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建設或運輸生產的有用成果對勞動占用或勞動消耗的比較。運輸經濟效益高表現為運輸業以儘量少的社會勞動消耗(物質消耗和活勞動消耗)或勞動占用,提供安全、優質、價廉、方便、及時、迅速的運輸服務,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運輸經濟效益的評價包括四個方面:①運輸企業本身的經濟效益;②整個運輸系統的綜合經濟效益;③運輸對各個經濟領域產生的直接的和間接的經濟效益;④運輸對社會政治、軍事、文化、環境保護等無法用經濟價值來計算的各種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運輸經濟效益的評價
- 評價原則:巨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關係
- 評價指標:客貨運輸量
- 運輸服務:方便、及時、迅速
評價原則
評價指標
評價運輸建設的經濟效益的指標有:①每萬元固定資金完成客貨換算周轉量;②運輸業固定資金利潤率(或利稅率);③投資回收期;④貸款償還期。
運輸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評價指標有兩個。①效益與費用比率:效益是指運輸建設項目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效益,它是能用貨幣衡量和表示的部分;費用指國民經濟花費在建設項目上的總費用,為投資、成本和其他費用之和。將運輸建設項目給國民經濟帶來的效益與其總費用比較,從而判斷該項目是否合算。在比較時費用與效益必須有相同的可比基礎,而且要求將不同時間(年度)所發生的費用和效益,分別按相同的折現率,折算成同一時間點上的費用和效益,然後才可比較。計算公式為:
式中為計算期第年(=1,2,…);為計算期;為計算期中第年的效益;為計算期中第年的費用;為社會折現率。②內部收益率:運輸建設項目的效益現值總額同費用總額兩者相等時的折現率。用內部收益率同基準收益率比較,內部收益率大於或等於基準收益率,說明建設項目的盈利大於或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反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準收益率是根據研究分析歷年運輸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利潤率制定的。
在評價運輸經濟效益方面,歐美等國和日本都採用效益費用分析,有些國家政府交通部門制定了運輸建設投資效益費用分析的程式和準則。蘇聯制定的運輸業投資總的效益指標是:國民收入(淨產值)的年增長額(按可比價格計算)與引起這增長額的投資額之比。對現有運輸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採用資金(固定資金和流動資金)利潤率、資金產出率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