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
“通慧教育理念”是在“人性觀”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解讀了“教育主體人的本質是什麼”這個教育本源的問題,主要由核心理念“通慧為一”及“通慧教育真言”、校訓“格物致知 蘭心修德”及“十五德”、“通慧教育目標”等組成,是通慧教育體系的理論基礎。
核心理念“通慧為一”源自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通”是通達,“慧”是智慧。通達的智慧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相通和統一的普遍規律,就是所有的規律都在“道”中,也就是“一”。在教育的層面,這個“一”是教書為育人服務的內在統一關係,即“道”統領“術”的教育,只有這樣的教育才能真正滿足人的生命成長需求和生存發展需求。
通慧教育真言是核心理念“通慧為一”的內涵顯現,體現了教書為育人服務的內在統一關係,是通慧教育體系落實的思想、方法和標準,是中西教育精髓的融合,是“道”統領“術”的心、腦、體共運的人本教育,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動態理念。
慧通教育真言: 通慧教育真言:
煉命能增強度(金)煉能力增強度(金)
覺身智知精度(木)覺思維知精度(木)
悟性慧有深度(水)悟慧性有深度(水)
修心理養高度(火)修理念養高度(火)
化德一成氣度(土)化德能成氣度(土)
通慧教育核心理念下的校訓是“格物致知 蘭心修德”,“格物致知”是革除私慾達到致良知的狀態,“蘭心修德”是以覺悟之心來修身立德,追求生命成就,並進一步體悟“格物致知”的過程。校訓符合儒家經典《大學》中“明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止於至善”的思想內涵,體現了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的過程,也為人實現生命的成就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為了全體師生深入理解並踐行校訓的內涵,學校闡發出了“十五德”,即“格物致知,蘭心修德”的價值尺度。正德、齊德、禮德、仁德、誠德是“格物致知”的過程,從志德到善德是“蘭心修德”的過程,也是進一步體悟和印證“格物致知”的過程。
在“十五德”較為完善地闡述了“格物致知 蘭心修德”的實踐方法之後,又考慮到如何使之內化成師生的思想和行為,並貫穿到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當中。為了深入體證“十五德”,學校進一步提出“十二主題月”,圍繞不同主題開展社會活動,讓“十五德”的理念拓展延伸,切實融入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以使辦學思想落地生根,這集中體現了學校育人的核心思想與操作方法。
十二主題月
一月(校友交流)月,二月(孝親齊家)月,三月(讀書養心)月,四月(科技體育)月,五月(弘揚國學)月。六月(感恩回報)月,七月(國際遊學)月,八月(公益實踐)月,九月( 尊師啟智)月,十月(文化藝術)月,十一月(通慧教育月)月,十二月(多元文化)月。
在上述理念的基礎上,生成了通慧教育目標:把傳統的聖賢教育與西方的智慧型教育相融和,旨在為社會提供中外融通的人本教育,為未來社會培養人生和樂的踐行者、家庭和睦的模範者、社會和諧的推進者、世界和平的擔當者、生命和善的傳承者。
基於以上理念,揭示出教育是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引領和實踐,使人具備終生自我建構和完善的能力,最終實現生命成就的社會活動。有什麼樣的人性觀,就有什麼樣的教育觀。教育觀就是從人性需求出發,結合時代需要,解決未來社會的人才問題,即教育的定位問題,並由此提煉出教育教學的相關理念。
核心理念:通慧為一
人性觀:人性本善 去偽存真
生命觀:修心養性 安身立命
教育觀:古今通慧 中外和一
校體觀:依道統領 禮法相濟
校 訓:格物致知 蘭心修德
校 風:根植華夏 德范萬邦
幹部觀:知行合一 率先垂範
教師觀:正己化人 止於至善
教 風:仁愛高遠 求真慧育
學生觀:志道據德 依仁篤行
學 風:明志誠行 崇德興仁
課程觀:內融外通 真言統領
課堂觀:同場共化 性命雙修
家校觀:家校合體 統觀化育
管理方法
通慧教育管理是基於核心理念“通慧為一”的引領,以從滿足生命成長和生存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確立了一種以生命引領的管理機制,對學校的穩定和持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著尊重人性、內部平衡、定則定向、長久發展的管理思想,通過制度統籌、縱向垂直、橫向聯合、民主監督的落實方案,體現出職責清楚、目標明確、上下貫通、部門協作、會議統籌、部門執導、聯合辦公、民主評價的運行特點。具體操作是將學校全部工作分由五個部門負責,縱向垂直,橫向聯合,形成生命引領和動態定位相融合的管理環境,以工作計畫拉動、辦公會推進的管理形式,養成積極主動、相互協作的作風,生髮教育情懷、營造蘭心喜悅的工作狀態,實現師生的自我管理。
課程
通慧教育課程圍繞學校“通慧為一”的核心理念,立足人本需求,明確目標定位,以修學煉悟化為基點設定課程,形成內在以理相通,外在中西融合的教材體系,是學校辦學理念的載體。按什麼標準制定教材就按什麼標準把握課堂,課程課堂同時體現了三觀統領下心、腦、體共運的原則。讓學生在“修”中進行人生觀建構,以提升心性;在“學”中完成知識體系建構,形成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在“煉”中達成綜合能力運用,實現自主駕馭人生;在“悟”中進行世界觀建構,以增長智慧;最終在“化”中形成終身自我完善的綜合德能。
在課程設定方面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
外來文化的融和,開設出太極、書法、武術、圍棋、國象、古琴、國學、家政、時政、發明、英文演講、名曲名畫欣賞等大量具有中外特色的校本課程。尊重學生自我建構和完善規律,確立大課程、大課堂的大教育觀,提升生命價值和意義。為了完善教育的功能,考慮到教育的人本需求即每一個層面的充分需求,學校將課程分為教師課程、學生課程和家長課程。
課堂
通慧教育課堂導學遵循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的導學原則,確立大課程、大課堂的大教育觀,以教材為用,尊重學生自主建構和完善規律,以通慧教育真言修學煉悟化為落實方案,以通慧教育課程為教學內容,通過前置性學習、互助學習、探究性研究、小組展示、操作演練、規律提煉及全面提升等尊重導學規律的課堂形式,構建成就生命的動態課堂。
老師是導學過程中心靈正念的思想者、設計者和引領者;學生是自我建構和完善的實踐者。通慧教育課堂導學,就是以通慧教育真言修學煉悟化的持續套用來落實的,通過導學案、導學預案、學案為媒質開展。其中,導學案是老師自身修學煉悟化全過程的方案;學案是學生自身修學煉悟化全過程的方案;導學預案是老師引領學生修學煉悟化全過程的預備方案。
家校
通慧教育家校是通慧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向親職教育及社會教育的一種延伸。學生來源於家庭,來源於社會,教育就要回歸家庭,回歸社會。通慧教育家校體現了教育的社會性,通過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緊密聯繫,形成教育的合力,提升教育品質。
通慧教育家校是由家校宗旨、家校講堂、家長課堂、親子活動、社會公益等五大部分組成。
通慧教育家校在學校引領和主導下開展各項工作。以家校宗旨為引領,以家校講堂為平台,以家長課堂為主要落實形式,在親子活動當中體悟親子關係的內在聯繫,在社會公益活動中生髮人文情懷,培養服務社會的意識,提升社會責任感,促進促進家庭和家校之間的融和,逐步形成穩定的育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