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廟區位於今上海市區東南部,面積3平方公里。
邑廟區位於今上海市區東南部,面積3平方公里。
邑廟區位於今上海市區東南部,面積3平方公里。...... 邑廟區位於今上海市區東南部,面積3平方公里。民國34年(1945年)以東沿黃浦江,南沿復興東路,西、北沿民國路(...
以蓬萊路得名。1958年劃入東昌區沿黃浦江部分地。面積5.93平方公里。1960年撤銷,轄地與邑廟區大部分地合置南市區。詞條標籤: 行政區劃 , 地理, 地點 ...
江邊路,南沿黃浦江,西沿重慶中路、重慶南路、魯班路,北抵延安東路,設定嵩山區...當路、黃陂南路以東,復興中路、合肥路以北地區劃歸邑廟區,餘地域劃歸盧灣區。...
12月25日,全市按先行接收的警察分局範圍劃分為29個區:第一區,黃浦區;第二區,老閘區;第三區,邑廟區;第四區,蓬萊區;第五區,泰山區;第六區,盧家灣區;第...
長江三大廟指的是:上海城隍廟、武漢龍王廟與南京夫子廟並。象徵著中華文明五千年積澱的文化、藝術和信仰,亦被文人雅士所稱頌。上海城隍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方浜中路,...
1945年抗戰勝利,翌年,上海市連同舊租界共劃分為32個區,南市區改為邑廟區和蓬萊區。 [1] 200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市區,將南市區黃浦江西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任上海嵩盧區學委委員、代理書記,中共嵩盧區委組織員、秘書。1952~1958年任中共嵩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工業部部長,中共上海市邑廟區委...
解放前夕地域屬邑廟區。解放初屬接管專員第二辦事處;1950年改名為福佑路冬防辦事處;後稱第二派出人員辦事處;1955年分城隍廟、人民路、丹鳳路3個辦事處;1958年...
1949年9月南下來滬,先後在上海新徑區委、楊思區委、邑廟區委、水上區委、蓬萊區委、徐匯區委等處任書記、副書記、組織部長等職。1964年5月至1966年12月,任...
城樓、吊橋、點將台、武庫等組成城樓區城;廊橋、茶樓、品苟小憩組成茶樓區城;陳閣老宅、楊兵部宅和鄭曉滄故居等組成人文區塊;城隍廟及兩側傳統商業建築組成邑廟區塊...
鹽官紅友村位於海寧市中部,鹽官鎮東區,本村區位條件優越,交通十分便利,縱向有桐...老宅、楊兵部宅和鄭曉滄故居等組成人文區塊;城隍廟及兩側傳統商業建築組成邑廟區...
1955年在中共中央第3中級黨校學習,任中共上海市邑廟區委、南市區委教衛部部長,南洋中學代理黨支部書記、黨支部書記、校長。1966年-1972年“大文化革命”中受迫害...
在1937年八一三抗戰爆發後的淪陷時期,滬南區改稱南市區。1945年抗戰勝利後,南市老城廂地區劃為邑廟區、蓬萊區。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兩區分別接管,並建立區...
1950年馬健率先在方浜中路644號組織創辦邑廟區勞動市民合作社,經營糧、油、煤球、南北土產和肥皂、毛巾等日用必需品。資金由社員入股湊集,年底分紅,社員購貨可以...
解放後,葛維庵曾擔任邑廟區和南市區副區長、邑廟區政協副主席、邑廟區和南市區工商聯主任等職。1968年3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
露香園路街道位於上海市南市區,解放前夕地域屬邑廟區。解放初由邑廟區接管委員會接管。1950年12月成立露香園路冬防辦事處。...
1952 年2 月,田啟松奉調去上海參加“五反”運動,後留任上海嵩山區區長、中共嵩山區委書記、邑廟區委書記兼區政協主席。1958 年調上海市農委,先後任農委工業部長...
當時八仙橋公墓面積為3.53萬平方米,原定全部土地改建為公園,後以邑廟區(區境在今南市區西部,盧灣區東部)尚無體育場,經市人民委員會1958年1月8日批准,將其中...
濟南路街道位於上海市盧灣區東北部,東起西藏南路,西至順昌路、嵩山路,南沿肇...解放初分屬嵩山區六、七、八、九辦事處。1956年3月分屬邑廟區龍門路、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