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興三首

《遣興三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寫詩人行經戰場所見,譏諷邊將邀功滋事;第二首詩寫馬邑州中歸附的夷民被調去東征安史叛軍,諷刺諸將無功而封王侯;第三首詩寫晚秋莊稼豐熟,並由此聯想到賢士的晚遇,用以鼓勵士人。全詩語言洗鍊,含蘊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遣興三首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杜甫
  • 作品別名:遣興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遣興三首
其一
下馬古戰場,四顧但茫然。
風悲浮雲去,黃葉墜我前
朽骨穴螻蟻,又為蔓草纏。
故老行嘆息,今人尚開邊
漢虜互勝負,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頗將,三軍同晏眠
其二
高秋登塞山,南望馬邑州
降虜東擊胡,壯健盡不留。
穹廬莽牢落,上有行雲愁。
老弱哭道路,願聞甲兵休。
鄴中事反覆,死人積如丘
諸將已茅土,載驅誰與謀
其三
豐年孰雲遲,甘澤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顏色同日老
勸汝衡門士,忽悲尚枯槁
時來展材力,先後無醜好。
但訝鹿皮翁,忘機對芳草。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遣興:猶遣懷,即有所感觸,作詩排遣抒發。
⑵墜:一作“墮”。
⑶開邊:用武力開拓疆土。此指唐玄宗在天寶年間發兵攻打吐蕃。
⑷漢虜:即敵我。漢為唐,虜為吐蕃。勝負:一作“失約”。
⑸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曾先後破齊、拒秦,安邊持重而不生事,其事跡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頗,一作“恥”。
⑹晏眠:安眠,高枕無憂。
⑺塞:邊塞。一作“寒”。
⑻馬邑州:唐代州名,在今甘肅天水市與成縣之間。《新唐書·地理志》:羈縻州內有馬邑州,隸秦州,開元十七年(729)置。
⑼降虜:指居於秦州一帶的少數民族。朱鶴齡註:“降虜,謂秦隴間屬夷,調發討賊者。舊注指回紇,非。”胡:指安史叛軍。
⑽穹(qióng)廬:遊牧民族的帳篷。牢落:稀疏貌。
⑾“鄴(yè)中”二句:指鄴城唐軍潰敗事。事反覆,一作“何蕭條”。
⑿諸將:指朝中得寵的大將軍們。茅土:指受封為王侯。帝王社祭之壇以五色土建成,分封諸侯時,按封地所在方向取壇上一色土,用茅草包之,授於被封者。
⒀載(zài)驅:即驅馳。《詩經·鄘風·載馳》:“載馳載驅。”載,發語詞,猶“乃”。
⒁孰:一作“既”,一作“亦”。
⒂甘澤:即好雨,喜雨。
⒃同日老:指節令已到,全都成熟。
⒄衡門:橫木為門,貧者居處。
⒅枯槁(gǎo):困苦,貧窮。陶淵明飲酒》之十一:“一生亦枯槁。”
⒆材力:才能,能力。
⒇鹿皮翁:即鹿皮公。傳說為淄川人,少為府小吏。岑山上有神泉,乃作室其旁,食芝飲泉七十餘年。淄水暴漲,呼族人登山,活者六十餘人。水退,遣族人下山,自著鹿皮衣,復上閣。後百餘年,人又見其賣藥於市。事見《列仙傳》卷下。

白話譯文

其一
下馬憑弔古戰場,放眼四望,只見一片茫然。
風聲悲涼,浮雲飄向遠天,黃葉紛紛,墜落在眼前。
朽骨成了螞蟻的巢穴,上面還有蔓草糾纏。
這悽慘的景象使我嘆息,如今的人們是如此地崇尚開邊!
戰爭的結果是雙方互有勝負,擴充的疆士不能長期保全。
如何才能得到廉頗那樣的將領,讓三軍將士得以安眠?
其二
深秋時節登上寒山,向南遙望馬邑州。
那裡居住著歸順的夷人,健壯的男子都被徵調東擊叛軍。
氈帳荒涼啊人煙稀少,慘澹的愁雲掠過馬邑的上空。
老老小小哭於道路,盼望聽到戰爭結束。
鄴城戰役唐軍失敗,死人堆積如同山丘。
將領們卻已封王封侯,有誰為疾行的軍隊苦心參謀?
其三
誰說豐年來遲了?甘雨的恩澤並不在早晚。
自從耕田中下足了秋雨,禾黍茂盛得遮住了道路。
春苗長到了九月,齊刷刷地都黃熟了。
奉勸你們這些貧士,不要悲傷自己的依然枯槁。
時運一來自可施展才力,先達與後進並無優劣之分。
只是驚詫那位鹿皮翁,身懷絕技卻遁世隱居。

創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秋,當時杜甫客居秦州。仇兆鰲杜詩詳註》云:“詩中言馬邑州、鄴中事、秋雨足,知其為此時也。”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第一首詩是作者經戰場所見,譏諷邀功滋事的邊將。杜甫早就在《兵車行》《前出塞》等詩中反對天子恣意開邊、武將邀功黷武,主張立國有疆、重在守邊。這首詩中關於邊事和戰爭的看法基本上一樣,但有兩點不同:一、杜甫雖在《兵車行》中描寫了疆場的悲慘景象,但那只是想像,而這裡卻是身臨其境的真切感受;二、以往攻石堡、伐南詔是唐朝開邊,現在輪到吐蕃開邊。所以他倍加思念趙國那位安邊而不生事的良將廉頗。
第二首詩寫登臨望遠,有慨於諸將的不能平亂而徒封侯王。仇兆鰲註:“黃希曰:諸將不指李、郭,如封朔方大將軍孫守亮等九人為異姓王,李商臣等十三人為同姓王,是也。”杜甫一直對吐蕃的乘隙犯邊表示憤慨,對境內羌女的喜亂、胡兒的賈勇表示擔憂,但是,當他耳聞目睹羈縻州之一馬邑州中內附的夷民,被調去東征安史叛軍,由於將領無能而白白送死,家人哭怨,氈帳蕭條,則又無限同情,代為呼籲。古代能這樣自覺不自覺地區別對待各種不同的情況和各種不同處境的人,是極其難能可貴的。
第三首詩題材和主題與前兩首詩有所不同,寫的是見豐收在望而有感於賢士的晚遇,用以鼓勵士人。即使耕種稍微遲一點,只要雨水足,禾苗長得格外快,到時候同樣能成熟。這無意中給人啟示,只要時來運轉,草野賢士終能施展才能,做一番事業,這就無須計較先達和後進何者為優何者為劣了。這是勉勵人的話,也見詩人內心深處尚存一線希望。詩中晚登、晚遇的想法頗含哲理,歷來都能給人以鼓勵與啟示,語言也很洗鍊。

名家點評

明代許學夷《詩源辨體》:子美五言古,短篇如“朝進東門營”“男兒生世間”“獻凱日繼踵”“下馬古戰場”……字字精煉,既極其至,長篇又窮極筆力,皆非他人所及也。
明代陸時雍唐詩鏡》:此老杜一時漫興,遂開腐儒議論之門。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孟莊曰:“封疆不常全”,勝亦非福。董益曰:前四句,賦而興也;中四句,言白骨蔽野,皆為開邊而死;末四句、言兵家勝負無常,但得賢將如廉頗惟務謹守,不邀邊功,則自然相安。
明代王嗣奭杜臆》:二首轉換一意。前章恨開邊者,思及廉頗,謂其止於備御,不開邊以要功也。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詩眼在“尚開邊”,咎兆釁也。
清代王闓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此學古之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