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目標制度

通貨膨脹目標制度,一種貨幣政策框架。當局公布與經濟可持續增長相適應的、量化的通貨膨脹目標或者目標區間,憑藉對經濟金融環境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深入理解,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和判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政策工具和配套手段,以實現預定目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通貨膨脹目標制度
  • 所屬學科:經濟學
舉例,特徵,

舉例

紐西蘭被公認為是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度”的先鋒和典範。
1990年2月1日開始生效的《紐西蘭儲備銀行法》規定紐西蘭儲備銀行的政策目標是:“實現和保持一般物價水平的穩定”,稍後於1990年3月2日由財政部和儲備銀行共同簽署的第一份《政策目標協定》明確規定要求實現的通貨膨脹目標區間(3%~5%)和達到目標的時間期限(1990年年末),與此同時,紐西蘭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措施來保障通貨膨脹目標的實現。此後,加拿大、英國、瑞典、芬蘭、澳大利亞、西班牙、以色列、秘魯、捷克、韓國、墨西哥、波蘭、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南非、泰國等國家先後實行這一貨幣政策框架。各國貨幣政策傳導機製取決於其經濟和金融環境早已取得共識。現代金融體系隨著金融全球化的推進在世界範圍內逐步建立,內外部的力量促成了各國的金融結構的發展變化。貨幣和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日益複雜,貨幣主義用“黑箱理論”來對待覆雜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用簡化形式的實證方法得出貨幣供應量與經濟周期的同向相關,從而建議“單一規則”。同樣,“泰勒規則”忽視利率以外的經濟變數在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作用,利用簡單的計量方法得出利率的路徑。
但實際上,經濟金融體系的複雜性和恆變性使得無論是規則還是相機抉擇式的,以貨幣數量或者貨幣的內外價格為中介目標的貨幣政策框架至多應付一時,卻沒有持久的效力。面對經濟金融體系的複雜化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多元化,“通貨膨脹目標制度”提出了貨幣政策操作的新思路:放棄中介目標,憑藉充分相機抉擇的工具操作直接盯住通貨膨脹,實行物價穩定的目標約束下的相機抉擇的工具操作。

特徵

完備的通貨膨脹目標制度具有以下特徵:
①具有量化的以具體的價格指數表示的通貨膨脹目標。儘管貨幣政策還考慮其他第二位的目標,但達到該通貨膨脹目標是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沒有諸如利率、匯率或者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這一類的名義目標。
②決策過程可以被稱為“盯住通貨膨脹預測”,也就是說,通貨膨脹預測具有顯著的作用,貨幣政策工具就是根據能使通貨膨脹預測與目標一致的方式設定的。不排除產出缺口以必要的方式進入工具設定。
③貨幣政策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中央銀行對實現通貨膨脹目標承擔責任,並且提供關於通貨膨脹預測的報告。
同時,對通貨膨脹目標的制度承諾至關重要,這些承諾包括:
①中央銀行具有工具獨立性,意指中央銀行具有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的獨立性,有時還包括設定實現通貨膨脹目標的途徑的獨立性。
②中央銀行對實現通貨膨脹目標承擔責任。通貨膨脹目標制度以科學的、能動的精神對待經濟金融體系的深入發展對貨幣政策提出的挑戰,適應了實踐發展的要求,正成為越來越多的奉行“迎難而上、有所作為”的貨幣當局的選擇,但這一貨幣政策框架對中央銀行的政策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