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等造像記》是一篇創作於北齊天保4年(553)8月19日的文章,1張,大小為10×27,10×20cm。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常等造像記
- 年代:北齊天保4年(553)8月19日
- 數目與尺寸:1張10×27,10×20cm
- 拓片原物狀況:陳介祺藏石
《道常等造像記》是一篇創作於北齊天保4年(553)8月19日的文章,1張,大小為10×27,10×20cm。
《道常等造像記》是一篇創作於北齊天保4年(553)8月19日的文章,1張,大小為10×27,10×20cm。責任者[佚名]撰附刻拓片版本拓片描述書體與行款正書裝裱獲得方式題跋印記鈐:“簠齋藏石”印文種書目索引關聯關係拓片...
《常岳等百餘人造像記》在外觀形制上採用了《始平公造像記》畫界格的方式,應該說是以一種恭謹的態度來對待的,加之書刻俱精,有纖毫畢現的感覺,所以在北魏造像中屬於上乘之作。歷史背景 當宗教將社會形態加以整合後,就完成了傳統的說法即“道統”、“學統”與“政統”的合流。合流使思想的整體擁有了“...
據現存實物,中國早期造像記多見於石或金、銅材質之上。前者如刻於北魏龍門古陽洞石壁,約完成於北魏景明、正始年間(約500年-508年)的《楊大眼造像記》原石。該造像記作為整個石窟的一部份,記錄楊大眼為北魏孝文帝“造佛像一區(案:軀)”之事。這類造像記一般較常出現於拓本中,而容易使人忽略其與尊像、...
道常造太子石像是北齊公元553年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高52厘米 此件石像頭部及右手已殘,其姿態與常見的思惟菩薩造型接近。造像半跏趺坐束帛圓墩上,體略前傾。右腿上抬,右肘支膝上,左手握足。足下為小蓮台。菩薩下身著裙,裙擺分兩層浮雕回曲形皺褶,腿部裙褶單勾陰線呈“U”型。
《慧圓道密等造像記》是576年創作的造像記。責任者 [佚名]撰 年代 北齊武平7年(576)9月 地點 拓片原物狀況 附刻 拓片版本 拓片描述 章鈺藏拓 書體與行款 隸書 裝裱獲得方式 數目與尺寸 1張28×87cm 題跋印記 章氏題簽,鈐:“充隱”印 文種 書目索引 關聯關係 拓片錄文 館藏信息 章專715 ...
道教造像碑 道教造像碑主要見於陝西銅川耀州區,數量很少,並且常與佛教造像合雕於一碑。特別是北周保定二年(562)李曇信造像碑發願詞中,記明為“敬造釋迦、太上老君諸其菩薩石像一區”,可確證為佛、道造像合雕的造像碑。道教造像多戴冠蓄髯,如北魏始光元年(424)魏文朗造像碑,北周武成元年(559)絳雙魯...
這階段造像數量大增,造像也最精美,並出現了大量的小型龕。組合以B3型,即一坐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立像最多(如沙溪造像),龕前部常雕刻二獅。這期最大的特點是產生了大量中小型龕,尤其是小型龕,數量眾多,而且常常成組開鑿(如沙溪的造像就是同時成組開鑿的三組小龕)。龕形也有了一些變化,以雙重龕為主...
如來常說善不善業皆不失壞。若有眾生作諸重罪。當生卑賤種姓之家。貧窮疾苦壽命夭促。後發信心造佛形像。此眾罪報為更當受為不受耶。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若彼眾生作諸罪已。發心造像求哀懺悔。決定自斷誓不重犯。先時所作皆得銷滅。我今為汝廣明此事。彌勒。譬若有人宿行慳吝。
宋代歷代帝王,承襲道儒釋兼容,但對道教崇奉扶植政策,建造大量的道教宮觀,重用道士、編輯道書,追封大批道教神祇。老君岩造像就是在宋朝政府官方重道的背景下產生的。文物價值 老君岩造像是體現世界海洋貿易中心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遺產要素。這一巨大的石雕像是宋代泉州官方主流意識形態的象徵,以雄厚的社會財富為保障...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位於石佛殿西側,處於保護需要,後期建造保護碑廊建築,以及休息、觀光之用的涼亭,涼亭位於“天落石”頂部。相關記載 關於北周文王碑的文獻記載,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卷四《簡州碑記》,其記有∶“周文王廟碑,在陽安縣西北,上十五里,即後周高祖文帝之廟。舊碑題額雲∶'大周植其...
雕塑家熱情表現的社會生活內容常與宗教教義背道而馳。宋代寺廟金屬造像遺存比較重要的有河北正定隆興寺大悲菩薩銅像,四川峨眉山萬年寺普賢菩薩金銅像(見萬年寺普賢像),河南登封中嶽廟鎮庫鐵人等。山西太原晉祠聖母殿的侍女像(見晉祠聖母殿彩塑),江蘇直保聖寺、山東長清靈岩寺、江蘇吳縣紫金庵的羅漢像,被造成具有...
《比丘道匠造像題記》龍門石窟造像記數量多達數千方,其中最傑出的作品流傳還有“四品”“十品”“二十四”“三十品”等說法。例如上面列表的前四方造像記《比丘慧成為亡父始平公造像題記》《魏靈藏薛法紹造像題記》《孫秋生劉起祖二百人等造像題記》和《楊大眼為孝文皇帝造像題記》也合稱“龍門四品”。《鄭文公碑...
多寶塔始位於重慶市大足區龍崗街道。建於南宋紹興十八年至二十五年間(1148~1155年),塔高33米,為磚石結構密檐樓閣式八角塔。塔內外各級鑲嵌石刻高浮雕像140餘龕,造像記、碑刻70餘則。雕刻之精美,堪稱宋世佳品。石篆山 石篆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區三驅鎮佛會村,開鑿於北宋元豐五年至北宋紹聖三年間(1082~...
她那一雙利眼,常讓人不寒而慄。大辯才天的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八臂像,八手分別持弓、箭、刀、槊、斧、杵、輪和流;一種是二臂像,兩臂作彈琵琶狀。散脂大將 散脂大將是梵文Panika,又譯作“散脂修摩”、“散支”、“半支迦”等,意思是密神。散脂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一。其餘的是:...
造像形象 如意輪尊者,即如意輪菩薩,又稱如意輪觀音,大梵深遠觀音,為密宗所傳六觀音之一,以其手分別持如意寶珠和寶輪,故名如意輪,密號為持寶金剛。其形相一般為六臂像,至於手持寶物及印相,則依經軌的不同而有多種差異。據《如意輪瑜珈念誦法》載,尊者具六臂,全身金色。頭上結寶頂髻,戴莊嚴冠,以...
《鑄鼎余聞》卷一曰:道書雲五月十二日為炳靈公誕辰。併案曰:後來吳地有以炳靈公為火神祖者。四川大足舒成岩有宋代的道教造像數龕,其中就供奉有東嶽大帝,淑明皇后和炳靈太子的神像,鐫刻十分精美。南嶽大帝 相關記載 南嶽衡山為五嶽之一,《史記·封禪書》稱漢武帝元封(前110—104年)五年(前106年)登禮潛之...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刻於寶頂大佛灣北岩"父母恩重經變相"左側此龕造像由《大方便佛報恩經》、《淨飯王般涅般經》及各本生經等多經雜合而成。結構 "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編為第17號龕圖版十五。第17號龕高7米、寬15米。龕頂齊檐處,從右至左橫刻偈語曰:"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
在佛寺的造像為一天女形象,手執蓮花,頭頂寶塔,坐在金色的豬身上,周圍還環繞著一群豬。此菩薩在道教里稱為斗姥元君,為道教的先天大神,其大兒子和二兒子是“四御”中的“勾陳大帝”和“紫微大帝”,其餘七個兒子就是“北斗七星君”。北斗七星分別掌管著所有人的生辰。經文記載 摩利支天(Marīcīdevī),意為...
1971 年,夏荊山居士自台灣省移居美國加州,進入美術學院研修,同時參訪世界各大博物館進行研習、臨摹,專心致力於佛教繪畫藝術,數十年如一日,構思愈益巧妙,技法更加精湛,功力日漸深厚。在中國歷代古窯、殿壁和經卷上的諸佛菩薩繪畫造像,能夠讓我們今天有緣瞻仰的人,心生敬信,從內心感受到佛陀的慈悲和智慧,...
八大金剛與四大明王不同於慈悲可親的佛菩薩形象,他們樣貌不堪,顯露兇相,讓人見而生畏,可實際上卻都擁有著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是為護持佛法、驅惡除魔、救度眾生,而示現威嚴。整層造像在環境藝術的烘托下,直接從視覺角度與參訪眾生互動。我們參拜過金剛,順梯高登,別忘了找到我們的觀自在菩薩。道間擁擠,...
《隴蜀餘聞》:“甪端,產瓦屋山,不傷人,惟食虎豹。山僧恆養之,以資衛護。又近於渠搜發獻鼠犬。人常置其石造像於門,驅邪也。”鬼車 【鬼車】 (guǐ chē)別名九頭鳥。色赤,似鴨,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愛入人家爍人魂氣。亦有說法稱九首曾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
第四世紀以後,我國佛經翻譯漸備,信仰亦次第普及,造像風氣大興,除銅像外,還有木像和夾紵像,行像的儀式也自西域傳入了。據《魏書·釋老志》說,世祖初即位(424),亦遵太祖太宗之業,於四月八日,輿諸寺佛像,行於廣衢,帝親御門樓臨觀散華,以致禮敬。至孝文帝時於太和二十一年(497),詔迎洛京諸寺...
《觀世音菩薩說普賢陀羅尼經》也有這樣的說法:“若造像觀音,坐華屋,著五色衣,胡跪拿掌,面向佛看,聽佛說法。下作毗陀,天女互跪坐,手奉花冠,著白衣,上向菩薩。”穿白衣而聽佛說法,用以表示聽從心地的純淨無邪和對佛的尊崇。《鹹淳臨安志》記載:“晉天福四年,得奇木刻觀音大士像。錢忠懿王夢白衣...
自造像後,香火日昌,往來供施相屬,室(方廣岩)中遂構三層閣,不戴半瓦,雖疾風暴雨不能犯也。室距平地可五里許,其間梁空磴險,山徑峭拔,游者有攀躋傴僂之難。及最上,峰迴路轉,倏忽風景不同。岩洞飛驚,台殿縹緲,使人神觀軒豁,忘其罷憊。”真潮和尚,以中興方廣岩院知名,歙縣人。因父遊宦浪跡不...
臉寬額豐,端莊慈祥,頗具我國古代佛教造像的藝術特色。如來佛像前有阿蘭迦葉站像,兩旁有十八羅漢塑像。觀音殿 俗稱鐵瓦殿,又名綠瓦殿,也有人稱為銅瓦殿。石柱鐵瓦,是重慶首屈一指的古建築。初建於明成代二十年,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補修,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為鐵瓦殿。殿梁文字記載:“...
臨產受苦恩。懷胎十月,一朝分娩苦。孕婦被侍女摻扶著,以手撫肚,咬牙裂嘴作痛苦狀,她身下半蹲著一位接生婦,正扎衣捲袖準備接生。旁邊有一端公手執令牌,口中念念有詞,為產婦驅邪。古人常把生日稱“母難之期”,可見母親生孩子之不易。第三組 生子忘憂恩。“初見嬰兒面,雙親點頭笑”。這組造像生動地刻...
魏碑中,先生對《鄭文公碑》、《始平公造像記》、《張黑女墓誌》用功最深。魏碑基本上也屬於楷體,但這種字型有別於晉楷、唐楷。在書寫時,點劃較峻利,轉折以側鋒取勢,形成內圓外方、撇捺重頓的特點。先生在領悟魏碑運筆、內涵後,加入自己的認知,逐漸形成自己的魏碑風格。他在書寫匾額時,大多數是用顏體...
此類石窟時代最早,為佛教初傳中國與當地民族文化融合的產物,實為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之濫觴,對河西及中原地區開窟造像的出現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對於研究佛教由西向東傳播及石窟造像淵流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其二為“漢風”,顧名思義為中國內地的藝術形式,具有代表性的是庫木吐拉石窟及新發現的阿艾石窟,這批洞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