遘

讀音:gòu,注音:ㄍㄡˋ;簡體部首:辶,部外筆畫:10,總筆畫:13;繁體部首:辵,部外筆畫:10,總筆畫: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遘
  • 讀音:gòu
  • 注音:ㄍㄡˋ
  • 簡體部首:辶,
基本解釋,字義,基本字義,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筆順編號:1122125211454,
筆順讀寫:橫橫豎豎橫豎折豎橫橫捺折捺
五筆86&98:FJGP,
倉頡:YTTB,
鄭碼:EBBW,
四角號碼:353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058。

字義

基本字義

1. 相遇。
2. 古同“構”,構成。

詳細解釋

〈動〉
1.(形聲。字從辵(chuò),從冓(gōu),冓亦聲。“冓”意為“碰頭”、“面對面”。“辵”與“冓”聯合起來表示“走路碰面”。本義:相遇。相逢)
2.同本義 [encounter;meet]
遘,遇也。――《說文》
厲虐疾。――《書·金滕》
夫何予生之不遘時!――《楚辭·嚴忌哀時命》
是疾易傳染,遘者雖戚屬,不敢同臥起。――清·方苞《獄中雜記
3.又如:遘屯(遭遇困難);遘時(逢時,遇到好的機運);遘難(遭遇災難);遘慝(遭遇災禍);遘愍(遭遇憂患);遘時(遇到好時機);遘辰(遇到好時機)
4.通“構”。構成,造成 [form;make up]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王粲七哀詩
5.又如:遘禍(構禍,造成災禍);遘患(作亂);遘扇(構扇。挑撥煽動)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字部】遘 ·康熙筆畫:17 ·部外筆畫:10
《唐韻》古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姤。《說文》遇也。《爾雅·釋詁》遘、逢、遇、遻,見也。《注》行而相値也。《書·洛誥》無有遘自疾。《注》言身其康強,無有遘遇自罹疾害者。《崔駰·慰志賦》嘉昔人之遘辰兮。
又與覯通。《前漢·敘傳》遘閔旣多。《詩·邶風》作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