤大關。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村民的生產積極性,並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購進上海50型、泰山50型拖拉機各一部,建變壓室3處,新打機井11眼,架設線路2.5公里。由於各項農業措施落實到位,1983年糧食畝產520公斤。1984年以後,先後購置75馬力東方紅鏈軌車4部,打場機46部,四清脫粒機18部,機動噴霧器20台,25拖拉機3台,聯合收割機3台。在管理方面,實行“八統一”(耕、耙、播、收、打、種、澆、藥) 。2000年糧食畝產突破100 0公斤大關,總產達到900噸。
加大了農業結構調整力度,1990年在全縣村鄉率先實行小麥等行距種植,收到明顯成效, 使全村民眾創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熱情大增。2000年,投資110萬元,建成高標準冬暖式大棚30個, 種植以色列144號西紅柿和“李試21號”黃瓜新品種,每畝收益萬元以上。1992年,村民吳西鳳從北京醫科大學引進白鼠,提取血清出口換取外匯, 並發展10戶掌握了這一技術,飼養白鼠10萬多隻,每戶年均收入1.5萬餘元。1993年8月,村投資35萬元,建一處養牛場,飼養魯西黃牛120頭。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480萬元。
工業:該村工業始於60年代,當時建起油坊、馬蹄窯各一處,從業人員20人,收入僅6000餘元,因種種原因時乾時停。1984年以後,黨支部抓住發展機遇,總投資近60萬元, 先後建起鋸解廠、汽修廠、醬菜廠、冰糕廠、玻璃鋼廠等6家工業企業, 1987年工業產值50萬元,利稅5萬元。1992年以後,在村黨支部書記劉桂英的帶領下, 相繼建起鋼窗廠、膠合板廠、寶麗板廠、絲毯廠、環美塗料廠、鋼球廠等7處企業, 擴建造紙廠、醬菜廠。至2000年底,全村工業從業人員243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6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原值2950萬元,創利稅420萬元。
建築業: 1984年,投資10萬元建立邢莊村建築隊;1992年投資300萬元購置建築機械設備,招聘工程技術人員30人,建築隊晉升為建築安裝工程公司;1999年被泰安市建委確定為國家二級企業。該公司通過提供技術、資金、設備,輻射帶動了一大批中小型建築隊,並促進磚瓦廠、鋼窗廠、建材業及運輸業的發展,形成了強大的建築安裝優勢產業。2000年,建築業從業人員630人,年末固定資產原值830萬元,創利稅260萬元。
民營經濟: 1992年以來,該村把民營經濟作為全村經濟發展的“重頭戲”。至2000年底,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3600萬元,創利稅648萬元。現已成為再生造紙、糧油加工、服裝加工、食品加工、工具機加工、鋁合金加工、電氣焊加工等門類齊全的民營經濟示範村,並成為全市小有名氣的棉花加工和鋼球加工基地。
第三產業
1956年,辦起第一個商店--邢莊合作社。之後,又陸續辦起小磨坊、掛麵坊等,收入微薄。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為加快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的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充分利用邢莊村地處縣城這一優勢,把沿街開發作為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 1992年以後,先後投資350萬元,在該村中心街兩側,進行5000平方米商業樓建設,上宅下店,實行門頭租賃,主要有飯店、油坊、賓館、藥店、食品、維修、廢鐵回收、 日用百貨、種子批發、農藥、化肥等業務,年創收45萬元。1992年8月,投資47萬元,建起全縣唯一的舊貨市場,吸引眾多外來人員和本村農戶參與舊貨交易,年成交額達15萬元。1993年,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縣裡建設權放開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成立了“環美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大搞房地產及城區開發,先後投資1100萬元,沿蒙館公路進行商業網點、商業區、商品樓及基礎設施開發建設,這樣既改變了村容村貌,又繁榮了當地經濟,為村民致富奔小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1983年,村成立裝卸隊,積極深入各大企業裝卸貨物,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該村充分利用鄰近縣直大企業的優勢, 發展運輸業。2000年底,第三產業從業人員800餘人,運輸車已發展到60輛,實現產值3000萬元,年末固定資產值1021萬元,創利稅489萬元。
特色產業
邢莊木器加工業: 1993年,建成木器加工一條街。1998年,投資450萬元,在交通便利的縣城西北口,建設邢莊家具城,占地2公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同時,配套建設了吃、住、娛樂服務設施。2000年交易額達5000萬元,利稅50萬元,成為全市較大的集木材儲運、家具設計、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專業市場。

文教科技

建國前, 學齡兒童入學率僅為2%。建國後,逐步改善辦學條件。1978年投資2萬元對國小進行擴建改造, 達到校舍、桌凳、操場、院牆、大門、廁所六配套, 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1995年投資22萬元率先在全鎮蓋起國小教學樓。先後有76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其中大學本科17名。是年又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文化大院,配備了多種文體娛樂設施,被評為“市級文化大院”。1998年,投資30萬元成立老年人活動中心。 多年來,對文化科技事業不斷投入,先後派132人到泰安、濟南等地院校、科研部門參加培訓、進修,有8人獲高級職稱,23人獲中級職稱,101人獲初級職稱。

人民生活

建國前,大多數村民在飢餓線上掙扎,年人均糧食僅50公斤,人均純收入不足30元。建國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全村人均糧食250公斤,人均純收入150元。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2000年人均純收入已達到3550元,人均年末存款餘額300餘元,多數村民住上小康樓。全村擁有各種機動車242輛,程控電話300餘部,彩色電視機352台。

村莊建設

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彎曲泥濘,坑窪不平,村民住房以土、石、木、草結構為主, 建築雜亂無章,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平方米。建國後,逐漸以磚、石、瓦結構代替。70年代後,又以鋼筋、水泥預製件為主。1978年至1986年,村民在規劃區建230戶標準房。1990年以來,逐漸把標準房改建為小康樓。為加快個體經濟發展,繁榮臨街店鋪, 僅沿蒙館路就開發了6000多平方米,實行租賃經商。1993年投資120多萬元建起一棟五層居民住宅樓出售。 先後開通了村內一縱兩橫3條大街3600米,全部實現了硬化、美化、綠化,安裝了路燈,並設專職環衛人員管理。1997年投資1 20多萬元建起高標準村委辦公樓,是年還建起小戶型將軍樓10棟。1996年被山東省建設委員會、山東省人事廳命名為“村鎮建設明星村”。

集體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民福利逐步提高。80年代村民用上村供自來水,2000年全部改用縣自來水公司供水。1996年建成高標準市級一類幼稚園, 幼兒免費入園。先後對所有考入大中專學生給予一次性獎勵,即大專以上1000元,中專500元。1996年以來,村民“三提五統”全部由村負擔,對全村70歲以上老人實行養老補助金制度。每年老人節,村里都要組織部分老人到名勝古蹟旅遊觀光,使“老有所樂,幼有所教”。對在村辦企業就業的村民實行養老返本保險,對原退職幹部實行最低保障金制度。
另外, 文化大院成立了高蹺隊、花燈隊,並常年聘請縣文化館3位教師進行業務指導,每年春節、元宵節在縣城廣場、大街進行表演,活躍了節日的祥和氣氛。村衛生室設4名醫護人員, 設高壓消毒、診斷床等設施,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能急診。全村村民享受合作醫療補助。

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1946年,劉汝林、王協慶、王協九成為該村第一批共產黨員。1948年12月建立邢莊村黨小組, 任廣山任組長。1949年9月發展中共黨員10人。1951年1月建立邢莊村黨支部, 任廣山任黨支部書記。1952年該村成立互助組,1955年成立初級社, 1956年1月西關、西街、邢莊三村合併為高級社,任廣山任高級社黨支部書記。1960年體制改革,邢莊村從西關大隊分離,單獨建立邢莊大隊黨支部,吳廣秋任黨支部書記。1973年孔現平任黨支部書記,1978年張興龍任黨支部書記,1988年張茂海任黨支部書記,1991年至今劉桂英任黨支部書記。多年來,黨支部重視加強自身建設,經常組織村幹部到縣、鎮兩級黨校學習,不斷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1991年,被省委組織部授予“先進黨員活動室”稱號;1995年,被市委組織部授予“黨員電教示範村”稱號。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
抗日戰爭時期,民主政府建立後,邢莊村建立農民協會,隨之村農救會、自衛隊、青救會、婦救會相繼建立。解放戰爭時期,村政權帶領民眾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1956年建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任廣山任社長。1960年,建立邢莊大隊,任廣山任大隊長,下設10個生產小隊。1968年成立邢莊大隊革命委員會,吳廣秋任主任,任廣山任副主任。1983年建立邢莊村民委員會,張茂海任主任。 1988年,劉桂英任村民委員會主任,設委員9人,下設10個村民小組。1991年,張恆俊任村民委員會主任,設委員7人。2000年,邢莊村民委員會由7人組成。主任張恆俊,委員吳西嶺、白現春、郁興斗、李文房、王一良、張恆亮。民兵連長張恆亮,治保主任李文房,調解主任王一良,計生主任郁興斗,婦聯主任趙桂香。1994年,被泰安市司法局授予“先進調委會”稱號;1996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先進集體”稱號;1999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先進單位”稱號。

當地名人

女,1944年生。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兼婦聯主任, 1988年任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村民委員會主任,1991年至今任村黨支部書記。1994年12月至今先後任寧陽鎮黨委副書記、 鎮人大副主席,正鎮級幹部,泰安市第十三屆人大代表。1994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授予“十大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稱號,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5年,被中共泰安市委、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級勞動模範”稱號;1996年,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全國先進女能手”榮譽稱號。
1947年生,中共黨員,1964年應徵入伍,先後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職務。1967年11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匯報演出,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併合影留念。1987年轉業,分配到寧陽縣文化局任副局長,1990年擔任縣政協文史辦副主任。1996年調入縣老齡委工作。

地圖信息

地址:泰安市寧陽縣吳橋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