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儀上人歸天台

《送儀上人歸天台》是元代作家袁桷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送儀上人歸天台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袁桷
  • 作品出處:《清容居士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送儀上人歸天台
三百六旬塵浩浩②,萬八千丈雲飄飄③。
手提飛錫絕江去,獨飲古澗長生瓢④。
乳彪呼風小兒語⑤,老鶴玩月仙人舞。
空林桂落招不來,冰歇岩頭斷前路。

注釋譯文

①天台:天台山在浙江天台縣西,隋代智者大師曾在此創建了天台宗
②三百六旬:猶言一年。旬是旬歲、旬年的意思。
③萬八千丈:據《大明一統志》,天台山“高一萬八千丈,周回八百里”。
④古澗長生瓢:把古澗作為長生瓢。
⑤彪:虎。

作品鑑賞

宋人論詩,有“詩無僧字格還卑”之說,意思是幽寂的禪林生活可為詩歌注入清氣,顯得高雅。所以,這一類作品中所出現的僧人形象,往往定如枯木,心境空明,呈現出一種靜謐的內蘊和美感。但袁桷的這首詩,卻以天風海濤之筆,把儀上人的形象寫得非常飛動。那一年四季的黃塵浩浩,是他疾步如飛的行色;那天台高峰上翻騰的雲霞,是他外在形態的物化。他手提錫杖,飛一般絕江而去,到處有古澗,到處可瓢飲。乳彪呼風,他視為小兒之語;老鶴翩躚,他當作仙人之舞。——何等的瀟灑,何等的脫俗。寫詩貴在傳神。這首詩不僅寫出了儀上人之神,而且也寫出了作者之神,因為,詩中所表現的不僅是主人公的性格,也是作者自己的性格。另外,這首詩寫得不僅豪放,而且古艷,頗有中唐李賀的風格。試比較李賀的《李憑箜篌引》:“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傳承關係十分明顯。元代李賀詩風流行一時,這也是一個顯證。寫僧人有氣勢而又古艷,這是此前所少見的,所以值得重視。

作者簡介

袁桷(1266--1327)元詩人,字伯長,慶元路鄞縣(今屬浙江)人。成宗大德初任翰林國史院檢閱官,累遷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初即位時辭歸。袁桷主張為詩宜“淡而和,簡而正”,其詩之藝術價值主要也在此。著作有《清容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