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生產條件評估

項目生產條件評估是要分析項目建成或交付使用後的生產條件是否具備,即項目所需要的資源、原材料及燃料動力的保證程度,交通運輸和通信條件是否完善,外部協作配套條件特別是基礎設施條件是否能滿足項目的需要,項目有無採取環境保護措施、環保措施能否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以及人力資源的保證程度和經濟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項目生產條件評估
  • 外文名:Production conditions assessment project
  • 繁體:項目生產條件評估
  • 評估內容:5項
內容
一、資源條件評估
(一)自然資源條件評估
自然資源是項目存在的物質基礎。資源的內容非常廣泛,項目資源條件評估中的資源是指狹義的資源,即項目所需要的能夠為工業生產提供原材料和能量的自然資源,如各種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及各種能源等。無論何種資源都具有在數量上的有限性和相對稀缺性及在分布上的不均衡性兩大特點。所謂項目資源條件評估,就是為了使項目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結合本地區的資源特點,通過對資源的分布、儲量、品位、開採利用的可能性和經濟性等所進行的實事求是的分析評價。資源條件評估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分析為項目提供的資源報告是否落實可靠。礦產資源要有國家礦產儲備委員會批准的關於該資源儲量、品位、開採價值以及運輸條件的報告。各種礦產品的物理和化學組成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每種類型礦石的處理都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和設備。在項目評估報告中應提供對礦產品的物理、化學和其他性質的詳細分析。
(2)分析和評價項目所需資源的種類、性質。如是礦產資源,還是農產品資源;是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是礦產資源,則要分析和評價其礦床規模、類型特徵、礦體形態及其大小、礦體埋藏條件、礦石質量、礦石含有其他元素成分及選礦需要的詳細情況。農產品資源應依據過去農產品資源供應產量及其部門分布數據,估算有關農產品的目前供應與今後可能獲得的品種和數量,對農產品資源,還要注意農村經濟發展及世界農產品市場的變化。
(3)分析和評價項目所需資源的供應數量、質量、服務年限,開採方式和供應方式,成本高低及運輸難易等。
(4)分析和評價技術進步對資源優勢利用的影響。如石油的加工深度對石油資源經濟效益的發揮有很大影響。
(5)分析和評價稀缺資源的供需情況,注意開發新資源的前景和尋找替代途徑。
(6)農產品資源要分析其質量、供應數量和來源,同時要注意觀察農村經濟的發展及世界農產品市場的變化。
(二)勞動力資源條件評估
勞動力資源是指能從事各類工作的勞動力人口,包括項目所需的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勞動力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對知識密集型項目和勞動力密集型項目形成制約。一個項目所擁有的工程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的數量、素質、經驗構成一個企業技術能力的重要因素。勞動力資源條件的評估要注意以下幾點:
(1)分析項目投產後需要新增人員的數量、技術水平、來源、成本及培訓規劃,分析勞動力的保證程度。在可行性研究中應提出企業主要工種的技術水平要求,結合人員來源和素質制訂培訓計畫,需送國外培訓人員要單獨列計畫,說明培訓國別、人數、培訓方式、時間及出國培訓的必要性。遵照國家或行業現行規定的職工培訓費定額進行培訓費用估算,並將估算總額列入固定資產投資。
(2)分析新增技術人員的來源、數量、技能要求、質量和落實情況,以便分析項目投產後勞動力和技術力量的保證程度。
(3)重點分析主要經營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素質、薪酬水平及服務本項目的可能性。
(4)對於小型更新改造項目,所需人員一般可由原企業調配,需要新增的人員不多,因此,首先要了解這類項目現有勞動力能否合理調配、技術水平能否適應。
二、原材料供應條件評估
原材料供應條件是指項目在建成投產後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需各種主要原材料、輔助材料及半成品等的供應數量、質量、價格、供應來源、運輸距離及倉儲設施等方面的條件,它是工業生產所必備的基本條件。每個項目所需的原材料是多種多樣的,在項目評估階段,沒有必要對項目所需的全部原材料進行分析評價,應著重對幾種主要的或關鍵性的原材料的供應條件進行分析評價。
原材料供應條件評估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原材料的供應數量分析
即分析和評估原材料的供應數量能否滿足項目的要求。對於工業項目來說,如果所需原材料沒有穩定的來源和長期的供應保證,其生產將會受到極大影響。在評估時,應根據項目的設計生產能力、選用的工藝技術和使用的設備來估算所需原材料的數量,並分析預測其供應的穩定性和保證程度。
2.原材料的質量分析
一般來說,投人物的質量性能特徵對特定項目的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資源利用程度影響極大,因此,必須分析其是否符合特定項目對這些投入物在質量和性能上的要求。
3.原材料的價格分析
項目主要投入物的價格是影響項目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之一,所以,不但要觀察主要投入物價格目前的變化動向,還要預測其未來的變化趨勢。要充分估計到原材料供應的彈性和互補性,以保證原材料的合理替換和選擇,這實質上是體現了資源優勢利用和加工工藝的經濟合理性。
4.原材料運輸方式分析
項目所需主要原材料運輸距離的遠近及運輸方式的選擇等對項目生產的連續性和產品成本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影響。由國內供應的原材料要注意就近取材,選擇合理經濟的供應距離和運輸方式,以保證項目生產的連續性和產品成本的降低。在分析評估原材料供應條件時,應對運輸能力和運輸費用進行計算。對於季節性生產的原料,如農、林、水產品等,須說明短期進貨數量。
5.原材料的存儲設施條件分析
為保證項目產品的連續生產,應重視原材料存儲設施的建設。原材料供應條件包括合理的儲備量,在評估時,應分析擬建項目存儲設施規模是否適應生產的連續性,其原材料的儲備量是否合理。
6.原材料國產化可能性分析
原材料的供應,首先要立足於國內。如果必須從國外進口,則應對為何需要進口原材料和其他投入物說明理由。進口原材料一定要注意供應的穩定性和運輸環節,一旦國外供應來源有變化時需採取應變措施。同時還要預測用國產原材料替代的前景。
總之,評價原材料的供應條件的目的是選擇適合項目要求的、來源穩定可靠的、價格經濟合理的原材料,作為項目的主要投人物,這樣可以保證項目生產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三.燃料及動力供應條件評估
燃料、動力是項目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物質保證。建設和生產中所需的燃料通常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所需動力主要有電力、蒸汽和水等。
燃料及動力供應條件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分析和評價燃料供應條件
項目所需燃料的需求量能否得到滿足,首先要依據產品生產過程、成本、質量、區域環境對所用燃料的要求,來選擇燃料種類。其次要分析燃料供應政策、供應數量、質量、來源及供應方式。如果是消耗大宗燃料的項目,還要落實燃料的運輸及儲存設施。
2.分析和評價供水條件
要計算項目生產和建設所需用水量、供水價格對成本的影響,分析項目對水源和水質的要求;分析是否有節水的循環設施、污水淨化設施,並估算水源、供水泵站及管網等供水設施的費用。
3.分析和評價供電條件
電力是工業生產的主要動力。對耗電量大而又要求連續生產的工業項目(如軋鋼項目),需要分析估算項目最大用電量、高峰負荷、備用量、供電來源,要按生產工藝要求計算日耗電量、年耗電量以及對產品成本的影響,還需計算變電所、輸電線路及自備電廠的功率及其投資.要儘可能保證動力供應的穩定性。
4.分析和評價其他動力供應條件
在評估時.還要對產品生產中所需的其他動力(如蒸汽、煤氣等)的總需要量進行測算,並分析其對產品成本的影響,分析自備設施投資、規模及設備選型、管網布置的合理性。
四、交通運輸和通信條件評估
交通運輸條件直接關係到項目建設、生產和銷售各個環節,從而也直接影響著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經濟的合理性。因此,交通運輸條件是項目生產建設的重要條件和關鍵環節。對交通運輸條件的分析和評價,重點應注意運輸成本、運輸方式的經濟合理性、運輸中各個環節(即裝、運、卸、儲等)的銜接性及運輸能力等方面。
項目的運輸條件分為廠外運輸條件和廠內運輸條件兩個方面。廠外運輸涉及的因素包括地理環境、物資類型、運輸量大小及運輸距離等。根據這些因素合理地選擇運輸方式及運輸設備,對鐵路、公路和水運作多方案比較;廠內運輸主要涉及廠區布局、道路設計、載體類型、工藝要求等因素。廠內運輸安排的合理適當,可使貨物進出通暢,生產流轉合理。
通信是指電話和網路系統,它們是現代生產系統順利運轉的保證條件之一。應重視有關通訊項目的同步建設問題。主要分析當地是否具備便捷發達的通訊設施和項目對通訊條件的要求。
五、外部協作配套條件和同步建設條件評估
外部協作配套條件是指與項目的建設和生產具有密切聯繫、互相制約的協作企業的條件,協作企業可能是為項目生產提供半成品、零部件和包裝物的上游企業或項目為其提供產品的下游企業等。
對於上游協作企業,主要應調查協作企業對項目所需零部件、半成品、包裝品的供應能力、規格型號、交貨期和運輸條件,以及協作廠的地址及技術力量,從而分析協作企業的保證程度。此外,還要分析協作企業提供的貨物的質量、價格、運輸費用對項目產品質量和成本的影響。對於下游協作企業,應在分析產品需求時考慮本項目與下游企業的配套問題,最好與其簽訂購銷契約,把供需關係固定下來,使產品能順利售出。
同步建設是指項目建設、生產需要、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配套建設,特別是大型項目,應考慮配套項目的同步建設和所需要的相關投資。應當認真分析評價項目的上、下游企業內部配套項目及在建設進度上、生產技術上和生產能力上的同步建設問題。在時間上同步,就是相關項目的建設在時間安排上銜接,同時建成投產,同時發揮作用;在技術上同步,就是項目的投入和產出與上下游企業技術水平相適應,能充分發揮作用,產生綜合經濟效益;在生產能力上同步,主要是指分析研究相關項目之間的生產能力的相互適應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