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和平》是近代段正元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道德和平
- 作者:段正元
- 創作年代:近代
- 類別:哲學
《道德和平》是近代段正元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
《道德和平》是近代段正元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所謂道德和平,即認為按道德行事,天下即可以達到和平。道德和平是真正永久之和平,和,看共和;平,看平等;乃人類自然之幸福。作者認為,道德在一人,則一人得和平之樂;道德在萬...
但是,從歷史和現實的實踐來看,無 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既然有軍事行動發生,就不可能沒有利害關 系在內,也不可能有純粹為抽象的仁義道德而戰的戰爭和純粹為 抽象的仁義道德而罷兵停戰的和平出現,在孟子所處的戰國時代, 尤其沒有這種可能。所以,以仁義為前提的和平,在孟子的時代只能是一種理想。 正如以仁義為...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是中國近代革命家、思想家孫中山所倡導的一套道德規範。規範釋義 它原為中國古代傳統的道德規範,孫中山加以概括和改造,賦予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新內容,成為其三民主義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孫中山認為,忠,就是要忠於國家,忠於民族,“為四萬萬人去效忠”;孝,就是要發揚敬祖宗親的精神,把...
和平主義者只從良好的願望出發,譴責一切戰爭都是非道德的。他們不分析戰爭的社會根源,不區別戰爭的性質,認為通過宣傳和說教,或建立國際法庭進行調解,就能消除戰爭。和平主義者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曾起過不同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資產階級和平主義者滲透到社會民主主義運動中,出現了社會和平主義。他們提出“...
《道德經(生命的智慧)》由元君著,《道德經》在當下時代里能夠廣泛傳播,是萬民之福。當今世界上有許多大德,都在研究、學用《道德經》,從中也可看到《道德經》中所蘊含的強大正能量和深厚影響力。道德帶給人們的是和平、安寧,中國有老子及其留下來的《道德經》,是中國人的福祉。它使我們能夠沐浴大道的光輝,...
是指人有好的行為、道德的表現。出處 明·釋今無《壽江若海》:“名譽高縉紳,品德潔清修。”例句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與剛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葉聖陶 《給少年兒童寫東西》:“一定要使少年兒童喜歡看,看了能懂,能得到好處,無論在品德方面,知識方面,還是娛樂方面。”基本概念 道德是...
《道德經》第八十章——小國寡民,是老子《道德經》里比較有名的一章,這裡邊蘊含著的是呼喚和平,反對戰爭,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環境。作者 老聃,生卒年不詳,現代學者多認為晚於孔子。字伯陽,又稱李耳,後人稱其為“老子”。漢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
道德觀是道德意識和道德水平的統一體,集中表現為個人處理與他人、集體和社會的關係的準則。人的道德觀都以個人利益在其行為中所占的地位為核心。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即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道德意識包括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道德活動包括道德行為、道德評價、道德修養等。無論是道德...
道德再生是指人格主義者提出的關於解決社會矛盾和衝突的途徑。他們認為,人格是人類社會以及整個世界的基礎,而人格的存在又是一種追德品格、道德價值的存在,因此社會結構必是一種道德結構。道德品格、道德價值是維繫社會存在和決定社會變遷的決定力量。專制、戰爭與和平等等不同道德價值的衝突,必然引起社會的矛盾和衝突...
,1989在象牙海岸亞穆蘇克羅舉行的教科文組織“人之思想中的和平”國際大會上首次提出和平文化概念,1994年第44屆國際教育大會充分討論“和平文化”這一主題,並指出和平文化是一種廣泛的、多層面的總的概念,它意味著由各種文化、意識形態和信仰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神,和平文化是信念的集合體,是一種道德,一...
世上和平通諭 世上和平通諭,羅馬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布的通諭。為教皇面向全世界所發表的第一個通諭。認為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國家之間相互關係必須受道德律的約束,認識到其相互依存。呼籲世界各國停止軍備競賽,禁止核武器,努力爭取世界和平。
《世上和平》通諭是教皇約翰二十三世於1963年4月11日發表的通諭。論述了所有人類事務的基礎,是個人的價值,人權的基礎在於上帝創造的行動;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應基本上是服從權威當局的關係,因為國家是一個道德的實體,必須為公民的共同利益制定法律;所有的國家其尊嚴是同樣高貴的,國家之間的相互關係必須受道德律的...
《道德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是道教思想的傳承,也是世界的瑰寶和智慧的源泉,用書法作品《道德經》抒經於全球,把中華傳統文化國際化。"道真道道才有大善和諧",這是全人類的和平統一基礎。潘基文先生祖籍在中國河南滎陽,其堂兄潘基秀回家鄉尋根時,河南當地的程老先生整理了一份《世界潘氏通史》,請求其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案例與課外實踐、編著、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 二十年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與思考、黑龍江高教研究、2001年第6期 江澤民學校德育思想述略、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構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獨立體系的背景分析、經濟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11期 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國...
《國民道德須知》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出版的書籍,編者教育部。內容簡介 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智、仁、勇、信、嚴、禮、義、廉、恥等概念加以解說。書末附:《中國國民黨員守則十二條》,《軍人讀訓十條》圖書目錄 書前冠:引言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據國民精神總動員出版的版本翻印 書末附:《...
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到了現代,孫中山提出中國固有的八種道德,他在《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中說:“講到中國固有的道德,中國人至今不能忘記的,首是忠孝,次是仁愛,其次是信義,其次是和平。這些舊道德,中國人至今還是常講的。但是,受外來民族的壓迫,侵入了新文化,那些新文化的勢力此刻橫行中國。...
“道”的作用和影響不可低估,它可以使天下的人們都向它投靠而不相妨害,過上和平安寧的生活。因而可以這樣說,本章實為“道”的頌歌。在《道德經》中,“道”已經被多次論及,但從來沒有重複,而是層層深入、逐漸展開,使人切實感受“道”的偉大力量。評析 “樂與餌”指流行的仁義禮法之治,“過客”指一般的...
《和·和平共處》是201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中華傳統美德百字經》系列叢書立足當前公民,尤其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歸納為一百個字。叢書內容豐富、涵蓋性強,力圖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囊括進去。叢書通過故事、詩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類永不磨滅的美德:...
人教2011課標版(統編)九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 我們共同的世界-第二課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和平與發展 , 作者:謝黎敏,所在學校: 。榮獲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榮譽。所屬學科 國中道德與法治 人教2011課標版(統編)九年級下冊。所獲榮譽 榮獲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榮譽。
李彬,男,漢族,1971年6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檢察院反貪局副處級檢察員。人物簡介 李彬,男,漢族,1971年6月生,中共黨員,福建省檢察院反貪局副處級檢察員。2011年9月20日,獲得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李彬作為福建省第二批省派幹部,下派到三明市清流縣李家鄉鮮水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駐村三年...
”“這種特別好的道德,便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我們以後對於這種精神不但是要保存,並且要發揚光大”,要“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礎,去統一世界,成一個大同之治”。可見,孫中山提倡的是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守信尚義、和睦共存的民族倫理道德,是以中華民族為主體的、以仁義道德為內容的東方文化。互助原則 孫中山認為達爾文的...
四維即禮、義、廉、恥。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簡介 “四維八德”是華夏民族的傳統美德。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貴族等級制的道德規範;“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統治階級...
康德認為,共和制政體是實現永久和平的最基本的保證,因為是否應該進行戰爭,需要國家公民表示同意。由於各國作為國家已經具備了保障自由權利的體制,同時理性從道德的權威出發,也要譴責作為征服行動的戰爭。這樣,保持和平狀態便成為一種義務。儘管馬克思沒有對國際關係理論作出專門的論述,但是其國際關係的思想仍然是相當...
《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 鄭玄 註:“德性,謂性至誠者也。” 孔穎達 疏:“‘君子尊德性’者,謂君子賢人尊敬此聖人道德之性,自然至誠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 孔子 所定‘三百篇’……皆所以宣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中山先生力主互助論,以為互助是使人類得以發展進步的重要途徑,而道德就是指導人們互助的原則,認為中國固有道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應該為了這個目的而發揚光大。他的理論體系——三民主義雖已超出儒家範疇,但對於傳統的仁的觀念給予了批判的繼承,使仁獲得新的基礎與新的意義。歷史意義和作用 兩千年來中國的道德標準...
在這種觀點看來,對社會邪惡勢力,對犯罪分子的種種不法行為,不應該採取暴力手段進行鬥爭,而只能採取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來對待,否則就是不道德的行為。這種“勿以暴力來抗惡”的觀點是一種抽象的人道主義,容易造成對惡勢力的讓步和縱容。在現實生活中,以道德和勸善的方式去對待惡勢力,其效果往往是軟弱無力的...
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於引導全社會在思想道德上共同進步。當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取向越來越呈現出層次性。我們不能因為存在著多層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進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顧人們思想道德的客觀差異,用一個標準要求來引領人們在思想道德上不斷提升和進步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
政治理想主義,哲學理論,是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重要流派,強調道德標準和理性原則、主張通過國際規範和超國家國際組織以穩定國際秩序。理想主義的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德國哲學家I.康德。他在《論永久和平》等著作中強調人是理性的動物;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是從低級到高級、從野蠻到文明,最後必將通過各個共和體制的國家結成...
這裡的必然性是「道德的必然性」(moral necessity),因此自由之普遍法則就是一個表達道德必然性之一般述句.意欲(willing)我們要分析「意欲」(willing)的意涵:意欲某事成真比只是想(wish)某事成真更強。我想世界和平,但這事之實現非在我能力範圍之內,故此我不是意欲世界和平。當然,不容易說清當某人意欲某事...
1912 年 9 月中國政府教育部根據教育總長蔡元培的主張,公布教育宗旨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以“自由、平等、親愛”為公民教育內容。以後由國民黨通過的《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要求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陶融學生思想感情。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區,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