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注意

選擇性注意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是人類注意特徵之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注意所有呈現的刺激,總是有選擇地注意某一刺激而忽視同時呈現的其他多種刺激。例如,課堂上的學生不可能、也不應該對作用於他們視覺和聽覺的刺激都作出反應,正常情況下只是集中注意教師的講授或演示。根據認知學習理論,選擇性注意所指向的對象是受個體原有認知結構影響的,因此注意過程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選擇性注意
  • 外文名:selective attention
  • 理論:瓶頸理論
  • 經典實驗:雙耳分聽實驗
  • 套用:認知心理學
解釋,相關研究,注意的瓶頸理論,起源,

解釋

選擇性注意,是指在外界諸多刺激中僅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 就某種意義說,注意(attention)一詞本身具有選擇性意義,因而這個詞就是多餘的了。不過,它的合成形式仍常被使用,用於強調。

相關研究

人的感官每時每刻都可能接受大量的刺激,而知覺並不是對所有的刺激都作出反應。知覺的選擇性保留保證了人們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的刺激的干擾,更有效地感知和適應外界環境。
選擇性注意的早期研究通常涉及對材料的雙耳呈現。被試者戴著立體聲耳機,每隻耳朵被輸入不同的信息。告訴被試者只注意一隻耳朵並保證執行這種指導語:要求被試者追隨注意耳。追隨(shadowing)就是注意耳收聽信息,聽完後儘可能快地大聲複述。假設被試者在追隨注意耳時不出現錯誤,這種技術看來是保證對信息進行選擇性注意的有效方法。Cherry(1953)使用雙耳分聽程式發現,很明顯被試者使用追隨技術幾乎毫無困難,他們在追隨注意耳時幾乎不犯錯誤。被試者能夠準確地報告非注意信息是人的嗓音還是噪音,也能報告聲音是男性的還是女性的,尤其在音高上更為明顯。換言之,被使者看來具有關於非注意信息意義方面的知識。

注意的瓶頸理論

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後期選擇理論。

起源

人們對於心理學中注意問題的研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集中在注意的選擇性作用是發生在知覺的早期還是發生在知覺的晚期這一問題上的。多年以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一直不能達成一致。在心理學界,人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仍存在著分歧。研究者對於加工瓶頸的位置存在於加工的早期,還是後期,還有爭執。近些年,又有很多心理學實驗研究支持早期選擇理論。但是同時也有一些研究的結論認為注意的選擇性是發生在知覺的晚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