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瓦店子遺址

遼瓦店子遺址

遼瓦店子遺址位於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是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5年至2007年,武漢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6600平方米的發掘,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西周、東周、漢、唐、宋等幾個大的時期的遺蹟、遺物,其中尤以新石器時代到兩周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專家認為:鄖縣遼瓦店子遺址或是楚文化發源地。

2008年在鄭州召開的南水北調中線文物考古發現學術會上,國內權威專家、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張培忠先生指出:2007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鄖縣遼瓦店子遺址,正是學界多年要尋找的楚文化源頭。最重要的證據是,從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諸多生活用具與荊州出土的戰國楚文物一脈相承,如鬲、盂、罐、豆等。其中鬲的特徵為翻口、卷緣、繩紋、尖錐足,為典型楚式鬲,與此前在荊州出土的戰國楚式鬲完全同源同宗。遼瓦店子將楚文化上溯到了西周早期,而荊州文化只能說明楚文化僅止於戰國時期,這毫無疑問地說明遼瓦店子是楚文化的源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瓦店子遺址
  • 地理位置:十堰市鄖陽區漢江流域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漢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獲獎: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 意義:楚文化的源頭   
發展背景,歷史意義,所獲榮譽,

發展背景

遼瓦店子遺址位於湖北省鄖縣柳陂鎮遼瓦村四組,是南水北調工程湖北庫區第二批控制性文物保護項目,遺址現存總面積12萬平方米。
遼瓦店子遺址
 遼瓦店子遺址
   2005年至2007年,武漢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進行了6600平方米的發掘,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時代晚期、夏、商、西周、東周、漢、唐、宋等幾個大的時期的遺蹟、遺物,其中尤以新石器時代到兩周時期的遺存最為豐富。
   作為該項目發掘的主要主持人,武漢大學教授王然在接到記者採訪時,發表了他的獲獎感言。王然首先介紹了這項發掘的學術價值:

歷史意義

   首先,該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代到兩周時期的遺存,填補了這一區域文化發展的空白,建立起漢江上游區域文化發展序列的標尺;其次,該遺址的夏時期遺蹟最為豐富,是建國以來長江流域發現的規模較大、出土遺物較多的一處夏時期的聚落遺址,各類遺蹟分布有序,聚落形態較為清晰,極大的豐富了人們對夏時期文化的整體認識。這一完整的夏時期聚落遺址的發現,為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例證。
遼瓦店子遺址
出土文物
   同時,夏時期典型單位中出土的典型器物組合齊全、特徵鮮明,是夏時期新發現的一支區域文化類型。王然介紹,他們主要從時代大體相當的周邊地區,特別是文化面貌相近的遺存對照、類比中,認為以遼瓦店子夏時期聚落為主體的文化遺存已進入夏代紀年,是屬於位於漢水上游鄂西北地區的一個地方類型。由於遼瓦店子是該地方同類遺存中保存最豐富、系列最完整,且保留了典型聚落形態的遺址,故暫時以“遼瓦店子文化”命名。
   再次,該遺址首次在鄂西北地區發現典型的從二里崗下層到殷墟一期的商文化遺存,對於商代歷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是重要的發現。
   最後,鄖縣遼瓦店子遺址西周時期的遺存是鄂西北、陝東南、豫西南一帶發現的又一種新的區域文化類型,這一區域正是早期楚人的活動核心範圍。而且該遺址中還發現有豐富的東周時期典型的楚文化遺存,兩周遺存在層位上直接疊壓、在文化面貌上一脈相承,將楚文化的發展線索上溯到西周早期,這是早期楚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
遼瓦店子遺址
出土文物
遼瓦店子是中國迄今發掘的關於夏代生活文化遺存最為完好最為豐富的遺址。以前,同類遺存只在陝西境內出現過,但遠沒有這裡如此可觀,夏文化遺存的出土對夏代這個考古發現不多、尚存爭議的朝代,提供了最重要的文物實證,其價值極大。同時,這裡的文化層涵蓋了新石器晚期至夏、商、西周、東周、漢、唐等時期,長達4000年的歷史遺存立體的堆積著,這裡堪稱一部用實物羅列而成的中國文明通史,她用生動的真實記錄了漢江文明的不朽功績。
2009年在鄭州召開的南水北調中線文物考古發現學術會上,國內權威專家確認,鄖縣遼瓦店子遺址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依據就是,在遼瓦店子出土的從西周早期一直到春秋時期的諸多生活器具,與在荊州出土的戰國楚文物一脈相承。這一論斷,結束了學界多年關於楚文化源頭丹(江)淅(川)說、枝江說、南漳說之爭。

所獲榮譽

2022年1月,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