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10年(1921年)2月,通遼站開始建設,為四洮鐵路鄭通支線修至通遼,即鄭家屯至通遼。12月,通遼站建設完成。
民國11年(1922年)1月,通遼站正式投入運營。
民國16年(1927年)11月,通遼站的京奉鐵路大通支線修至通遼,即大虎山至通遼。
民國20年(1931年),通遼站將鄭通支線和大通支線合併為大鄭鐵路,通遼南站停用,通遼北站成為兩線合併後的通遼站。
1953年,通遼站被原錦州鐵路局確定三等站。
1965年,通遼站被原錦州鐵路局升為二等站。
1968年,通遼站新建的1300平方米的候車室投入使用。
1972年,通遼站改建,由一站一場變為一站三場。
1981年1月,通遼站建築面積達44311平方米的候車大廳新樓建成。
2005年10月,通遼站由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和通遼市投資興建了嶄新站房。
2016年6月,通遼站進行高速鐵路改造擴建工作。
2018年12月29日,通遼站新通高鐵正式開通運營。
建築規模
建築設計
1981年,通遼站新建車站候車室1595平方米。2005年,通遼站4490平方米候車大廳投入使用。
截至2018年11月,通遼站南站房建築面積10918.55平方米,通遼站高架站房建築面積12698平方米,站台雨棚覆蓋面積30464平方米。通遼站站房東西走向148米、南北跨度214米,整體面積達4萬平方米。
通遼站南站房中央大廳地上二層,首層層高8.0米,二層層高16.7米,兩側附屬用房地上4層,地下二層。南站房建築總長度148米(軸線),總寬度32米(軸線),候車廳長96米(軸線),寬36米(軸線),售票廳長25米,寬12.1米,售票廳人工售票視窗7個,自動售票機5台,出站廳長32米(軸線),寬9米(軸線)。
通遼站高架站候車室部分總長度151.59米(軸線),總寬度78.8米,總計建築面積為11866平方米,中間部分為旅客休息候車區域,兩側為檢票、旅服及衛生間等配套房屋。車站為開放式的高架候車大廳,最多可以容納6000人同時乘車。
整體布局
截至2018年11月,通遼站新建部分為高架部分及南側子站房。新建部分與既有北站房建築中軸線重合,高架部分北側與既有北站房連線。連線後既有北站房內的二層候車廳可繼續作為候車廳使用,旅客可在本候車廳檢票,通過高架站房內的進站通廊至站台上車。通遼站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北側站房、高架候車區和南側子站房。新建的通遼站實現了南北兩側雙向進出。既有通遼站位於站場北側,為線側平式站房,原進出站方式為利用天橋進站、旅客地道出站。
站台線路
運營情況
自助購票
截至2018年11月,通遼站在南北站房分設兩個售票大廳,共設定人工視窗13個,設有智慧型自助售票機、自助身份證補辦機、自助退票機,其中自助售票機為22台。
便民設施
截至2018年11月,通遼站高架候車室設有按摩椅1800餘位。有需要的旅客可以通過掃碼免費使用。
客貨流量
1978年,通遼站旅客傳送量96.4萬人次,貨物傳送量17.6萬噸。
截至2018年11月,通遼站年傳送旅客440萬人,年貨物到發400餘萬噸。
交通換乘
公共線路
序號 | 車次 | 始發站 | 終到站 | 乘車地點 | 首/末班車 |
1 | | 火車站北廣場 | 火車站 | 北廣場公交站東行150米 | 06:24-19:00 |
2 | | 火車站北廣場 | 06:24-19:00 |
3 | | 金煤家園 | 06:40-18:50 |
4 | | 電廠 | 北廣場公交站西走200米 | 06:45-18:20 |
5 | | 藍港藝術培訓 | 06:20-19:40 |
6 | | 綠島花園 | 06:20-19:40 |
7 | | 綠島花園 | 06:20-19:40 |
8 | | 萬力城 | 07:05-18:40 |
參考資料 |
長途汽車
通遼站北廣場北行200米既到客運站,該站提供長途汽車服務,乘客可搭乘相應汽車到達通遼市所屬區縣及鄰近城市。
價值意義
通遼站新通高鐵與京瀋高鐵相連線,使內蒙古首次接入東北地區乃至全國高鐵網,對加強內蒙古東部地區與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交流,推進內蒙古東部地區和東北三省振興發展,促進內蒙古東部地區與京津冀協調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新華社 評)
地圖信息
位置:通遼市科爾沁區南順大街1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