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濟南路街道
- 地理位置:位於上海市盧灣區東北部
- 面積:0.50平方公里
- 人口:53195人
地域組成,歷史沿革,
地域組成
1993年居民20358戶,53195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6390人。有居民委員會 36個,街道辦事處設濟南路185弄13號。
地塊於清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1900年1月)和民國3年(1914年)相繼劃入法租界。淪陷期間一度屬第八區、第一區。民國34年12月屬第五區(即泰山區、嵩山區)。解放初分屬嵩山區六、七、八、九辦事處。1956年3月分屬邑廟區龍門路、興業路、嵩山路、黃陂南路4辦事處。1959年12月劃屬盧灣區黃陂南路西藏路辦事處。1960年4月改黃陂西藏街道,同年6月更今名。
地區內原有北長浜、周涇、打鐵浜晏公廟浜等。東部處於著名的八仙橋地區。清同治年間,法租界越界闢建公館馬路(今金陵中路),公共租界又闢建墳山路(今龍門路)入境。19世紀七八十年代,一些房地產商即在公館馬路延伸段上建磚木結構的平房。至清末民國初,所闢築道路有天山路(今柳林路)、佛山路(今望亭路)、孤山路(今普安路)、嵩山路、桂林山路(今順昌路北段)等16條,基本形成今街道北片道路格局。並於道路兩旁陸續建造石庫門式里弄住宅。至20年代末,已建里弄164條,住宅連綴成片。規模較大的有蔭余里、尚德里、振平里、厚德里、文元坊、永安里、蘭馨里等。老式里弄占房屋建築78.6%。
至20年代已形成太平橋、南陽橋和八仙橋鼎立的商業鬧市。八一三事變後,租界人口大增,商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太平橋有店130多家,形成著名小吃飲食街。平濟利路(今濟南路)形成舊貨市場。南陽橋有店鋪50多家,為頗具規模的棉布市場。八仙橋更發展成新的商業區,遊人客商雲集,一批著名商號與銀行遷此。此外,煙館、賭場、妓院及流氓大亨麇集,使八仙橋地區成為滬上藏污納垢之地。舊上海幫會頭目黃金榮就住在龍門路鈞培里。杜月笙、金廷蓀、浦錦榮等亦曾於此居住。民國16年3~4月間上海幫會反共組織中華共進會即曾以格洛克路(今柳林路)浦錦榮宅為其臨時會所,成為策劃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中心之一。
地區內國恩寺、法藏講寺曾為海上名剎,黃金大戲院(後名大眾劇場)、恩派亞大戲院(後名嵩山電影院)。均為滬上頗有影響的劇場影院。著名表演藝術家周信芳等曾在黃金大戲院演出。抗戰期間,這些戲院、寺廟多闢為難民收容所。著名的孩子劇團則在恩派亞大戲院難民所成立。民國34年6月4日,1架侵華日軍飛機墜落停雲里,釀成死傷99人的慘劇。
歷史沿革
解放初,人民政府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柳林路、桃源路一帶的妓院全部封閉,解救了妓女並使她們獲得新生。50年代末,曾為英法侵略軍墳場的外國墳山改造為淮海公園。1989年起,八仙橋地區全面改造,淮海大廈、柳林大廈、上海廣場、金鐘廣場、蘭生大廈和上海東方國際廣場等相繼建造,將形成上海高層矗立的市容景觀之一。淮海大廈已於 1993年竣工。
80年代中期起逐步形成的柳林路小商品市場和瀏河路工藝品市場,頗具知名度。柳林路市場是以服裝批發為主的大型貿易市場。1993年有固定攤位384個,從業人員800多人,年營業額7538萬元。瀏河路工藝品市場,有攤位140個,從業人員256人,年營業額1964萬元,海外新聞媒介曾專文介紹該市場。地區內還專門設有上海海關駐盧灣監管站,方便了出入境貿易。
1993年有市區工商企業247家,其中市屬39家,區屬208家。另有個體工商戶345家。商業布局於淮海中路、金陵中路、龍門路、西藏南路、自忠路等處。工業多解放後興辦的小型工廠。較大的有上海肉類食品總廠二分廠,其前身即為法租界公董局宰牲場。街道經濟近年發展較快,1993年有經濟實體74家,從業人員981人,年產值14826.3萬元,利潤502.5萬元,上繳利稅299.7萬元。
文教衛生事業有嵩山電影院、大眾劇場、雅廬書場、街道文化站和圖書館。南市體育館亦設地區之內。此外,有中學2所,國小5所,成人學校2所,幼稚園4所,託兒所6所、醫院2所,其中曙光醫院是以中西醫結合為特色的市級醫院、
1988~1993年,街道計畫生育等6項工作獲市先進集體稱號,16人次被評為市級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