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大無外》是作者羅志田的一部短文集,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道大無外
- 作者:羅志田
- ISBN:9787509783412
- 頁數:418
- 定價: 59.00元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3
- 裝幀:平裝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第一本短文集。作者在書中選輯百餘篇短文,按其內容分為上下兩篇,上篇講“學問與學校”,以教育和學術為中心,多是針對當前學校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以及學術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有感而發;下篇講“歷史與人生”,則從歷史的角度剖析現實,既有對時弊的針砭,亦有對人生之感悟。
作者簡介
羅志田,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歷史學家。著有《胡適傳》、《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1998)、《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1999)、《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2001年)、《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文化與學術》(2003)、《近代中國史學十論》(2003)等。
目錄
自 序/001
上 篇 學問與大學
教育為學是一片歡喜境界/003
“秀才”與“學究”的千古難題/007
虛而不實的宰相之學/010
職業教育壓倒士人教育/014
知書知禮的士人教育/018
道藝與科技/022
稟性與教養/026
附錄:葛小佳優秀論文獎緣起/030
大學教育的目標/033
迷途知返說教育/037
作為文化中心的大學/041
校園與社會有點距離更好/045
高考改革請多為貧寒子弟著想/049
研究生考試不僅需要程式公正/053
培養學生的榮譽感更重要/057
救救博士生/061
大學“新常態”/065
程式興起與人的隱去/069
校園規則/073
校園裡的鄉愿風/077
校園裡的鄉愿風(二)/081
校園裡的鄉愿風(三)/085
說而不思則罔/089
競爭時代的大學管理/093
校長級別與大學行政化/097
好看與快活/101
學術與民主/105
學術評定不宜以多取勝/109
學術怎樣以委員會解決?/113
學術決策透明比人多更重要/117
大學校長需要退出學術委員會嗎?/121
科研經費不應是反腐的主要對象/125
學術的非跨越式發展/129
學術研究能否畢其功於一役?/133
群龍無首/137
立異未必是創新/141
創新始於提問/145
如何保障學術創新/149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專家審稿制/152
注重學術從業者的主體性/155
學術會議的儀式化/159
學術時尚化與創新/163
下 篇 歷史與人生
歷史的重要/169
歷史飄渺而不虛無/173
君子之學與王者之學/177
人云亦云的史官文化/181
學習共處:歷史學可以提供的啟示/185
史學最需想像力/188
復活往昔的歷史想像/192
修舊如舊的史學/196
為歷史植樹造林/200
迫不及待的趕超心態/204
想像的近代中國/208
清末的本本主義/212
清末改革中被制度掩蓋的人/216
清末的聚斂想像/220
“民國范兒”有感/224
虛懸的“世界”/228
文以人重和人以文重/232
凡眼觀真說胡適/236
陳寅恪的一名兩制/240
介紹《晚清的士人與世相》/244
回看七七級/246
忽然“著名”感言/250
千古寸心魚與熊/254
肉羹湯和韭菜花/258
儒官與儒師/262
文史不分家/266
文家與史家:關於《萬曆十五年》/270
法治的一個歷史選項/274
多彩人生與黑白判斷/278
從容也可是幸福/282
“聞見道理”的力量/286
心靜而後幸福生/290
兒童的世界更寬廣/293
該放手時就放手/296
無暇也要讀書/300
浮雲般的漢子/304
世間未必皆算計/308
不必提前使用煩惱/312
捐款興學是善舉也是智舉/315
罵倒對方的“革命”意態/319
把傳統講壞/323
言不出其位/327
網友要友/330
不妨講禮/334
弱者有所不侮/338
贏者通吃的新傾向/341
詞義變遷的山寨/345
新時代大企業的新現象/349
媒體是否只益悲辛?/353
別讓他人忽悠了/357
自然的法則和尺度/361
收斂對自然的進攻精神/365
儀式的古今/369
生活不妨多樣化/373
非物質文化思考/377
鳥多則樹林大/381
地方的希望/384
復興與崛起/388
別讓他人成為自己的牢籠/392
大國國民的風度/396
何妨“頑固”與“自大”/400
不要淪為否定性的國民/404
容忍的度量與爭個人的自由/408
道大無外/412
希望的力量/415
教育為學是一片歡喜境界/003
“秀才”與“學究”的千古難題/007
虛而不實的宰相之學/010
職業教育壓倒士人教育/014
知書知禮的士人教育/018
道藝與科技/022
稟性與教養/026
附錄:葛小佳優秀論文獎緣起/030
大學教育的目標/033
迷途知返說教育/037
作為文化中心的大學/041
校園與社會有點距離更好/045
高考改革請多為貧寒子弟著想/049
研究生考試不僅需要程式公正/053
培養學生的榮譽感更重要/057
救救博士生/061
大學“新常態”/065
程式興起與人的隱去/069
校園規則/073
校園裡的鄉愿風/077
校園裡的鄉愿風(二)/081
校園裡的鄉愿風(三)/085
說而不思則罔/089
競爭時代的大學管理/093
校長級別與大學行政化/097
好看與快活/101
學術與民主/105
學術評定不宜以多取勝/109
學術怎樣以委員會解決?/113
學術決策透明比人多更重要/117
大學校長需要退出學術委員會嗎?/121
科研經費不應是反腐的主要對象/125
學術的非跨越式發展/129
學術研究能否畢其功於一役?/133
群龍無首/137
立異未必是創新/141
創新始於提問/145
如何保障學術創新/149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專家審稿制/152
注重學術從業者的主體性/155
學術會議的儀式化/159
學術時尚化與創新/163
下 篇 歷史與人生
歷史的重要/169
歷史飄渺而不虛無/173
君子之學與王者之學/177
人云亦云的史官文化/181
學習共處:歷史學可以提供的啟示/185
史學最需想像力/188
復活往昔的歷史想像/192
修舊如舊的史學/196
為歷史植樹造林/200
迫不及待的趕超心態/204
想像的近代中國/208
清末的本本主義/212
清末改革中被制度掩蓋的人/216
清末的聚斂想像/220
“民國范兒”有感/224
虛懸的“世界”/228
文以人重和人以文重/232
凡眼觀真說胡適/236
陳寅恪的一名兩制/240
介紹《晚清的士人與世相》/244
回看七七級/246
忽然“著名”感言/250
千古寸心魚與熊/254
肉羹湯和韭菜花/258
儒官與儒師/262
文史不分家/266
文家與史家:關於《萬曆十五年》/270
法治的一個歷史選項/274
多彩人生與黑白判斷/278
從容也可是幸福/282
“聞見道理”的力量/286
心靜而後幸福生/290
兒童的世界更寬廣/293
該放手時就放手/296
無暇也要讀書/300
浮雲般的漢子/304
世間未必皆算計/308
不必提前使用煩惱/312
捐款興學是善舉也是智舉/315
罵倒對方的“革命”意態/319
把傳統講壞/323
言不出其位/327
網友要友/330
不妨講禮/334
弱者有所不侮/338
贏者通吃的新傾向/341
詞義變遷的山寨/345
新時代大企業的新現象/349
媒體是否只益悲辛?/353
別讓他人忽悠了/357
自然的法則和尺度/361
收斂對自然的進攻精神/365
儀式的古今/369
生活不妨多樣化/373
非物質文化思考/377
鳥多則樹林大/381
地方的希望/384
復興與崛起/388
別讓他人成為自己的牢籠/392
大國國民的風度/396
何妨“頑固”與“自大”/400
不要淪為否定性的國民/404
容忍的度量與爭個人的自由/408
道大無外/412
希望的力量/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