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朝天續集歸誠齋時在金陵

《送朝天續集歸誠齋時在金陵》是宋代詩人姜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是一首評價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及其成就的詩歌。首聯稱頌楊萬里為詩壇老將,筆力雄健;頷聯以“花月無閒”“山川怕見”進一步讚頌其詩歌創作成就;頸聯以飛箭中的與風行水上贊誠齋詩之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尾聯讚揚誠齋詩的才氣縱橫、自然天成堪與李白媲美。此詩用典繁富貼切,用語奇特生新,流利可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朝天續集歸誠齋時在金陵
  • 作者:姜夔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 ,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者簡介,
送朝天續集歸誠齋時在金陵
翰墨場中老斫輪,真能一筆掃千軍。
年年花月無閒日,處處山川怕見君。
箭在的刪斷墊中非爾力,風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回施江東日暮雲。
①朝天續集:楊萬里詩集名。
②斫(zhuó)輪:《莊子·天道》:“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疾不徐,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屑剃驗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後乃稱經驗豐富、技藝高超者為斫輪手。
③非爾力:出自《孟子·萬章下》云:“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說明飛箭中的,並非強力所致,而在其巧。
④風行水上:出自《易·渙卦》象辭:“風行水上,渙。”說明風水相逢,並非有意相求,而是不期而遇。
⑤回施:迴轉,給予。
您是詩壇高手,藝術精湛,功力老到,而且氣勢不凡,一筆揮出,真有橫掃千軍之概。
四季的物象,不時地聽候調遣,山川有靈,一定會遠遠避開,怕被您攝入筆下。
您天才奔放,意到筆隨,毫無滯重之感,就像箭在的中,不恃強力;風行水上,自然成文。
如果杜甫還健在的話,他一定會讚嘆您的清新飄逸,富有太白風韻。
南宋宋孝宗淳熙(1174年-1189年)年間,姜夔經蕭德藻介紹,在杭州謁見詩壇耆宿楊萬里。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初夏,姜夔自合肥至金陵,再謁楊萬里,斷犁付為楊之詩集《朝天續集》題此詩。
這是一首評價楊萬里的詩歌創作及其成就的詩歌。
首句“翰墨場中老斫輪”與黃庭堅病起荊江亭即事》中的“翰墨場中老伏波”相似,應是套用其句式,說明楊萬里久在詩壇,名滿內外。用“老斫輪”的典故比喻楊萬里文才的超卓。第二句用杜甫醉歌行》“筆陣獨掃前人軍”之意,指出楊萬里的詩歌氣勢沉雄,筆力道勁。這嚷章虹慨一聯或化用前人之筆,或使事用典,概寫楊萬里詩歌的藝術成就和特色。
頷聯是寫楊誠齋詩歌的主要內容及其專長。楊萬里的詩歌對自然景色格外關注,前人有“斧藻江山,追琢風月”之言,他在這方面的成就也比較突出,清新自然的“誠齋體”,《閒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等詩是其代表。這首詩的三、四句就是用擬人的手法道出了楊萬里詩歌創作上的這一特點。 一個“怕”字,用得鮮明,是神來之筆。
頸聯亦用典,用“非爾力”、“風行水上”說楊萬里詩才高逸,寫詩作詞,無需苦吟,就能寫出高文妙品。楊萬里自己也曾經說過:“步後園,登古城,採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蓋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後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誠齋集·荊溪集序》)
尾聯將楊萬里與李白相比,稱頌其詩歌成就。在用筆上,出句取歐陽修贈王介甫》詩“翰林風月三千首”;對句用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詩人說,楊誠齋的詩歌筆力華贍,成就特出,已超過李太白,甚至可以分一些給杜甫。這當然是誇飾之言。而這與這首詩豪邁奔放的風格相契。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一首合予意,容更詳之。”
清代紀昀:“四句粗豪之氣太重,五、六意是才提腿和而句不工。”(《瀛奎律髓匯評》)
近代陳衍《朱詩精華錄》:“第四句即天雨粟、鬼夜哭意。”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黃珅:“詩中概括了誠齋的藝術成就、創作風格、表現手法,短短八句,可作一篇誠齋評傳讀。詩出語爽利,絕無遠韻,不類它作。”(《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寶華《宋遼金詩鑑賞》:此詩在白石詩中可稱別調,因為他後來擺脫江西作風,出入晚唐,以“清空”獨步。而作此詩時,年僅三十七歲,正沉潛於江西詩中。加之此詩乃論贊之體,非寫景興會之作,故更適合以江西派的風格為之。詩中用典的繁富而貼切,運思造語的奇踏戰特生新,尤其頸聯運用經典中的成語(詩家稱此為運用“全語”),都是江西派作詩的不二法門。但此詩流利可誦,無江西詩的拗澀之病。
姜夔(1155年—1221年),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恥漏滲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尾聯將楊萬里與李白相比,稱頌其詩歌成就。在用筆上,出句取歐陽修贈王介甫》詩“翰林風月三千首”;對句用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詩人說,楊誠齋的詩歌筆力華贍,成就特出,已超過李太白,甚至可以分一些給杜甫。這當然是誇飾之言。而這與這首詩豪邁奔放的風格相契。

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此一首合予意,容更詳之。”
清代紀昀:“四句粗豪之氣太重,五、六意是而句不工。”(《瀛奎律髓匯評》)
近代陳衍《朱詩精華錄》:“第四句即天雨粟、鬼夜哭意。”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黃珅:“詩中概括了誠齋的藝術成就、創作風格、表現手法,短短八句,可作一篇誠齋評傳讀。詩出語爽利,絕無遠韻,不類它作。”(《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寶華《宋遼金詩鑑賞》:此詩在白石詩中可稱別調,因為他後來擺脫江西作風,出入晚唐,以“清空”獨步。而作此詩時,年僅三十七歲,正沉潛於江西詩中。加之此詩乃論贊之體,非寫景興會之作,故更適合以江西派的風格為之。詩中用典的繁富而貼切,運思造語的奇特生新,尤其頸聯運用經典中的成語(詩家稱此為運用“全語”),都是江西派作詩的不二法門。但此詩流利可誦,無江西詩的拗澀之病。

作者簡介

姜夔(1155年—1221年),南宋詞人,音樂家。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在他所處的時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對峙,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都十分尖銳複雜。戰爭的災難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於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雖然為此也發出或流露過激昂的呼聲,而淒涼的心情卻表現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學和音樂創作里。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