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性皮下結節(migratory subcutaneous nodule)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遊走性皮下結節
- 外文名:migratory subcutaneous nodule
- 所屬學科:醫學
- 公布時間:1995年
遊走性皮下結節(migratory subcutaneous nodule)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
遊走性皮下結節(migratory subcutaneous nodule)是1995年公布的醫學名詞。公布時間1995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醫學名詞 第四分冊》第一版。1...
常見的有:1.眼裂頭蚴病;2.皮下裂頭蚴病:可形成遊走性皮下結節。病因 裂頭絛蟲寄生於貓、狗、虎、豹、狐等動物小腸,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水中孵出鉤毛蚴,被第一中間宿主——劍水虱吞食後,在體內脫去纖毛變為原尾蚴,含有原...
皮下裂頭蚴病是由曼氏迭宮絛蟲的幼蟲——裂頭蚴寄生於人體引起的慢性寄生蟲病。多見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我國以廣東、吉林、福建多見。多因在流行區吃生蛙、蛇肉,飲生水,或用蛙肉、蛙皮敷瘡、敷眼而感染,臨床表現為遊走性皮下結節...
遊走性結節性脂膜炎是一種特殊的臨床綜合徵,其特徵為雙側或單側小腿前面出現一個或數個發紅的皮膚結節,並向周圍迅速擴大,形成硬的斑塊,數月後可自行消退。病因 尚不明確,可能與細菌和病毒感染有關,往往在皮損出現前1~20天有...
皮膚裂頭蚴病一般原來局部皮損加重、流膿,可有幼蟲爬出;皮下裂頭蚴病表現為胸腹壁、頸部等處呈遊走性硬結節,活檢可見幼蟲;內臟裂頭蚴病表現為自腹腔移行至腸系膜、腎周脂肪、各臟器處寄生後引起相應症狀。[診斷] 眼瞼和其他部位出現皮...
蟲體寄生部位有硬結形成,可位於上、下眼瞼深部或結膜下,時而呈遊走性。偶爾裂頭蚴自病變部穿破爬出,局部炎症消退而自愈。(二)皮膚裂頭蚴病 侵入腹腔、胸腔的裂頭蚴常穿破至皮下組織形成遊走性皮下結節或腫塊,以前腹壁為多見,亦...
2.皮膚損害初起為楊梅樣紅色斑疹、丘疹或遊走性紅斑,繼而發展為鱗屑性丘疹、環狀損害,有的表現為色素減退或色素沉著。其中,梅毒螺旋體早期感染的特徵性表現為硬下疳。3.疾病發展的後期出現皮膚和皮下結節、結節潰瘍性損害,如雅司病...
結節表面通常光滑。呈肉色,棕黃色,紅色或紫色。婦女患者為男性的3倍,2/3的患者年齡在40歲以下。播散性或泛發性病例少見,表現為粟粒狀丘疹。由包柔氏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皮膚淋巴樣增生不常見。損害發生於蜱蟲叮咬部位或緊接遊走性紅斑...
人體病例多表現童蟲遊走性的皮下結節。肺部病變不明顯,痰檢均蟲卵陰性,由此可見,人體並不是正常的宿主。第一中間宿主為擬釘螺、小豆螺和偽小豆螺。第二中間宿主為多種華溪蟹。斯氏囊蚴呈圓形,425×426微米。內壁較厚,為11.4...
斯氏狸殖引起的並殖病不受年齡的限制,但以兒童病例為多見。病情可以很嚴重,有時甚至死亡。因其有到處竄擾的習性,因而經常發生幼蟲移行症,其中以遊走性皮下包塊或皮下結節為最常見。腦型病例亦可見到。防治原則同衛氏並殖。
11持續性頭痛、嘔吐 12反覆咳喘 13發熱、頭痛 14遊走性皮下結節、胸痛、發熱 15頭痛、嘔吐、聽力下降、視乳頭水腫 16黑便、面色發黃、腹痛 17腹瀉、粘液膿血便、發熱 18反覆發熱、腹痛、口腔潰瘍 19腹瀉、粘液膿血便、消瘦 20...
早期有腹瀉、腹痛,繼而咳嗽、發熱、咳鐵鏽色痰伴胸膜腔積液,或有遊走性皮下結節或包塊,均應考慮肺吸蟲病。如有頭痛、癲癇、癱瘓等,應考慮肺吸蟲病腦型的可能。3.實驗室檢查 痰、糞便及各種體液內找到蟲卵是確診肺吸蟲病的依據。
裂頭絛蟲的幼蟲裂頭蚴經腸壁移行至皮下組織引起皮膚損害,表現為皮下結節或腫脹,圓形、柱形或不規則條索狀,特徵為遊走性,局部瘙癢,有蟲爬感和間歇性疼痛。3.蟯蟲病 好發於兒童,表現為肛門、會陰部的皮膚瘙癢及蟲爬感,反覆搔抓...
凡在流行區曾生食品或者半生食品過程蟹類、喇咕類、沼蝦類,或生飲溪水者,若長期咳嗽之咳血性或鐵鏽色痰伴遊走性皮下結節或腫塊;或發生不明原因的心包積液、頭痛、癲癇等症狀,均應考慮本病的可能。治療 1.病原治療 (1)吡喹酮對...
危害性:本蟲對人有致病性,臨床表現與典型衛氏並殖吸蟲引起者迥然不同。絕大 多數病例都不咯血,可有微量血絲痰和大便找不到並殖吸蟲卵。這些病例常有低燒,遊走性皮下結節或胸腔積液,可合併心包積液或蜘蛛網膜下出血等嚴重情況。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