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道德經·無以生為
- 創作年代:先秦
- 作品出處:道德經
- 作者:老子
作者,原文,譯文,出處,
作者
李耳(約前580年—前500年之後)(誕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字伯陽,又稱老聃,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縣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李耳
![李耳 李耳](/img/3/f8e/nBnaucDNiZmY4ATYxAzN4MWMzIWOycTY2YGZjRWZhRDNiFGZhdjNzgTM3gz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原文
道德經 第七十五章 無以為生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譯文
人民之所以會遭受饑荒,是因為統治者榨取吞食賦稅過多,故而遭受饑荒。老百姓之所以難以治理,是因為統治者奉養過於豐厚奢侈,將民脂民膏都搜刮乾淨了,人民無以為生,故而輕死去冒犯法律。只有不把生命當成有所作為的事,這才會比珍惜生命還聰明。
出處
《無以生為》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七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