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社亦稱“祭灶”、“送灶”。傳統節日習俗。本為古代“五祀”之一。漢代祀灶日在夏初,至晉代乃定於臘月二十四日,此後則普遍於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祀社
- 別稱:“祭灶”、“送灶”
- 地位:古代“五祀”之一
- 時間: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送灶一般指本詞條
祀社亦稱“祭灶”、“送灶”。傳統節日習俗。本為古代“五祀”之一。漢代祀灶日在夏初,至晉代乃定於臘月二十四日,此後則普遍於二十三或二十四日送灶。
送灶是傳統節日民俗和民間宗教活動之一。傳說臘月二十三日(俗稱小年)是“灶王爺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小年過後的第七天就到年三十了,傳說灶神爺要在廿五...
送灶粑粑是安徽合肥市以南的幾個縣市,如廬江縣、巢湖市、無為縣、蕪湖市、馬鞍山市、宣城市等地方的傳統小吃,民間節日祭品。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送灶節,當天...
《庚子送灶即事》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01年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寫於送灶日。首句寫送灶時的祭品,次句是說因為家境貧寒,只能典當了衣服來籌辦香燭等貢品。...
【作品名稱】送灶日漫筆【創作年代】1925年2月5日【作者姓名】魯迅【文章收錄】《華蓋集續編》...
無為送灶粑粑為安徽合肥巢湖市壩鎮、槐林、無為、廬江等一帶的特色傳統小吃,節日食俗。每當臘月23號這一天,家家都做送灶粑粑。一般上午準備米粉、餡心等原料,下午...
送灶粑用料 材料 用量 粘米粉 1.5 糯米粉 1 肉末 豆腐乾 乾香菇 榨菜 蔥 姜 開水 送灶粑做法 1. 準備餡兒料:肉末加生抽、料酒醃製,豆腐乾切丁,...
送灶粑粑貼鍋的一面色澤金黃,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貼鍋面,光滑油潤,軟而不粘;餡心多汁,鮮鹹味美,清香可口。送灶粑粑的餡料多變,除蘿蔔肉餡外,還常有“...
祭祀灶神,又稱為“謝灶”、“送灶”、“辭灶”、“小年”、“小年節”等。謝灶傳說 編輯 兩千多年來,中國一直有十二月二十三日(農曆)祭灶的習俗,以此來感謝...
』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灶;除夕又買新灶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灶。中國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風習,故祭灶僅...
送灶習俗在中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只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他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說:“灶君...
』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後將舊像焚之,謂之送灶;除夕又買新灶王畫像供上,謂之迎灶。中國民間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風習,故祭灶僅...
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
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糰子之類,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講人間罪惡,世稱“...
歷史上,臘月二十四夜,吳人稱廿四夜,是送灶的日子,因稱此夜為小除夕。 [1-2] 四川、貴州部分地區:除夕夜——“小年”在我國西南的部分地區,人們會在除夕夜...
送灶寄託著中國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吉祥如意,歲歲平安。[1] 中文名 過小年 別稱 小年 節日時間 農曆臘月二十四日 節日類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