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話

遂溪話

遂溪話,一般認為是雷州話在遂溪縣的口音。其內部又可細分為東西口音,與雷話之代表雷城音最為接近。

遂溪西南部即為遂西口音代表,與海康西部、徐聞西部口音一樣,部分人多把聲母S音讀為d音。遂溪東部即遂東口音,與雷城音無明顯差異、與湛江口音一樣,有的人把im韻、ib韻讀為iem韻、ieb韻 或em韻、eb韻以城月、建新、嶺北三個鎮為代表。[1]

雷州話(即雷州方言),簡稱 “雷話(雷話拼音:loi ue)”,屬閩語系一支 ,是海內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語。主要分布於國內的廣東省西南部 、廣西東南部 、海南北部以及海外的東南亞、歐美華人華僑聚集地區。雷州話通行範圍很廣 ,是雷州半島及周邊地區人民的日常生活使用語言。[2]

今湛江市屬的雷州市、遂溪縣、徐聞縣、麻章區、東海島、赤坎區、霞山區、坡頭區、廉江市南部、吳川市東部及粵西、桂東南、瓊北等縣(市)、區、鄉、鎮通行雷州話,國內人口覆蓋800多萬,海外人口約150萬,為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2]

以雷州話為基本特徵的“雷州文化”作成當今嶺南四大地域文化之一。[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遂溪話
  • 外文名:Loi ue
  • 別    稱雷州話
  • 通行範圍:廣東省西南部,東南亞,歐美等
  • 歸    屬:漢藏語系-漢語-閩南語
  • 人    口:900萬以上(2015年)
  • 地理位置:廣東省雷州半島
  • 文    化:雷州文化
  • 地    位:廣東省四大方言之一
得名來源,分布狀況,歸屬爭議,

得名來源

雷話源遠流長,起源於中原雅語,途經福建地區演化閩南語再遷於雷州半島及周邊地區演化為本土語言。
據有關史料記載中原漢族從秦、漢、唐、宋、元、明不同時期途經古蒲田暫居而後遷居於雷州半島及周邊地區。
早在秦朝初年(公元前221年)就有一批蒲田先民遷入雷州半島,到漢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雷城便形成了雷話的雛形,又宋朝年間,莆田先民大量移入雷州半島及周邊地區。先民在此繁居,廣散中閩文化於雷,後逐成自為一體之雷話。
雷話得名於古雷州,主體分布於整個雷州半島,因歷史上這一區域屬於雷州府管轄,所以稱為雷話。
現出版有《雷州話注音字彙》、《雷州話方言詞典》、《雷州話字典》和《雷州方言志》、《雷州文化概論》等。[1]
遂溪話

分布狀況

雷州半島則是雷話的大本營,主要分布在湛江市下轄的雷州市遂溪縣東南部、徐聞縣麻章郊區、東海島霞山區郊區、赤坎區郊區,與及廉江南部。
雷州半島之外的地區則有陽江少部分、電白吳川東部、廣西東南部、海南北部
海外地區分布則為東南亞歐美地區30多個國家,是一門分布很廣范的語言。
遂溪話

歸屬爭議

中國部分語言學者認為雷話是屬於閩南語的支片方言,而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門獨立的漢族語言。ISO國際語言代碼工作者則把它列為一門獨立的語言。
雷話的主體語言結構雖是閩南語,但事實上雷話與閩南語無法溝通,如果非要說它是閩南語支片有待爭議,把它說為閩語支片則是比較合適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