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設定
學院現有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和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五個本科專業。
學院的院訓是:“固本,厚德,為達,至善”,即:夯實本體,厚德利人,追求洞達,力求完美。多年來,學院全體師生秉承院訓,矢志不渝,不懈拼搏,使得學院事業不斷發展,不斷取得驕人成果。目前,土木與交通學院擁有岩土工程博士授權點,擁有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三個碩士授權點,以及建築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兩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其中“土木工程(地下建築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與遼寧開大有限公司合辦的工程實踐中心為省級工程實踐中心。設有土木工程災害防治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岩石實驗室、凍土實驗室、橋樑結構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等。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勘測、設計和施工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從事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套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道路與橋樑勘測、設計、施工與檢測技術,熟悉道路勘測設計方法、橋樑結構形式及設計方法、道路與橋樑概預算及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方法等,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套用創新能力。
主要課程:結構力學、土力學、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設計原理、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樑工程、工程概預算、地下工程施工技術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從事道路、鐵路、市政工程、橋樑工程及地下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管理、建設項目監理等相關的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工作,也可到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等工作。
土木工程(地下建築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土木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地下工程勘察、結構設計、施工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地下工程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地下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與災害防治技術,特別是礦山井巷工程、公路與鐵路隧道施工技術,熟悉地下工程概預算及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套用創新能力。
主要課程:結構力學、岩體力學、隧道工程、地下結構設計、地下工程施工技術、井巷工程設計、工程爆破、建井運輸與提升、建井通風與安全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施工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地下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組織與管理等相關工作。也可到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土木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和城市地下工程的專業知識,掌握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與設計、施工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設和交通運輸等領域從事捷運、人防工程、隧道工程和其他地下建築工程的設計、施工、監理、災害防護、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城市地下空間的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監測與災害防治技術,特別是城市捷運與輕軌、公路與鐵路隧道施工技術,熟悉城市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概預算及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具備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與套用創新能力。
主要課程:土力學、結構力學、岩體力學、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地下結構設計、捷運與輕軌工程、地下工程施工技術、隧道工程等。
就業領域:畢業生可在施工企業、設計院、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捷運,人防工程、公路鐵路隧道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監理與災害防護等相關工作,也可到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工作。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水質控制、水的採集和輸送、水系統設備儀表與控制、水工程建設與運營、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等的專業知識,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的工程設計、管理規劃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技能,能夠從事的設計、施工、運行、管理、規劃、諮詢和研究開發的套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具有一批科研水平高和教學能力突出的優秀教師,擁有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校優秀青年教師提升計畫“傑出人才”等人選及遼寧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先後承擔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3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7部,獲得省、市級科技獎10餘項。本專業以水科學與工程為主線,既強化工程實踐套用能力培養,又強化水工藝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的套用、科研開發和創新能力培養,堅持特色辦學,先後與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大唐清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實習基地和暑期合作教育基地。
主要課程:水力學、水質分析化學、水處理微生物學、水泵與水泵站、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水質工程學(Ⅰ)、水質工程學(Ⅱ)、給水排水管網系統、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水工程施工與項目管理、水工程經濟。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能在水利部門、規劃部門、市政部門、環保部門、建築部門、設計單位、自來水公司等水務部門、大型工礦企業、諮詢機構、科研單位等從事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城鎮給水排水、建築給水排水、工業給水排水和城市水系統等領域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管理、諮詢和研究開發等工作。近年來,本專業本科生就業率始終保持100%,學生就業多為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中城國合(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事業單位。每年均有部分畢業生考取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等“985”、“211”高校碩士研究生及國家公務員。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
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紮實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基礎,具備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能力,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並具有創新精神,培養能在設計研究、工程建設、設備製造、運營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採暖、通風、空調、淨化、冷熱源、供熱、燃氣等方面的規劃設計、研發製造、施工安裝、運行管理及系統保障等技術或管理崗位工作的套用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特色:建築環境與能源套用工程專業為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師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獲得日本東北大學、同濟大學等博士學位6人,校級外聘教授1人,碩士生導師4人。本專業教師與清華大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發展促進中心及萬達集團等科研、政府、企業開展關於綠色建築及建築節能技術等相關領域合作,在建築節能規劃設計、建築節能診斷、綠色建築評價等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先後主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和企業委託的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出版教材2部,獲批國家專利10餘項。
主要課程:工程力熱學、流體力學、傳熱學、建築環境學、流體輸配管網、供熱工程、空氣調節、工業通風、鍋爐與鍋爐房設備、空調用製冷技術、燃氣輸配技術與設備等。
就業領域:本專業畢業生可在設計研究、工程建設、設備製造、運營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採暖、通風、空調、淨化、冷熱源、供熱、燃氣等領域的規劃設計、研發製造、施工安裝、運行管理及系統保障等技術或管理工作。近年來,本科生就業率為100%,學生就業單位多為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國有建築企業。每年均有部分學生考取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四川大學等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師資力量
學院目前在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1500餘人,擁有一批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在40餘名教師中,現有博士生導師8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具有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20人。
學術活動
學院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實踐中,與國內一大批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的協作關係,成功地舉辦了多期建造師培訓班、專業證書、專升本、高起本培訓班,以及同等學力碩士研究生、工程碩士研究生班,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十多年來,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餘項,承擔企業委託項目150餘項,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多項獲省部級和市級科技進步獎。學院非常重視學術交流活動,先後有錢七虎院士、馮叔愈院士、洪伯潛院士、汪旭光院士,長江學者李洪男教授、於亞倫教授、欒茂田教授等一批國內著名專家學者來該院講學或做學術報告。
學院以規範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為根本,注重教學內容、教學體系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積極開展教學法研究,承擔教改項目20餘項,開發了一批CAI教學課件,有多項教學研究成果獲省、市級獎勵。有省級精品課1門,省級優質課1門,校級精品課2門。有省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2人,千人層次人選1人;有2人獲阜新市“十大”優秀青年稱號,有1人獲阜新市勞動模範稱號,有1人獲阜新市“五一”勞動獎章;有30餘人次先後被評為教學效果“十佳”、優秀教師、“十傑”及“三育人”標兵。土木與交通學院團委近兩年先後榮獲阜新市五四紅旗團委、遼寧省先進團委等榮譽稱號。2014年榮獲2013年度“全國煤炭行業五四紅旗團委”。
學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績顯著。近年來,榮獲了“遼寧省先進團委”、“遼寧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組織單位”、“遼寧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動”等多項省級榮譽,學院連年獲得學校學生工作評估A級達標單位。學院學生工作教師榮獲了“遼寧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遼寧省高校優秀輔導員”、“遼寧省大學生就業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學院優秀校友為學院集資,建立了“交通土建勵志獎學金”。學院湧現了“國家建昊獎學金”獲得者、“國家孫越崎獎學金”獲得者、省“優秀畢業生黨員”、省“三好學生”、省“優秀畢業生”、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學生幹部”等一大批優秀學生。每年約有12%的優秀畢業生被免試推薦或考取碩士研究生。
多年來,學院共培養交通與土木工程建設方面的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4000餘名。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連續多年在99%以上。他們現已投身到火熱的工程建設領域,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為建築行業的骨幹力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譽。
在教育觀念上,全院教師已經形成共識,即以培養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強烈競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發展的套用創新型人才作為根本目標。近些年來,土木學院湧現了國家建昊獎學金獲得者、國家孫越崎獎學金獲得者、省“三好學生”、省“優秀畢業生”、校“三好學生”、校“優秀團員”、校“優秀學生幹部”等一大批優秀學生。每年約有12%的優秀畢業生被免試推薦或考取碩士研究生。
幾十年來,學院共培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4000餘名。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都在98%以上。他們現已投身到火熱的工程建設領域,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為建築行業的骨幹力量,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和高度讚譽。
學院領導
院長:劉海卿
劉海卿,男,回族,1965年1月出生於吉林省伊通縣。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天津大學結構工程專業博士、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博士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遼寧特聘教授、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遼寧省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遼寧省教學名師。現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主要從事工程結構抗震減振與防災、結構損傷理論與健康監測和工程結構災害防治技術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學科專項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特別資助、一等)、遼寧省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項目和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優秀人才資助項目等基金項目20餘項,參與國家973計畫等項目3項。主持完成項目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阜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5項。在國家核心期刊及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被SCI、EI及ISTP收錄60餘篇。主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建築結構抗震與防災》等教材5部。先後主持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課題和遼寧省教育教學改革課題10餘項。遼寧省優質資源共享課《土木工程概論》負責人;遼寧省精品課《建築結構抗震設計》負責人;共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30名。
院黨委書記:張向東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岩土工程學科帶頭人,兼任土木與交通學院院長和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長,為
遼寧省中青年骨幹教師、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東北分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面岩石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建設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張向東教授主要從事岩土工程和交通土建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在科研方面,先後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科學技術基金、遼寧省教育廳科研基金、企業委託項目等37項,申請了兩項專利,撰寫科技論文80餘篇,編寫正式出版教材或著作《隧道力學》、《錨桿支護配套技術設計與施工》、《地下工程特殊施工技術》、《工程建設監理概論》和《鐵道工程概論》五部。其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凍土三軸壓力室”榮獲省發明三等獎;主持的科研項目“新型充填注漿材料與注漿技術的研究”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撰寫的論文多次受到不同級別的獎勵,其中“軟岩立井井壁與流變岩體相互作用實驗分析”獲世界華人重大學術成果。另外,獲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市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二等獎4項。在教學方面,先後為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專科生講授16門課程,其中主講的《土力學與地基基礎》被評為省級優質課、主講的《道路勘測設計》被評為校精品課。指導博士研究生5名,碩士研究生51名。多次被評為優秀教師,於2001年榮獲阜新市“十大”優秀青年稱號和阜新市“五、一”勞動獎章,並於2005年榮獲
阜新市勞動模範稱號。
副院長:張 彬
張彬1960年生人,
遼寧省丹東市人,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1982年8月獲
阜新礦業學院工學學士學位,1989年1月獲
東北工學院工學碩士學位,2004年6月獲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博士學位。兼任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橋樑與隧道工程學科帶頭人、橋樑與隧道工程研究所所長,遼寧省評標專家。主要從事橋樑與隧道工程學科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橋樑損傷理論與健康監測技術、橋樑結構理論及套用;隧道與地下工程特殊施工的理論與套用等。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安監總局、
遼寧省教育廳科研基金縱向課題及企業委託橫向課題20餘項,6項通過省部級成果鑑定,其中“橋樑檢測評估技術研究”等2項成果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成果獲省級科研成果,1項成果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二等獎,
阜新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講授15門課程,其中兩門課被評為校級“優質課”。培養碩士研究生50餘人、博士生2人。先後在建築工程規劃與設計、岩土工程界、等各類學術刊物、國際會議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編著《土木工程CAD技術》、《地下建築施工》、《煤炭地下氣化調控與計算機仿真》等專著及教材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