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網規劃

道路網規劃

道路網規劃是指在交通規劃基礎上,對道路網的乾、支道路的路線位置、技術等級、方案比較、投資效益和實現期限的測算等的系統規劃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路網規劃
  • 外文名:road network planning
  • 內容:制定城市道路網路的發展目標等
  • 原則:對原有道路應儘可能加以利用等
  • 套用:城市道路建設等
  • 學科:交通工程
簡介,內容,原則,流程,

簡介

道路網規劃是一個綜合的政治、經濟和技術任務,必須符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並能體現國家對道路建設的方針政策。
道路網規劃是城市綜合交通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道路網的基礎上,分析、評價、調整、完善城市道路系統的結構和布局,以及確定主要道路的斷面構成等,其目的是建成以快速路、主幹路為主骨架,次幹路、支路為補充,功能完善、快捷、方便,等級合理,具有相當容量的城市道路系統,以滿足道路交通需求。
道路網規劃設計是以運輸聯繫為依據,首先繪出各段客貨運量及交通量圖,然後依工程及運營經濟的原則結合地形地物擬定道路的布局,經反覆研究後確定。
道路網規劃的核心部分主要有兩點:一是規劃方案的形成;二是規劃方案的評價。

內容

道路網規劃主要分為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制定城市道路網路的發展目標、發展策略,確定近遠期道路網體系結構、布局和規模;確定城市骨架道路系統(由快速路、主幹道、次幹道組成),論證並確定道路等級、建設控制標準、道路紅線、對應道路斷面形式及交叉口形式與控制範圍;原則確定支路的控制規模,設定標準、走向、控制要求;主要道路橫斷面推薦方案;確定互通立交的位置紅線控制範圍,提出初步規劃方案,跨線橋的位置與用地控制範圍;確定交通設施布設的位置、標準與控制要求。
作為道路網專項規劃,除了要滿足主要內容研究深度的要求外,還需包括:在確定道路網路總體結構、道路網路主骨架的情況下,對不同等級的道路進行使用功能劃分;對幹道網中每一條道路根據其等級及使用功能進行橫斷面設計(板塊形式、是否設定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的寬度、人行道的寬度、隔離物的形式與寬度);確定道路紅線控制範圍;提出快速路、幹道之間交叉口的型式(立交還是平面相交、採用何種型式的立交)並對主要幹道之間的平面交叉口進行規劃設計;對支路系統提出改善方案,確定支路的使用功能、支路的紅線寬度,交通管理的要求(是否設定單行道、是否為非機動車專用路、支路與主要幹道交叉口的交通組織與管理)。

原則

規劃時應依據的原則如下。
①道路網的規劃應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一部分,必須與鐵路、水運、航空等運輸方式密切配合、相互協調、綜合配套。道路運輸所具有的機動靈活、門對門服務等優越性應得到充分的發揮。
②對原有道路應儘可能加以利用,並通過改善措施,逐步達到規劃等級和技術標準的要求。
③應能符合工程經濟和運營經濟及分期修建的原則:既要滿足當前運輸的要求,又能適應今後經濟發展的需要。
④道路網的網形布置與密度,應力求達到密度小、路線短及運輸效率高、運輸成本低的要求。
⑤道路網的規劃應與農田水利、國土利用、城鄉規劃等相結合,以全面和長期的觀點擬定道路路線規模和制訂規劃方案。
⑥規劃道路網時,為獲得最優方案,應選定若干方案進行技術經濟計算,最後加以比較確定。

流程

城市道路網規劃涉及城市發展、土地利用以及交通系統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明確規劃研究的基本思路,合理制定規劃分析框架與流程。
道路網規劃應按照以下規劃思路開展:分析城市性質和功能定位,掌握城市未來發展趨勢及對交通的支撐要求;開展道路交通調查與分析,結合區域、城市空間結構及主要交通源的分布,診斷現狀道路交通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區域協調發展及城市空間結構布局要求,以一體化的道路功能分級體系為基礎,確定骨架道路所應連線的主要交通源以及空間布局的原則,研究道路網路結構布局;以城市用地性質、強度、空間結構與道路功能定位的關係分析為基礎,制定快速路、幹道系統的規劃方案;通過交通預測模型對路網規劃方案進行總體測試與評價,並根據測試與評價結果,最佳化調整規劃方案。
城市道路網規劃技術分析框架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1)準備工作
開展現狀調查與資料收集、現狀分析與問題診斷,並解讀上位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分析城市交通發展趨勢。
(2)方案制定
建立城市交通模型,進行交通需求分析和預測,以交通需求為參考,制定城市道路網規劃方案,包括道路功能分級體系、快速路系統、骨架路網布局、支路網控制性規劃以及道路設施規劃等方案。
(3)方案最佳化
利用交通模型對規劃方案進行測試與評價,調整最佳化方案,並制定路網規劃的近期實施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