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自由》是由E.弗羅姆著。它是作者的第一部著作,寫於納粹統治時期。本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弗羅姆關於人的本質決定於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的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逃出自由
- 作者:E.弗羅姆
- 創作時間:納粹統治時期
- 內容:人的本質決定於文化的或社會因素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E.弗羅姆著。它是作者的第一部著作,寫於納粹統治時期。於1941年出版。對於現代人來說自由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是弗羅姆畢生從事的人與社會的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本書的中心議題。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7章,作者系統地分析了心理學中的自由問題、自由作為個人存在特徵的發展情況、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中的不同人格、現代資本主義對人格的影響、逃出自由的心理機制、納粹主義對人格的影響以及現代人面臨的危機和對策。在本書的附錄中,作者系統論述了人格及其社會過程。他指出,人類的全部活動都取決於兩種心理需要;一種是與別人交往以消除孤獨感,另一種是追求自由以消除阻止個性化發展和成長潛能發揮的障礙。但是在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環境中,個人隨著自身的發展,逐漸脫離了與別人的聯繫,產生了強烈的孤獨感和不安定感。這時人們活動的動機在於逃出他們的永遠發展著的自由而回到一種更為安全的生存狀態中。在人類生存中,這種主要的動機力量並不在於滿足本能的內驅力的需要,而是渴望恢復到一種有所依靠的條件中去。他舉例說,納粹主義之所以能吸引住人們,是因為它能使人們從一種無法忍受的自由中逃脫出來,而回到一種安全的依從狀態。從積極地追求自由到消極地逃脫自由,這種轉變反應了資本主義這個病態社會中人的異化。通過分析,弗羅姆指出人有三種逃出自由的心理機制:盲目依從於他人、對世界的憎惡與破壞以及機械地自動適應。他還以社會學家和新精神分析學家的雙重身分對現代人作出了這樣的斷言:現代人“並沒有獲得能使他的個人自我得以實現,即他的智力、感情和感官方面的潛力得以發揮這一意義上的積極自由。自由給人帶來了獨立和理性,但同時又使人陷入孤獨、充滿猶慮、軟弱無力。這種孤獨是人所難於忍受的。擺在人面前的道路只有兩條:一是逃出自由的不堪忍受的負擔,重新去依賴,屈從他人;二是進一步去爭取建立在尊重個性、把人置於至高無上地位這一基礎上的積極的自由”。本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弗羅姆關於人的本質決定於文化的或社會的因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