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神社

通霄神社是日本殖民者在中國台灣地區建造的建築,位於今台灣地區苗栗縣通霄鎮員山公園內,1937年建造,創設時屬於“新竹州苗栗郡通霄莊”外員山,社格是無格社,主祭天照大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二次大戰後拜殿部分改為通霄鎮忠烈祠使用,於2002年11月26日被陳水扁當局指定為“歷史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霄神社
  • 地理位置:台灣苗栗縣通霄鎮員山公園內
  • 建立時間:1937年
  • 建立者日本殖民者
簡介,沿革,建築,

簡介

通霄神社通霄神社

沿革

在日本殖民時期推動皇民化運動,台灣各地都在建造神社,但至今保存完整的神社,所剩不多。在台灣“文建會”補助下重新整修過的神社,在通霄小鎮裡瀰漫著濃濃的日本風情。日本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採取“恩威並施”的方針統治台灣,一方面利用台灣民間鄭成功信仰,透過宗教活動友好行為,一方面在台灣基礎建設上,推動天皇崇拜的國家神道,因此在各地建造神社。
日本神社選址,常選擇都市鄰近外圍、可俯瞰城區的小山崗或半山腰凹,除了象徵神、人交會,神聖、世俗接壤意象,也有“居高臨下,守謢萬民”的用意。虎頭山海拔高度雖不到 100米,但可俯瞰通霄鎮街道景致,所以被選為神社位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光復台灣,國民黨政權認為應該消除殖民痕跡,採取刻意的毀壞與消滅,神舍任何與“昭和”或與日本有關的字樣均被刮除。
1947年由第二任通霄鎮長湯長城將拜殿改為通霄鎮忠烈祠,維持祭祀的空間機能,除了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拜殿四面加砌磚牆開窗,原木桁梁屋架外側,改成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包覆,屋頂脊飾中央還加裝國民黨徽,凸顯當時的黨國意識型態。因除供奉先烈義士外還有供奉延平郡王鄭成功,地方上遂又稱為鄭成功廟。

建築

1999年時建築物受到九二一大地震影響,之後於2002年7月24日緊急發包建造保護用的鋼棚架,正式的整修工程則於2004年5月17日開始,於2005年1月24日完工。建築通霄神社社域由神官宿舍(或為休憩所)、社務所、第一鳥居、手水舍、參道及石燈籠、第二鳥居、拜殿、幣殿、本殿等建築組成。本殿周圍有玉垣圍繞,與幣殿、拜殿皆為神明造式樣,而本殿與幣殿只存基座,拜殿則雖留存部分原有木構但外觀已改為閩南建築式樣,至於手水舍則為流造式樣,社務所為入母屋造,宿舍(休憩所)為寄棟造。
屋脊改成燕尾翹脊閩南式建築屋脊改成燕尾翹脊閩南式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