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伊僕射舊宅

《過伊僕射舊宅》是晚唐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首聯即寫伊慎的一身,暗隱李德裕的一生,深為其惋;頷聯具寫舊邸的荒廢;頸聯繼續以庭院的荒涼;尾聯更進一層表現詩人追隨賢人遺蹤緬懷之情。此詩借景寓意,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寫出了無限深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過伊僕射舊宅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李商隱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過伊僕射舊宅1
朱邸方酬力戰功2,華筵俄嘆逝波窮3
迴廊檐斷燕飛去,小閣塵凝人語空。
幽淚欲乾殘菊露,餘香猶入敗荷風4
何能更涉瀧江去5,獨立寒流吊楚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伊僕射:即伊慎。《新唐書·伊慎傳》:伊慎,兗州人。曾先後參與討哥舒晃、梁崇義、李希烈、吳少誠,封南兗郡王,拜安黃節度使。憲宗即位,遷尚書右僕射。元和六年卒。其舊宅在朱雀門街之東光福坊。
2.朱邸:指伊慎在京師的華美府邸。
3.逝波窮:喻去世。
4.敗荷:衰敗的荷花。
5.瀧(lóng)江:泛指江水,與下句“楚宮”相應。

白話譯文

朝廷給予伊慎高官厚祿,謝其力戰之功,可是盛筵好景轉即逝,伊慎已經謝世。
如今伊慎舊宅荒廢殆盡,樓閣廨檐巳破損,巢傾燕飛,賓客奴僕皆已星散。
宅旁殘菊尚留很少的露水,如同欲乾之淚,枯荷的余香因風傳送,也隱約可聞。
何堪更遠涉瀧江至荊楚舊地,獨立寒流之畔而吊楚宮。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長安,約在大中三年(849年)秋天。這是作者過伊慎舊宅時,為表達自己對這位故將軍的懷念而創作的一首憑弔詩。
李德裕歷仕憲、移、敬、文、武諸朝,武宗開成五年(839年)四月自淮南節度使入相,力主削弱藩鎮,執政六年,平定劉稹、楊弁及澤、潞等五州的叛亂,有大功於朝廷,進大尉,封衛國公。及宣宗即位,務反會昌之政,尤其不喜歡性格剛直的李德裕,對他心存疑懼,於是將他貶為荊南節度使,疊貶為潮州刺史、崖州司戶至死。詩人寫作此詩時,他所尊崇的會昌朝的宰相李德裕被唐宣宗貶謫後已病死崖州,因而,一些研究者認為此詩是借伊慎為題悲嘆緬懷李德裕的貶死的。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詩人路過伊慎舊居而寫的一首憑弔歷史人物的詠懷詩。此詩從表面上看,是作者過伊慎舊宅而引起對這位故將軍的懷念,實際是借伊慎致慨李德裕張采田最早持此觀點。因為從詩的旨意看,無論是對伊慎還是對李德裕,都是表現詩人對為國立功的人物的崇贊和抒發其憂國傷時的情懷。
此詩首聯即充溢無盡的感慨,慨嘆在這座紅樓中慶功宴似乎依稀可見,但席散人空只留下無窮無盡的嘆息,正是流年似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頷聯具寫舊邸的荒廢。看得見只是瓦塌檐斷,滿屋塵灰,再也聽不到鳥語人喧,一片寥落淒涼,不能不激起人滿懷惆悵,無限傷感。頸聯繼續以庭院的荒涼。以擬人的寫法,借殘菊傾吐無限深情。殘菊有情,眼淚快要哭乾,但猶有清香隨風飄散,這也是借景寓意,讚頌賢德之人菊澤仍然余香不斷,永遠讓人感念。結聯是更進一層表現詩人追隨賢人遺蹤緬懷之情。詩人希望還要度過邊遠的瀧江到伊慎曾立戰功的地方去憑弔,也即是表示要去李德裕貶死地崖州去憑弔的意思,贊仰緬懷之深情溢於言表。李商隱對卓具豐功偉業的人物始終尊崇嚮往,對他們的不幸充滿激憤和同情。這種對理想人物的緬懷讚頌正是他對現實政治憂心關注的反映,是他憂國憂傷時的情懷的深切表現。

名家點評

清·胡以梅《唐詩貫珠》:起是直敘。酬功,封爵晉階也;華筵,即指酬功榮盛事,而俄頃已同逝波盡耳。四“人語空”活潑,勝於三。五、六雙夾串合,佳,言淚枯如殘菊之露,已屬無多,唯餘香人敗荷之風,猶得微聞,觸景生情之妙。
清·馮浩《玉豁生詩意》:一、二,百年瞬息也。中四句寫舊宅賓客奴僕皆已星散,而荷菊猶存,人不如草木有情也。只此荒涼,傷心已極,涉瀧江而吊楚宮,其傷心更當何如?
清·馮浩《玉豁生詩說》:獨結二句就“過”字生情,攙過一步渲染本題,妙有情致。前六句直是許渾一輩套子,殊不可耐也。
清·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前六句結體森密,吐韻鏗鏘,設采鮮艷,是玉骼神到奇境,以為庸俗可乎?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年),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公元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