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渭赴京師序

《送李渭赴京師序》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給好友李渭的小品文。作者在文中鼓勵李渭應赴京師求仕,寄寓了自己久貶邊地的憤郁之情。全文篇幅簡短,語言精練,明快嚴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李渭赴京師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小品文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宗元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李渭1赴京師序
過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遷2者罕至。又況逾臨源嶺,下灕水3,出荔浦4,名不在刑部,而來吏者,其加少也固宜。前余逐居永州,李君至,固怪其棄美仕就醜地,無所束縛,自取瘴癘。後余斥刺柳州,至於桂5,君又在焉,方屑屑為吏。噫!何自苦如是耶?
明時宗室屬子當尉畿縣6,今王師連征不貢7,二府方汲汲8求士。李君讀書為詩有乾局9,久游燕、魏、趙、代間,知人情,識地利,能言其故。以是入都乾10丞相,益11國事,不求獲乎己,而己以有獲。予嫉其不為是久矣。今而曰將行,請余以言。行哉行哉!言止是而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李渭:唐宗室子。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二》上知,渭乃長洲主簿李暄之子。
  2. 左遷:貶謫降官者。
  3. 漓(lí)水:即灕江,桂江上游,在今廣西東北部。
  4. 荔浦(pǔ):縣名,在今廣西境內,以位在荔江而名。
  5. 桂:即桂州,治所即今廣西桂林市。
  6. 畿(jī)縣:京城所管轄的縣。
  7. 今王師連征不貢:指吳元濟與王承宗之亂未平。王師:中央政府的軍隊。
  8. 汲(jí)汲:急切的樣子。
  9. 乾局:辦事的才能、氣度。
  10. 乾(gān):乾謁,乾進。
  11. 益:有益於。

白話譯文

越過洞庭湖,上湘江地區,不是獲罪降職的人是很少有人前去的。又何況越過臨源嶺,到灕江地區,走出荔浦縣界?名字不在邢部備案而來這裡做小官的,那就更加稀少也是很自然的了。先前我被放逐在永州作司馬,李先生來了,我就奇怪他為什麼要放棄美好的官位,來到這種地方,沒有誰強迫他,而自己卻選取了這瘴癘之地。後來我又被貶斥在柳州作刺史,到了桂州,先生又在那裡勞勞碌碌地做小吏。噫!為什麼自找苦吃幹這差使呢?
清明時代的皇家宗室子弟,應當在京城附近做縣尉啊。現在國家的軍隊接連討伐不向皇上進貢的叛逆,中書省和樞密院正急著尋訪賢能之士。李先生讀書寫詩有辦事的才能和氣度,並且在燕、魏、趙、代等地郊遊很久,了解那裡的地利人情,能說出那裡的情況。因此進京求見丞相,提些對國家大事有益的建議,這樣不要求錄用自己,自己也就被錄用了。我恨他不這樣做好久了。現在他說他要走了,要求我寫幾句話給他。走吧,趕快走吧!我要說的只不過這些罷了。

創作背景

《送李渭赴京師序》作於李渭由柳州趕赴京師長安之前,當時柳宗元被貶謫於柳州任刺史,應李渭之請寫下這篇短文以贈。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文章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通過敘述與李渭的交情,表露了作者對他不隨流俗、輕淡利祿的美好品質的稱讚。這種稱讚柳宗元以他擅長的敘事筆法表達出來,如涓渦流水,清朗濕潤,飽含著作者對李渭愛憐的感情。而交錯的句式,地名的疊用,又把倆人的命運連在了一起。洞庭,湘江、臨源嶺、滴水,荔浦、都是今天湖南、廣西一帶的古地名。作者用這些珠串般的地名勾起往事,意圖不在於抒寫自己的壓抑著的感傷的情懷,而是更深沉有力地借責備之語表明,在過去的歲月中,李渭本可以不在永州、桂等地做官為吏,辛苦勞碌的。因為他一不是有罪被發配的人,二不是刑部謫貶的人員,卻能夠不自以為苦地堅堅持到今天,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就反襯了李渭堅毅果敢,敢於向命運挑戰——不靠宗室加封,靠自己的本領,才能聞天下的獨特品質。這樣寫來,就避免了離別的感傷和抑鬱,展示了作者非常理解體諒李渭不忍離去,讀來不失明快,又深沉有力。
第二部分敘述作者對李渭的評價,交代寫序的原委。在作者看來,當國家政治清明之時,皇家宗室之子應當在京城一帶擔任軍尉要職。如今朝廷軍隊連攻藩鎮未能取勝,京城和陪都“二府”,正是急於求賢用人之際。這是作者對當時政治、軍事形勢的分析。接下去扣住文題展開筆墨。作者以為,李渭不僅讀書、作詩均有才能、氣度,而且頗有實踐經驗。他久遊河北、山西、陝西等地,了解當地民情和出產情況,能夠說清來龍去脈。就以這些優長之處進京求取丞相之職,作出一番有益於國家的事業。這樣,即使不求有利於自己,自己也自然會有所獲益。然後,作者聯繫到自己,說自己空懷報國之才,卻因參與王叔文改革事被貶於邊荒之地,不能有所作為,久久耿耿於懷。此處雖然僅僅一句帶過,但是作者的滿腔悲憤之情,卻溢於言表,讀之令人心動。最後,交代寫序緣由,一筆總扣文題。其實,作者在文中所言,無一一句與臨別贈言無關。他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期望李渭進京後能夠謀取一個重要職位,以便報效國家。這裡暗含著作者把自己的政治抱負寄託到李渭身上的意思,因而才顯得十分莊重、嚴峻。
《送李渭赴京師序》在寫法上一掃感傷的纖弱氣息,明快不失深沉,催人向上又不失冷峻,加之句式錯落,時空的大幅度跳躍,都使文中洋溢的思想、情感頗具力度,讀起來容易受感染。

名家點評

·孫琮《山曉閣唐宋八大家選·柳柳州集》卷二:送李渭今日游京師,卻異其前日何以至永、桂,異李渭前日至永州,因感到今日自己居永、桂,一起寫來,已自悲涼。中、後為李渭勸駕,實自嘆自己羈繫,有心人不當如是耶。
·何焯義門讀書記》:“予嫉其不為是久矣”,“嫉”,字不穩。凡有此者,皆氣質之偏也。
·常安《古文披金》卷十四:送渭今日之去,因怪渭前此之來,已含一腔牢騷。至謂渭宗室有才可以入乾丞相,蓋深嘆己之不能然也。

作者簡介

柳宗元畫像柳宗元畫像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縣)人,世稱“柳河東”。德宗貞元九年(793年)進士。授校書郎,調藍田尉。順宗即位,王叔文、韋執誼用事,受重用,不久王叔文敗,貶永州司馬,放浪山水間,以詩文自娛。元和十年(815年)移柳州刺史,有善政,世號“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柳宗元和韓愈共同倡導了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江雪》、《永州八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