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縣陳河鄉

陳河鄉居米倉山南麓,處通江縣西部,居東經107°03′——107°07′,北緯32°04′——32°12′,扼沙涪路之咽喉,是通江與南江交通之鎖鑰。距通江縣城37公里,幅員面積115平方公里,擁有耕地10695畝,林地10.098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江縣陳河鄉
  • 行政區類別:通江縣西部
  • 下轄地區:轄9個行政村
  • 面積:115平方公里
  • 人口:14833
概況,農業經濟,商業經濟,旅遊發展,工業發展,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歷史人物,地圖信息,

概況

轄9個行政村,77個農業合作社,1個社區居委會,3324戶,總人口14833人,其中鄉村人口12268人;

農業經濟

境內氣候溫和濕潤,土壤肥沃,耳林資源豐富。常年以來,形成了以糧油、銀耳、畜牧、勞務收入為主的“四元”經濟結構。糧食年產量達6000餘噸,銀耳年產量達30餘噸,年出欄生豬2萬餘頭,2012年勞務收入突破4000萬元。
通江縣陳河鄉政府樓通江縣陳河鄉政府樓

商業經濟

陳河商貿繁華,陳河椴木銀耳遠銷海內外,早在清宣統年間,陳河陳家壩商人陳利生就在上海、重慶等地開設“金利成”商號,將通江銀耳銷往全國乃至全世界,通江銀耳因此名聲大震,帶動一批商人從事銀耳貿易,陳河因此享有“小上海”之美譽。如今,陳河鄉境內從事商業經營的店鋪多達500多家,分布於場鎮和農村,年實現商業收入2000餘萬元。

旅遊發展

陳河鐘靈毓秀,境內層巒疊嶂,森林密布,小河從北向南緩緩流出,貫穿全境,78%的森林覆蓋面構成了一個天然大氧吧,九灣十八包綿延數十公里,常年雲霧繚繞,景色迷人,是踏青尋芳的聖地,乃避暑納涼之幽居。中國通江銀耳博物館、災後重建聚居點等人文景觀更是錦上添花。
銀耳博物院銀耳博物院

工業發展

陳河鄉居川東北油氣田構造帶的中心地段,境內天然氣儲量豐富,現已開發產氣井2口,日產氣量五十萬方以上,川東北采輸站正式投產,供巴中三縣一區民用天然氣使用。

基礎設施

交通上,全面完成了18.88公里沙涪公路硬化工程、完成了6個村全長30餘公里的村道公路通暢工程、整治社道公路54條87公里、院戶路95條102公里。形成了東西相通、支幹相連的網路;水利設施上,完成了三座小二型病險水庫的整治和渠系配套工程,全面完成了場鎮一、二期防洪堤建設,建成了麻柳林以路代堤工程;完成了場鎮硬化、綠化和濱河路建設;人居環境優上,有70%的飲水困難民眾享受到安全飲水項目成果,250口農村沼氣提供了潔淨能源;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社會事業

全鄉共有行政事(企)業單位24個,其中鄉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站9個;鄉級學校1所,村級國小8所;文物館所1座。電力上消除了 “無電戶”, 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 通訊覆蓋率達100%。

歷史人物

張榮森  (1917—1984)四川省通江縣陳河鄉人。一九三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三六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一軍師司令部參謀。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綏德警備司令部參謀,副科長,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一旅司令部二科科長,一團連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熱遼縱隊三十旅六十六團參謀長,熱北獨立騎兵支隊支隊長,熱北軍分區副參謀長,冀察熱遼軍區獨立六師副參謀長,第四野戰軍四十八軍一四二師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師長,師長,軍長,廣州軍區副參謀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南京高級陸軍學校校長。一九六四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滕發玖,1916年11月生,四川通江縣陳河鄉陳家壩人。1932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5月在途經茂縣時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戰士、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營和團特派員、營政治教導員、師教導大隊政治委員、師後勤部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四川省公安總隊副政治委員。參加了川陝革命根據地反二路圍攻、反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征,百團大戰及白晉線、臨汾、晉中、太原戰役。1955年被授於中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1962年晉升為上校軍銜。1982年升為正師級離休,1985年享受副軍級待遇,1988年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秦華禮,一九一三年,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陳河鄉,曾用名鄭情懷。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一九三五年三月,接連參加了空山壩戰役、萬源保衛戰、強渡嘉陵江、攻克劍門關、中壩和千佛山等戰役後,開始長征。長征時,紅軍有三所學校:中央黨校、紅軍大學和通信學校。一九三五年九月,調到通信學校,學習無線電技術,一九三六年六月畢業,分配在紅四軍軍部,任無線電台台長。一九四五年五月,任八路軍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司令部通信科長。
建國後,為了支持國家建設的需要,轉業到地方,分別在四川、雲南 和北京等地的郵電部門擔任領導職務。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任南京郵電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到一九八三年離休。
離休20多年來,秦老始終繼續發揮著一個職業革命家的餘熱,他有老紅軍的優良傳統和老黨員的對黨忠誠,經常讀書看報,關心國家大事,經常給大學新生、中小學生作演講,講革命傳統、講革命歷史、講為人處事,以親身經歷給下一代進行思想教育。多年來,他在各種場合演講無數場,僅從近三年看,他在校本部、仙林校區、吳江校區、社區所作關於“弘揚長征精神”的演講就達數十場之多。只要秦老應允的演講,他總是風雨無阻。有一次應邀前往社區某國小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儘管大雨瓢潑,褲淋潮了、鞋泡濕了,可他仍然按時趕到,迎候的老師和小學生們感動得熱淚盈眶。還有一次,他應邀到南京理工大學給全體畢業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儘管天降大雨,他還是堅持前往、準時到達,同學們很受感動。他還自立規矩,每次演講不要酬金,不接受吃請,只收聘書、紅領巾、鮮花。其實,在年輕人眼中,秦老的一言一行都為他們作出了表率。
教育,並不僅僅體現在演講中。除了廣泛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秦老還帶頭獻愛心,扶危助困。從95年起,他資助家鄉四川省通江縣農村兩個貧困學生,直到國小畢業。96年10月,他又捐給四川省通江縣涪陽區陳河鄉中心國小人民幣一萬元,和四箱書籍約120餘冊。從95年起先後為家鄉中國小、失學兒童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2萬多元。現在他心裡記掛的,依然是老家學校的那群孩子們。“孩子是家鄉的明天,教育是發展的根本”,秦華禮同志如是說。

地圖信息

地址:巴中市通江縣南江沙河--通江涪陽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