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本章列舉了不懂道的人的幾種突出現象,實際上這種列舉是可以無限的,因為只要不站在道的立場來看待和處理事物就都是不懂道的表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經·自是不彰
- 作者:老子
- 出處:道德經
- 時間: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
作者,原文,譯文,導讀,出處,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原文
譯文
墊起腳站立,是站不穩的。大跨步前行,是走不遠的。只看見自己的人不能明辨事理;自以為是的人辨不清是非;自我誇耀的人顯不出功勞;自高自大的人不可能長久。不只看見自己的人所以能明辨事理,不自以為是的人所以辨清是非,不自我誇耀的人所以有功勞,不自高自大的人所以長久。這才是道理啊,稱得上殘羹贅瘤,惹人厭惡,所以明白道理的人不和這些人同道。
導讀
老子把“物” 作了擬人化的處理,說“物”不會喜歡不懂道的行為。因為“物”總是按道的規律運行,所以根本沒有不按道的規律運行的“物”。硬要“物”不按規律運行,怎么做得到呢?這就是老子所說的“物或惡之”的意思。凡是懂得了道的,當然不會去做違反道的事情。
出處
《自是不彰》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