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姓(逯(姓氏))

逯姓(姓氏)

逯(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逯姓是傳統漢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404位。“逯”讀音作lù(ㄌㄨˋ),很多地區也讀作lǜ(ㄌㄩˋ)。因封邑而得姓,出處有二,一是源於嬴姓,二是源於羋姓。望出廣平郡。

歷史上逯姓名人有:逯普,逯中立,逯德山,逯澤宇、逯杲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逯姓
  • 得姓方式:以封地名為姓
  • 主要郡望:廣平郡、臨河郡
  • 主要堂號:廣平堂、臨河堂、孝子堂
  • 著名人物:逯普,逯中立,逯德山,逯與勤
歷史發展,姓氏源流,遷徙傳播,人口分布,傳統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字輩排序,姓氏名望,

歷史發展

姓氏源流

逯(Lù)姓源出有三:
1.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秦國邑名,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古邑名,時稱逯(今陝西鹹陽旬邑),後來有一秦國的大夫被封於該邑,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2.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邑名,亦以邑名為氏。據史籍《路史》記載,在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中的後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3.出自他族改姓。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步六孤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代北鮮卑族原有三字姓步六孤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北魏太和十七~十九年(公元493~495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期間,將步六孤氏改為漢字單姓逯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今回族、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土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傳播

上古周代時,秦國有一位公族受封於逯邑,後來逯邑公族子孫就以封地為姓,世代姓逯。逯邑那地方,就在現今陝西省境內,而逯姓始祖原是秦國的公族,秦國公族嬴姓,所以說逯姓是出於嬴姓的,嬴姓作為秦國公族,出過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國強盛,奠下稱霸基礎的秦穆公,嬴姓,名任好。任好重用百里奚等能人,擴展勢力,雄踞一方。可是秦國風俗粗野好武,有些禮儀很野蠻,比如葬禮中盛行殺殉,秦穆公死時釘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子車奄息等三人是秦國人崇敬的賢良。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也排斥文治。關於逯姓的來源,在許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肅和陝西一帶,當時的逯邑,也在這個地區。另外,根據《路史》上的記載,楚國的公族中也有逯氏。望族居於廣平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雞澤縣東。
唐朝初期,陳政、陳元光奉命入閩開闢漳州,將佐逯生隨從前往,並在當地安家落戶,成為今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逯氏鼻祖。
明初自直隸省棗強縣(今河北棗強)遷山東省青州府樂安縣(今山東廣饒)。歷數百載,傳二十餘世,自十世祖起,各房分支。是為山東廣饒逯氏始遷祖。
明洪武六年逯德山從南京遷青海樂都地區,至今已二十餘代。逯德山因平叛陳有諒有功,被封為大將軍。其子被封千戶長,押解流逝名人犯赴青海。是為青海樂都逯氏始遷祖。

人口分布

重慶市:合川區 北侖區、銅梁縣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朝陽區、順義區
天津市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 巴彥淖爾市五原縣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巨野縣大義鎮、淄博市聊城市萊蕪市濟寧市嘉祥縣、東營市廣饒縣、濰坊市臨朐縣章丘市臨沂市、濟南市平陰縣、沂南縣、濟陽市、高青縣、東明縣泰安市威海市鄄城縣、青島市、濱州市陽信縣
河南省的安陽市滑縣、鞏義市、洛陽市、偃師市、濮陽市、商丘市、鄭州市、清豐縣、蘭考縣、新鄉市開封市、汝州市、焦作市、汝南縣、長垣縣、林州、睢縣、駐馬店市泌陽縣、南陽唐河
浙江省的寧波市、杭州市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固原市、西吉縣、隆德縣
吉林省的長春市、洮南縣、長白山地區
山西省的陽泉市臨汾市堯都區、汾西縣、晉中市榆次縣、運城市、太原市清徐縣東於鎮
遼寧省的朝陽市葫蘆島市、綏中市、營口市
甘肅省的會寧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
湖南省的長沙市、衡陽市祁東縣
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撫寧縣、衡水市安平縣、棗強市、邯鄲市大名縣、成安縣、永年縣、邢台市、石家莊地區藁城市、趙縣、張家口市蔚縣
湖北省的襄樊市、荊州市、十堰市
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望奎縣、尚志市、大慶市七台河市
廣東省廣州市
陝西省的西安市、綏德縣
雲南省的昆明市
青海省的樂都縣
貴州省的貴陽市
除此之外,新加坡、香港特別行政區等地也均有逯氏族人分布。

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區,後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併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臨河郡:南北朝時期北齊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臨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縣。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
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臨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時期的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明嘉靖中期,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

宗祠對聯

姓啟逯邑,望出廣平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逯姓的源流和郡望。
臨河望族,漢室馬徒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逯姓的郡望。下聯典指漢代逯石。
少年獻賦,諸生相墳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修武人逯宏,字希遠,洪武初年跟從徐大章學習《書經》。十八歲時,上疏論時政得失,太祖非常喜歡,又命他寫《秋柳賦》。後以鄉貢分教松江,官至武進教諭。下聯典指明代廣宗諸生逯相,嘉靖年間母親去世,相廬墓三年,背土添墳,遇到大洪水,草廬竟未浸濕。
夏官著績,時政陳言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逯仁傑。下聯典指明代顯宦逯宏。
宋朝四進士,明代三能官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進士。下聯典指明代顯宦逯中立(給事中)、逯果(指揮僉事)、逯宏(武時教諭)三位官吏,以能稱。
文章華國傳名遠,甲第榮宗留芳長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進士事典。
逯相孝子,遠近稱異;魯曾宣慰,古今俱通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嘉靖中,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下聯典指元代進士逯魯曾,字善止,修武人。官至宣慰使,博通經史。

家譜文獻

山東樂安(廣饒)北堤逯氏族譜,(民國)闔家族眾修纂,民國中期手寫本。現被收藏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逯氏宗祠。
青海樂都逯氏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民國年間重修。現被收藏在青海省樂都市逯氏宗祠。
河南新鄉長垣逯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

字輩排序

山東平陰逯氏字輩:“峰振(本)庚煥(汝)堂仁義傳厚廣業兆敬賢長雲亭秀澤遠世代慶吉祥”。
山東嘉祥逯氏字輩:“若其新雨廣文體”。
山東桓台逯氏字輩:“明志景長……”
山東巨野逯氏字輩:“世守欽若其心與光文體家賢存憲”。
山東濱州逯氏字輩:“新鳳光家國祥兆連士生”。
山東寧陽逯氏字輩:“兆繼殿丙化貴元廣”。
山東章丘逯氏字輩:“成家立(安)業宗遠長流”。
山東茌平、東平逯氏字輩:“孝守先然恆傳召書吉希忠慶運”。
山東臨沂逯氏一支字輩:“德洪葉(業)彥廣成”。
山東臨沂逯氏一支字輩:“崇懷振光兆開興旺”。
湖北襄樊、棗陽逯氏字輩:“鳳光永作照華彩世傳英平立呈家政明揚建國恩”。
黑龍江長春逯氏字輩:“國戰常興盛家成永振昌”。
遼寧大連逯氏字輩:“世守欽若其新與光”。
重慶逯氏一支字輩:“明元德興仕華”。
逯氏一支字輩:“德連學繼永萬世保平章”。
逯氏一支字輩:“模範傳家久典型勉世長”。
山東省淄川縣東青村:“興家立業福來賢德”
山東新泰逯氏字輩:“良一志延”
黑龍江哈爾濱逯氏字輩:“長有仁久”
山東廣饒北堤逯氏字輩:①一世至十世:印、龍、清、榮、敬、單字、正、可(或單字)、顯、有;
②有德公、有輝公、有良公、有政公四房(十一世至二十一世):單字、希、鳳、大(九)、太(步)、田、福、樂、愛、文、玉;
③有忠公、有實公兩房(十一世至二十世):單字、學、克(先)、大、清、臣、東、國、金、曉;
④有才公房(十一至十九世):單字、學、芳、元、本、清(林)、好、同、志;
⑤有儉公、有珠公、有魁公、有林公、有進公五房(十一世至十八世):單字、學、克(鳳)、中(大)、訓(川)、紹、春、忠;
⑥有志公房(十一世至十七世):單字、學、克、堂、明、晉、永

姓氏名望

逯姓雖然不繁人不眾,但在歷史上卻成名甚早。早在漢代時,就有一位叫逯普的人,被封為蒙鄉侯,新莽時逯並,為大司馬;元有監察御史逯魯曾;明有孝子逯相、鎮撫逯德山……等。
逯中立:明朝文士,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他舉為進士後入仕,官給事中,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但人們都稱讚他膽識過人。
逯欽立:山東巨野人。字卓亭(1911-1973),筆名祝本。研究有關古典文學。著有《屈原離騷簡論》、《陶淵明集》,輯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散著見重慶《讀書通訊》、南京《學原》等刊。
逯曉斗,生於1956年,河北安平人逯家莊人,知名企業家、慈善家,河北安平“十大道德模範”之一。現任山西省陸達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