瀧水(今廣東羅定市)民歌,是指以瀧水方言創作演唱的民間歌謠,包含瀧水謠、瀧水山歌、連灘山歌、瀧水別體山歌、採茶歌、靈山山歌、平台山歌、蜑歌、木魚、龍舟、順口溜、賣花歌、蔓地棚、童謠、祝辭、禾樓調、白鶴歌、麒麟歌、讚歌、禳歌、乩語、讖語歌、喪歌、喃嘸歌、簽語歌、字眼(哭嫁歌)、竹枝詞、能咕歌、瀧州歌、謎語歌、諺語等三十餘種歌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瀧水民歌
- 地區:廣東羅定
- 類型:民歌
- 種類:三十餘種
瀧水民歌流傳於古瀧水地區,包括羅定、鬱南、雲安以及雲城區一部份,信宜及廣西岑溪市的一部分。
粵俗好歌,瀧水地區自唐代始,民間盛行歌舞祭祀之風。最先為瀧水謠、瀧水山歌、別體山歌,明代後期又產生以當地土語唱的能咕歌,到清乾隆年間衍生出半詩半歌的文人山歌“瀧州歌”,最後形成連灘山歌、靈山山歌為主的山歌以及字眼調等。
歌手及作者有:
清代舉人陳書錦、黎耀宗等。
民國有陳汝松、黃兆勛、梁廷謀、吳鑒光等。
建國後龍寶三、伍鳳英、關榮森、江口三、跛手七、譚克新、謝三等。
當代傳人鄭全、莫福、莫池英、莫雪珍、陳水章、陶財、區大榮、黃繼昌、黃成昌、謝壽材、蘇芝華、何益榮、林秀蓮、姚木蘭等。
瀧水民歌為廣府方言區數量最多、最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歌謠,民歌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體裁多樣,其影響至周邊地區,甚至遠至雲南、貴州、東南亞各地。
瀧水民歌是廣東民間音樂的活化石,對於研究廣東民間音樂、廣府方言和民俗風俗等都有很大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