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達合倉郎姆賽赤寺
- 記載:《安多政教史》
- 修建靜修院者:托拉阿旺拔藏
- 新開放興建:1980年
簡介,歷史背景,建築特色,重建,
簡介
相傳這裡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天母岩洞包藏其間,仙女之峰崛立其頂,虎狼棲息之穴隨處可見。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從前這裡確有老虎之穴,常有虎狼出沒,加之山神妖魔作崇,危及有情眾生,蓮花生大師在此降妖伏魔,壓邪扶正,除害安民。最早啟開這處聖地之門者為東科·雲丹嘉措,撰有《聖地記》並賜予授記,認為此處乃二十四聖地之一,吉祥天母現顯居住,故而得名“達合倉郎姆”。
歷史背景
藏曆第十繞迥水虎年,三世格爾德·洛藏丹巴熱卜吉(1564—1643)到此把山神連同坐騎降伏,在石崖上留下腳印,開啟了勝樂洞門。之後有稱作聖·噶丹加措和地倉嘛呢巴·喜饒扎西者先後在洞中居住過。嘛呢巴傳中記述,在他修持的洞口,經常有一隻老虎徘徊,由於以慈悲觀想,沒有為害。最初在聖地修建靜修院者是托拉·阿旺拔藏(生卒不詳),時間是在藏曆第十二繞迥鐵豬(公元1731)年。
直到藏曆第十三繞迥之土龍(公元1748)年,甘丹寺第五十三任金座法台——赤欽·堅贊桑蓋選定此址,始將寺院建在北岸章吉山陽面的林間山腰,與南岸陰面谷口江邊建起的格爾德寺隔河相望。達合倉郎姆四周紅岩環繞,山巒疊峰,山頂白雪皚皚,山間蒼松翠柏,山腳綠草如茵,江水清澈見底,風景獨具一絕,加之兩寺建築風格獨特,金碧輝映,使這裡的自然景觀裝扮得更加壯麗迷人。“賽赤”、“格爾德”兩地因此而聞名遐邇。
達合倉郎姆賽赤寺自創建後的近兩個半世紀中,經過歷輩賽赤活佛的精心護持和不斷擴建,到藏曆第十六繞迥土陽狗(公元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已建有聞思、續部、時輪、醫學、雕版等五所僧院,僧侶達五百餘人。大小經堂及彌勒、金瓦(靈塔)、馬頭明王、護法、怙主、蓮花生、獅面母等佛殿、佛塔等五十餘座。賽赤活佛及其下屬各大堪布、活佛的囊欠十幾處,僧舍一百四十餘院。擁有屬寺部落幾十座處,現分別為甘、青、川三省所轄。
建築特色
寺內供奉的主要依止聖物有從印、尼、漢、蒙、藏等地迎請的用金、銀、銅鑄造和珊瑚、珍珠、松耳石等各種珍寶塑制鑲嵌的大小佛像共四千餘尊,其中以彌勒佛像為最,高近兩層樓,其腹藏有赤欽·堅贊桑蓋從甘丹寺帶來的自顯護法王之舊舌和法母之天枚杖,宗喀巴大師法衣,以及建造佛殿時出土的金質金剛杵等,甚具加持力。有白瑪喀哇活佛親手塑造的黑敵閻摩像,甲域哇·薰努沃鼻血繪製的怙主本尊像,五世達賴供奉的似我母像。還有赤欽·南卡桑保按熱譯師派規程鑄造的紫金本尊大威德像,二世賽赤·洛藏堅贊桑蓋親手塑成的馬頭明王和獨雄大威德像。此外有刺繡、堆繡、捲軸等“唐卡”畫像約八百餘幅。佛經藏卷有金汁寫成的《甘珠爾》、《丹珠爾》大藏經兩套,木刻印刷版大藏經和其它各類經典,其中包括宗喀巴師徒及歷輩達賴、班禪,歷世嘉木樣大師和本寺賽赤活佛的文集,以及藏族古今賢哲智師的著作共兩萬八乾余函,木刻印板六千餘塊。珍貴文物還有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賜給第一世賽赤·堅贊桑蓋的封誥、印章、僧帽等和八世、十二世達賴喇嘛先後賜予第二、三世賽赤活佛的封誥、印章、文書、華蓋、馬旗等無數件。最為難得的還有前述奉安在金瓦殿內的第一世賽赤·堅贊桑蓋的肉身靈塔。無論從創建歷史,還是其藏存的依止聖物看,達合倉郎姆賽赤寺可以說是多麥地區僅次於塔爾寺、拉卜楞寺的白龍江源頭第一座規模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重建
遺憾的是,這座寺院在“十年動亂”中未能倖免惡運,被徹底摧毀化為一片廢墟。前述寺記憶體藏的大量依止聖物和珍貴文物全部毀於一旦,連赤欽·堅贊桑蓋的肉身也被焚之一炬,其損失之慘重將永遠無法彌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撥亂反正,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又得以貫徹,1980年,該寺準許重新開放興建。是年九月二十二日,三十餘名僧人在原寺址廢墟上支起一頂帳篷,作為臨時誦經堂舉行了開光誦經儀式,從此拉開了重建寺院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