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業結構,項目建設,設施農業,醫療機構,旅遊開發,勞務轉移,新農村建設,創新工作,創新思想觀念,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創新文化建設,創新發展環境,
產業結構
為了增加民眾收入,達川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協調、爭取政府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快達家台土地綜合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將開發出的土地建成農業園區,按照“優質、高效、無公害”的要求,力爭發展設施農業100 畝。與此同時,重點發展精細蔬菜產業,為種植專業戶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及時提供農產品信息諮詢、服務,引導民眾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逐步培育達川蔬菜品牌,在2007年的基礎上使精細蔬菜種植達到2000畝。抓好養殖業發展,積極發展投資小、見效快,適合本地特點的養殖業,提高豬、小尾寒羊等的飼養量,加大仔豬繁育力度。積極爭取資金,對養殖業進行扶持,搞好培訓和服務,年內扶持發展規模養殖戶36戶,建成養殖小區1個。大力發展經濟林,爭取林業局支持,在現有基礎上,新增經濟林200畝。加大對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在2007年達家台爬山管線改造的基礎上,爭取對達家台二級至三級500米爬山管線進行改造立項,保證農業灌溉用水。並且協調上級部門投資完成達家台河咀村四社400米支渠的襯砌,完成吊莊村“U”型槽襯砌350米,新建岔路村古城子小型提灌站,疏竣湟惠渠渠道,協調湟惠渠管理所保證農業生產用水,農業生產提供良好條件。
項目建設
1、美達綜合廠擴建項目,計畫投資500萬元,完成年銷售收入540萬元,現已完成投資約300萬元。
3、渠道襯砌項目,達川鎮岔路村自籌資金30萬元,擬對川區1.5公里主渠道進行襯砌,預計2008年5月份動工。河咀村積極爭取資金20萬元對達家台河咀四社400米渠道進行襯砌,現已完成“U”型槽的搬運工作,力爭上半年完工。
4、養殖小區建設項目,經鄉政府研究決定將達家台“犇興養牛場”及周邊建設成為達川鎮養殖小區,現已建成養豬圈舍400平方米,引進仔豬50頭,擬投資100萬元,力爭三年內將該養殖小區建設成為存欄1000頭的養殖小區。
設施農業
為保證新增設施農業50畝項目的落實分兩步走。一方面,積極招商引資,督促上車農場土地開發施工單位儘快完善水利設施,對開發出的600畝土地招商引資,建成達川農業示範園,建設設施農業50畝。另一方面,廣泛宣傳動員,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發展種植業。以有充足勞動力的農戶為重點,鄉、村幹部逐戶做工作,積極動員發展設施農業,要求各村按照簽訂的目標責任書,村兩委班子成員再分工,責任到人,對超額完成任務的予以獎勵。同時經鄉、村協商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
1、開展土地經營權流轉。對由於地塊、方位難以滿足建設需要的,農戶可依法進行土地的流轉、置換,如確需要鄉、村幹部出面協調的,由鄉、村幹部出面做進一步協調,幫助落實所需土地的經營權。
2、資金扶持。經研究與達川信用社協商對農戶發展設施農業予以每畝5000元貸款支持。鄉政府拿出2.5萬元作為專項資金,每畝予以500元的補貼。財力較好的村,村上根據各自財力予以補貼,每畝補貼500—2000元。
3、做好技術服務。邀請區農技站技術人員進村辦種植技術培訓班,做好建設方位的確定等服務工作。
醫療機構
達川鎮衛生院地處蘭州市西固區西郊,距蘭州市60公里,距西固區38公里.地處偏遠交通便。醫院建於1956年,服務轄區有5個行政村,農村人口為7500多人,醫療服務覆蓋近萬餘人,服務半徑10公里(永靖縣紅古區部分民眾到此就醫)。衛生院占地面積約6.5畝。建築面積1118平方米,業務用房900平方米,綠化面積800平方米。
衛生院現有國家人員6名,集體人員12名,招聘人員2名。有中專學歷5人,大專學歷1人。醫生10人,護理人員5人,藥劑人員2人員,鍋爐工1人,退休2人。衛生院開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婦產科、傳染科、中醫針灸科、五官口腔科,急診科和防疫科等。能診治常見病、多發病、個別疑難雜症,並開展地區兒童計畫免疫工作。有基本標準的手術室、治療室、換藥室、中西藥房,能做常見的骨科手術和基本的普外手術,計畫生育四項手術及婦產科常見手術。還設有心電圖室、B超室、放射科和化驗室。
旅遊開發
蘆畔賞景,田間勞作,採摘怡情,林中小憩,吃農家飯,享農家樂。地處“三江口”的西固達川鎮,2008年因勢利導,發展起了生態農業休閒旅遊項目。十一黃金周將至,位於八盤峽水庫上游的達川鎮正在積極準備迎接四方遊客。達川是西固區最偏遠的一個純農業鄉,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卻一直鮮為人知,經濟發展相對落後。隨著城郊“農家樂”的興起,達川鎮自然、淳樸的傳統農業耕作模式,卻成了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圖新鮮”的城裡人來此觀光旅遊。達川鎮風光最美的地方,叫“三江口”,因黃河、湟水河、大通河在這裡交匯而得名,當地人也稱“三河口”。三江口一帶的河面平緩開闊,蘆葦蒲草搖曳多姿,一年四季都有野鴨在這裡成群游弋。在沿河風光最美的6公里範圍內,上車、岔路、河咀、吊莊、幸福5個村莊一字排開,千畝百年老棗林密布,瑪瑙般的紅棗綴滿枝頭。 從2007年開始,達川鎮岔路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看準日漸火爆的城郊旅遊市場,決
定開發生態農業旅遊項目,將自然風光和生態農業有機嫁接,做起了都市休閒遊的文章。對達川鎮開發生態農業旅遊項目的思路,西固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並專門投資30萬元,在達川鎮政府和三江口景區間修建了新水泥路,三江口的生態農業旅遊由此邁上產業化經營之路。
勞務轉移
為了提高農民收入,西固區達川鎮通過多方聯繫,努力促進農民就業,勞動力輸轉工作開展良好。截至2008年9月,達川鎮共發布用工信息400餘條,舉辦勞動力培訓班5期,其中引導培訓271人,技能培訓225人,共輸轉農村富餘勞動力1481人,其中有組織輸出573人,自謀輸出387人,就地轉移521人,實現勞務總收入達350.3萬元,實現了勞務轉移和勞務收入的雙豐收。
新農村建設
創新工作
為了創新型地完成2008年全年目標任務,將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工作創新年”活動引向深入,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按部就班、創新不足的問題,提高全鄉幹部民眾創新意識和能力,激發乾部民眾幹事創業的熱情,鄉黨委、政府決定在全鄉深入開展“工作創新年”活動,達川鎮著力抓好六個方面的創新:
創新思想觀念
要用改革創新精神武裝達川鎮的思想,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黨政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大力開展“創新觀念大討論”“創新觀念大徵集”等活動,著力破除因循守舊、四平八穩的思想意識和不思進取、碌碌無為的平庸觀念,提倡“凡是符合國家政策法規的,都可以大膽試行;凡是外地成功的做法,都可以大膽參考;凡是不利於科學發展的條條框框,都允許突破”的精神。通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機遇意識、開放意識、爭先意識和勤奮意識,切實把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省市黨代會和區委九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的精神上來,統一到鄉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搶抓機遇、幹事創業、開拓創新的行動上來。
創新發展模式
著力構建協調的產業體系,促進發展以農業為主向三產協調發展轉變。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努力構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以完成土地綜合開發、設施農業、養殖小區等重點項目為載體,帶動全鄉種植、養殖業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新工業發展模式,以抓好產業鏈對接、招商引資項目為主要思路,在原有企業挖潛改造、降低能耗的基礎上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的新型工業企業,促進工業經濟做大做強。創新服務業發展模式,繼續扶持擴大運輸業發展,改造提升岔路中心市場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觀光旅遊業,提升服務檔次,擴大經營規模。
創新工作方法
要切實改變過去按部就班的工作方法和思路,認真總結分析工作經驗和做法,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規律,挖掘亮點,樹立品牌,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工作新格局;積極推行決策在一線樹立、成效在一線檢驗的“一線工作法”,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創新黨建工作方法,以“質量建黨”為目標,以“三爭一促”、“雙爭雙比”為載體,充分調動村級黨組織、全體黨員的積極性,認真抓好爭先創優、結隊幫扶、黨員承諾、設崗定責、隊伍發展工作,努力提高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提高黨員素質,充分發揮戰鬥堡壘和帶領廣大民眾致富的作用。創新抓經濟的方法,變管理為服務,工作人員不能坐在辦公室,聽聽匯報,填填報表,而是要深入民眾、田間地頭,指導民眾種、養殖方面存在的問題,解決民眾存在的困難。加強與企業的聯繫,不管是集體企業,還是非公有制企業都要用一樣的熱情去服務,幫助解決企業與民眾的矛盾,協調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創新幫扶困難民眾的方法,經常深入各村,了解民眾的生活狀況,尤其是困難民眾的生活狀況,把低保政策、合作醫療、五保供養的優惠政策落實到確實需要的民眾身上。同時抓好對困難民眾的幫扶,從種植、養殖等方面,幫助困難民眾發展生產,提高致富能力。創新計畫生育工作方法,把計畫生育工作從管理為主向服務為主轉變,切實做好各項服務,通過優質服務轉變民眾生育觀念,促進計畫生育各項任務的落實。創新文明城市創建方法,以提高民眾文明素質為目標,把創建文明城市與“五城聯創”、“和諧五創”緊密結合起來,創新活動載體,突出達川特色,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確保創建任務的完成。創新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方法,進一步建立健全“大調處”、“大防控”機制,採取深入民眾、認真排摸、及時調處的方式,抓住全鄉的主要矛盾糾紛,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維護全鄉的穩定。創新幹部管理方法,努力將幹部管理與績效考核相掛鈎,制定績效考核管理辦法,獎勤罰懶,提高效率。
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進一步修訂、完善鄉黨委政府各類工作制度,尤其是民主集中制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並認真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促進黨委、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二是制定落實村級各項制度,尤其是村務、財務等方面的制度,強化對村級組織的管理。2008年村級換屆已基本結束,要認真推選產生村民代表,成立村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計畫生育等委員會和村民理財小組、村務公開監督小組、低保民評小組等民眾自治組織,全面落實《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通過《村民自治章程》,定期召開村民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嚴格落實村務公開、財務公開工作,加強對村幹部的監督,提高各村謀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和落實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做到以點帶面,提高全鄉環境衛生水平。定期開展村民代表會
創新文化建設
全面推進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政府由“辦文化為主”向“管文化為主”轉變,鼓勵社會力量辦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建立多渠道籌資、多方面投入的發展機制,從提高民眾素質的高度入手,抓好民眾的文化需求,經常組織民眾性文化活動,支持民眾自發的文化活動,提煉達川文化精品,進行包裝推廣,提升影響力和帶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