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線王城堡遺址

邊線王城堡遺址 位於壽光縣孫家集鎮邊線王村後台地上,俗稱“石埠嶺”。遺址東西約350米,南北約500米,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1977年平整埠嶺時發現。1984年,在益羊鐵路修築時,山東省文物工作者進行了考古發掘。1985年秋和1986年,又先後3次發掘。清理灰坑100餘個,墓葬150餘座,出土文物上千件。城堡的基本格局是,大城堡內套小城堡,方形,開四門,城牆長度約240米,總面積5.7萬平方米。城牆的構造是先挖基槽,後逐漸填土夯砸築成。牆基8米,在夯層中發現埋有人、豬、狗的骨架和部分完整的龍山文化陶器。 邊線王城堡遺址的發現,證明山東龍山文化確有城牆建築。邊線王城堡遺址是全國已發掘的4個“龍山時期”城址中最大的一座,其內外城的布局則為他處不見。倘能證明兩城確實是共存的,將把我國都城建築外廓城、內宮城的傳統模式的淵源上溯1500年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線王城堡遺址
  • 總面積:約17萬平方米
  • 遺址東西:約350米
  • 發現時間:1977年
歷史,科考,

歷史

1984至1986年,為配合修築益羊鐵路工程,山東省文化廳調集文物考古工作者對邊線王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和發掘,歷時三年,取得了豐碩成果。初步查明遺址的範圍、性質、時代、文化堆積和文化面貌。這次發掘的重要收穫,是在該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城堡遺蹟。這座早期城堡的發現,清楚地展現了在龍山文化晚期,黃河下游地區的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這座城堡遺址一直被學術界所關注,特別是考古界、史學界呈現極大興趣。這座龍山文化城堡,是嚴格按照科學操作規程,經過大面積揭露發掘出來的。三年內發掘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城堡結構和布局已基本弄清。這處城堡遺址中有內外大小城堡兩座,結構相似,同屬於龍山文化時代。由於城堡城牆已被破壞,現僅存城堡城牆的基槽部分。從出土遺蹟、遺物觀察,兩座城堡有明顯的早晚關係。

科考

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的歷史地位,加上重大的現實科學價值,使它倍受人們青睞。1984年12月31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黃景略率領國內著名考古學家一行10人蒞臨發掘現場,對城堡進行了全面考察,對其時代予以確認;1988年5月,全國“環渤海考古座談會”在淄博召開,與會的近百位知名專家、學者包括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蘇秉琦、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張忠培、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等,於5月13日親臨邊線王遺址考察。一致認為,山東十幾年來的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尤其是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的發現,顯示出山東古代史的廬山真面目,反映出山東地區在中國歷史發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的發現,是研究我國私有制的產生、階級的出現、國家的誕生以及中華文明的起源等重大史學與理論課題的最理想的地區之一。在整個發掘期間,各級領導及學者、專家、‘國際友人、港澳台同胞等,紛紛前來指導、考察、參觀,其中有原中央顧委常委肖克、蘇聯遠東大學教授鄂龍驤、日本青山學院大學部教授田村晃一、日本愛媛大學文學部副教授宮本一夫等。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的發現,無疑在山東史前文化的研究上是一個方面的突破,對研究我國早期城市的形成和國家起源等,都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山東省人民政府於1992年6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