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灘山歌

連灘山歌

連灘山歌是一種流傳於廣東省鬱南縣一帶的民間歌舞,屬於鬱南縣雲浮市廣東省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灘山歌因源於連灘鎮而得名,由於它是南江地區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的藝術結晶和歷史產物,承載著當地許多重要歷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譽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連灘山歌
  • 分類:民俗
  • 地區:廣東省雲浮市
起源發展,演唱內容,表演形式,表演手法,遺產傳承,遺產保護,

起源發展

連灘山歌起源於明朝年間,流行於鬱南羅定雲浮德慶廣西蒼梧岑溪等縣,它是當地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口頭文學。連灘山歌最初的時候是四句板。到了清朝發展到多句板,它的特點是句句同仄押韻。

演唱內容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連灘山歌都是用南江地區地方方言演唱,內容豐富,形式活潑、情景交融,常用比興手法,抒發個人情感、反映社會重大事件、表達男女愛情、訴說舊社會的婚姻不幸、歌唱勞動生產情景、新屋入伙、祝壽、唱花鳥蟲魚、猜謎語等等。唱的內容包括時事、愛情、婚姻、生活、歷史故事等等。多數是即景演唱,心有所感發而為歌。這些山歌,有的是歌頌動人的愛情,有的是反映生活中發生的某件事,有的是歌唱勞動生產情景,還有的是猜謎語娛樂等等。

表演形式

連灘山歌旋律和調式基本固定,唱的時候,套以不同的內容。表演形式主要有獨唱、對唱、群唱(打擂台)三種。山歌擂台是最熱鬧的一種場面,也是對唱形式的發展。
圖1 連灘山歌表演圖1 連灘山歌表演
連灘山歌一般在節日、喜事(包括婚姻、嫁娶、祝壽賀歲、進宅、添丁等)、豐年、集合、勞動之餘詠唱,如《結婚敬茶歌》“堂前設茶敬新翁,新姑一於同敬重;子肖媳賢禮義重,憶記養育敢報功”。
連灘山歌深為民眾喜愛,民間歌手不僅勞動之餘唱以自樂,還受聘到主家演唱,為婚娶、祝壽、添丁、進宅等喜慶活動增添歡樂氣氛。也有聚眾演唱的,當地稱為山歌擂台,男女歌手各一人當台柱,男稱歌伯,女稱歌妹,坐在民眾中間,接受四面八方的歌手挑戰,以歌答歌。歌手不但觸景生情地表達個人對社會、對人間的喜怒哀樂的感情,抒發民間的心聲,而且常常聚於一處賽歌,民間稱作山歌打擂台。這些山歌猶如“活化石”,反映出南江流域的文化變遷,一直留存。每年正月,連灘都有盛大的復古山歌節,吸引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和遠近鄉鄰自發踴躍參與。

表演手法

連灘山歌表演手法有疊字歌、謎語歌、拆字歌、纏歌、大話(誇張)歌等。
圖2 連灘山歌街頭表演圖2 連灘山歌街頭表演
所謂“疊字”山歌,是連灘山歌一種傳統技法。疊字山歌包括疊字和疊詞兩種手法。在一首山歌中至少有一句以上要重複相同的字或詞句,去表現不同的事件內容,或深化相同的內容。 疊字歌需要有比較高的藝術技巧。例如“新建大廈新房間,新郎新娘笑開顏;新被新席新床板,新事新婚新禮辦”,一首四句的山歌疊了十個新字。
所謂“猜謎山歌”,是由謎語變化而來的。它可以猜字、猜物。“猜謎”山歌也是老少最喜歡的,它富有情趣,給人們帶來娛樂,帶來相融的氣氛。如:“千兵萬馬同一家,同祖同宗也同話;等到午時出去耍,唔出狀元出探花。”謎底是蜜蜂。謎語山歌可以先出謎底、唱謎面,也有先唱謎面、猜迷底。更有趣的是謎面謎底都是用山歌的形式出現的。唱“車來正由橋上過,水來難以渡江河;今日藝壇開花果,相敘此外唱山歌。”猜謎底和唱“連灘兩字無講錯,相敘此外唱詩歌;車字過橋連清楚,三水難灘歌作和”用山歌答出迷底。
山歌中的“大話(誇張)歌”,在歌唱人、事、物的時候,儘量地誇大,如:“談笑古話歌無端,雲霧山頂扒龍船;桅桿頂上種棵蒜,花開遮蓋五大縣。”又“石頭浮面耍江河,畫眉生春(蛋)大過籮;老鼠拖貓樑上過,鯉魚拖獺過江河。”往往令人捧腹。在民間中,經常會運用這種手法來對唱考急才,比智慧,逗人發笑,從而增添知識和娛樂性。

遺產傳承

連灘山歌除了當地民眾不同時間、不同場合,隨口而作外,還湧現了一批專門從事山歌的歌手,其傳承人第一代有蔡氏(女)等人;第二代有曾簡(女)、程姜(女)等人;第三代有鄭泉、陳瓊(女)、江口三(女)、伍鳳英(女)等人;第四代有蔡梅英(女)、劉十妹(女)、關榮森等人;第五代有莫池英(女)、陶才、莫雪珍(女)、謝水蓮(女)等人。這些山歌手從事山歌演唱數十年,經常活躍在城鄉歌壇,在鄰近地區有廣泛影響。連灘一帶越來越多的人已成為職業山歌手,他們的足跡遍布鬱南羅定雲浮德慶廣西梧州蒼梧等縣市區,他們出現在各種喜慶場面、文化娛樂場所。

遺產保護

悠久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讓古老的連灘山歌在面臨現代流行歌曲和現代多元文化的衝擊下,顯得彌足珍貴,2006年11月,“連灘山歌”被列為鬱南縣第一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07年2月和6月,先後被列為雲浮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縣、市、省三級文化機構開展了對這一珍貴遺產的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